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面塑


陇东面塑

文章插图
在陇东 , 差不多每个民间节日都要做面花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 迎请灶神 , 就要敬供枣山面塑 。有的在除夕夜就要用未发酵的荞麦面做成12盏或8盏不等的面灯 , 12盏面灯代表12个月和十二生肖 。到了正月二十三晚上 , 送灶君上天后 , 才把枣山存放起来 。到春播耕地的第一天 , 扛上犁 , 赶着牛 , 端着放香裱、纸炮、枣山的木盘 , 提着灯笼 , 在地头上焚香裱、奉献枣山 , 叩头跪拜之后 , 响完炮 , 掐几块枣山撒向地里 , 才开始耕地 。
【陇东面塑】 二月二 , 龙抬头 , 炒豆豆 , 陇东人炒黄豆 , 也要炒那面豆豆 。炒好了面豆豆 , 要在树林子里先给鸟儿撒上些 , 让他们也能吃上 。清明时节 , 要捏“小燕子” 。七月七 , 要做面塑巧娘娘 , 不过总是巧娘巧男一对对 , 黑豆做的眼睛黑幽幽 , 大红染得嘴唇红润润 , 还要穿上花衫衫 , 将面塑和西瓜、葡萄一起摆在院子里 , 让牛郎织女看见 , 再加上“鹊桥相会”的刺绣、“心心相印”的鞋垫 , 在银河下相映生辉 。在甘肃省正宁县 , 这古老而浪漫的风俗还保留着 。
最美的当然是中秋节的月饼了 。中秋节时 , 用细白的面擀成三五张又大又圆的薄饼 , 一层一层地叠摞起来 , 中间加花椒叶末 , 再将各样活灵活现的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嵌在顶上 , 上笼蒸出来 , 全家人围在一起用颜料彩绘好了 , 才能配上水果供月神 。
陇东面塑种类繁多 , 变化万千 , 适应人生礼仪、节日习俗、宗教祭祀多种社会活动 。例如 , 结婚这样的大日子也要做面花 。院子里拜完天地 , 新人要抬着一对花馍进洞房 , 那花馍馍上面由着奶奶嫂嫂的想象 , 捏绘出了万紫千红的花朵 , 鱼儿戏莲花、老鼠啃葡萄 , 都是些喜庆的交合生子的吉祥艺术 。不过 , 在陇东的有些地方 , 可不兴在结婚的面塑、绣花和窗花上有长眼睛的动物出现 。当地的老奶奶们说 , 结婚是两个人的事儿 , 不能叫别的看见 。这一对花馍就叫“交亲花馍馍” , 还会配一对“相属盘盘” , 就是男女双方的属相 。过去“交亲花馍馍”做得像脸盆一样大 , 4层 , 100个小馍馍拼成一个形似莲花的馍馍 , 顶层塑着双龙双凤 , 中间一枚喜珠、一枚石榴 , 四周莲花瓣中插一枚枣、一个核桃、一颗桂圆 , 寓意“龙凤相交 , 早生贵子” 。蒸熟后 , 馍馍顶端再插两朵小红绒花和一件母亲陪送的银饰品 , 摆放在陪嫁的双喜盘上 , 随女儿过门 。
进洞房了 , 小两口要抬着开着莲花、游着鸳鸯的“和气馍”进门 , 一点儿都不能有闪失 。新人上炕 , 龙凤呈祥的大红被子早铺得展展的 , 异彩纷呈的花馍馍和核桃、枣放在炕正中 , 两人要拉着手围着花馍馍正转三圈 , 反转三圈 。新娘换了衣服进灶房做新面 , 这又与馍馍有关 。红线绳子拴着两个点着红点的白馒头拴在门头锁环上 , 新郎要抱着新娘咬一口 , 或者要两人两边同时咬 。夜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了 , 开始耍房 , 又与面塑有关 。在新娘贴身穿的裹兜里 , 早装着一种烙好的“油虎圈”了 , 那是一种形如老虎的“虎符” 。耍房时女孩子不能进洞房 , 撕破窗花 , 都把手伸进来要 , 新媳妇要尽可能满足她们的要求 , 说是吃了油虎圈 , 就会生儿子 , 保佑一生平安 。
甘肃省庆阳市温泉乡公刘庙的祭祀可以说是一场盛大的面塑艺术的展览会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是先周的贤王公刘的生日 , 这一天泾河对岸陕西长武的乡民会抬着朝圣的蜡台 , 举着招展的旗帜 , 和甘肃陇东的各路民众向公刘庙汇合 。各家的妇女抱着一尺多高的插在麦草秸上的面花 , 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庙宇前的大路上 , 排成一个雄壮的队列 , 开始隆重的祭祀大典 。那彩色的树供 , 像大地上生长的各色花朵 , 在高原上浪漫绽放了 。千万树供从陇东母亲姐妹的手上端出来 , 高高地张扬着、生长着 , 拥戴在3000多年前的先祖像前 。在民众的赞叹中 , 最美丽的几尊被举起放在祭天台的五色粮斗中 。这一刻 , 《诗经》重新在大庙里被朗朗吟诵 , 喧闹的人群和喧天的锣鼓静下来 , 人们肃立着聆听 , 尽管许多人已经听不懂那些古远的回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