秦巴报路歌


秦巴报路歌

文章插图
安康地处秦巴山区中心地带 , 山大林深 , 沟壑纵横 , 山道崎岖 , 走路全靠一双脚 , 搬运物资全靠“背”和“抬” 。给地里送粪 , 从地里收割庄稼 , 甚至赶集买卖东西 , 都全靠喇叭背篓和背夹背 。山民尊称长期从事背运物件的人为“背二哥”或“背老二” 。他们常年结队而行 , 肩负重压 , 来往于山间、悬崖、密林、峡谷 。特别是搬运大物件 , 需几个人抬 。如接媳妇抬嫁妆 , 老了人抬棺木 , 大树木往山外运 , 大型机械往山里搬等等 , 都需几人甚至十余人抬 。后面的人视线被遮挡 , 看不清道路 , 既辛苦又危险 。虽然他们是自由结合的 , 但在山路上需要协作 , 相互关照 , 否则 , 即使后面的人失足出事 , 也会牵动前面的人滚坡 。因此 , 为了行路安全 , 首尾有个照应 , 千百年来 , 在劳作实践中 , 形成和流传着一种“报路歌” 。
每次外出搬运 , 都要推选一精明能干、能说会道、力气大的人做“背头”领队 。如行走到崎岖险要处 , 后面的人其视线 , 被前面人所背货物 , 或所抬物件挡住了时 , “背头”在前面边走边观察 , 及时向后面报告路障、路况和险情 , 后面的也及时应答 , 这一报一答 , 天长日久 , 便形成了有规律、有节奏、有韵味的十分风趣的“报路歌” 。既统一了步调 , 保证了安全 , 还能起到调节情绪 , 激励斗志 , 缓解疲劳的作用 。

秦巴报路歌

文章插图
“报路歌”也是一种民间艺术 。“报路歌”有韵无调 , 自由唱 , 顺口溜 , 节奏明快 , 无拘无束 , 即兴调整 , 风趣幽默 。例如:遇到急转弯时 , 前报:“路遇铁拐李”后应:“脚稳心莫急!”
上陡坡时 , 前报“步步高哟!”后应:“撵劲攀嘛!”“前是弓啊!”“后是箭哟!”“脚踏稳哟!”“腿不软哟!”
下坡时 , 前报:“阳阳坡!”后应:“慢慢梭!”
过沟或路上有水坑时 , 前报:“一路花滩!”后应:“两脚叉开!”
过桥时 , 前报:“两边虚空!”后应:“端走当中!”
路遇一条蛇 , 前报:“路边有条绳!”后应:“绕过弯弯行!”
路遇一堆粪便 , 前报:“路心一朵花!”后应:“我们不踩它!”
头顶有荆棘 , 枝柯横空 , 前报:“青蓬挂顶!”后应:“扯烂了不要紧!”
有藤条挡道 , 前报:“青蓬挂围!”后应:“扯烂了不赔!”
如遇路上站立一牛 , 前报:“路上力量大!”后应:“让它不说话!”
上了平阳大道 , 前报:“大路平坦!”后应:“大步快赶!”
【秦巴报路歌】 “背老二”干的背和抬的重活 , 是很苦很累的 , 但他们越累越爱跟妇女们取笑 , 以打破重劳的寂寞 , 往往主动用话挑逗 , 若遭对方痛骂 , 反倒觉得舒服过瘾 , 一时劲头也来了 , 脚步也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请看他们这样挑逗 , 如遇中年妇女 , 前报:“前头来了一枝花!”后答:“伸手摘手它(她)!”前报:“走拢看清它(她)!” , 后答:“原来是娃他妈!”这些对答以简洁的形式传递了信息 , 传递了情绪 , 激励了斗志 , 增添了干劲 , 体现了劳动者之间相互关照的情谊 , 也是一种感情的宣泄 。因此 , 历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