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庆阳塔儿洼石塔


甘肃庆阳塔儿洼石塔

文章插图
佛教自汉代经丝绸之路及海路由印度传入中国 。佛塔随佛教而来有寺院就有佛塔,佛塔是专门用来供奉佛舍利、佛像、佛经、高僧遗体等高耸型点式建筑 。佛舍利指佛祖释迦牟尼或修行圆满的高僧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 。佛塔一般由地宫、塔基、塔身、塔顶和塔刹组成;按结构和造型佛塔可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单层塔、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而密檐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 。
甘肃省庆阳市境内现发现十一大古塔:政平凝寿寺砖塔(五代 楼阁式);塔儿庄砖塔(五代 楼阁式);环县砖塔(宋 楼阁式);东华池砖塔(宋 楼阁式);湘乐砖塔(宋 楼阁式);肖金砖塔(宋 楼阁式);塔儿湾石造像塔(宋 密檐式);白马石造像塔(宋 密檐式);脚扎川石造像塔(宋 密檐式);双塔寺石造像塔(宋 密檐式);塔儿洼石塔(宋 密檐式),以宁县、华池县分布最多 。
塔儿洼石塔是华池县文管所“三普”发现,被列为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 。位于华池县南梁乡白马庙行政村新庄自然村卢家沟口东侧半山腰耕地内,北临白马庙川河,南靠大山,西接沟畔,东接台地 。该塔为密檐式方塔,红砂岩质,分段分块雕造,残存6级,残高4.1米 。塔座正方形,石块垒砌 。塔身逐层收分,第一层宽1.15米;第二层宽1.14米;第三层宽0.93米;第四层宽0.83米;第五层宽0.74米;第六层宽0.67米;第七层以上现缺失 。每层均出檐,檐口齐直,四角有方棱状脊 。第二层四面均减地雕刻尖楣浅龛2个,浅龛内平雕树状火焰纹 。第六层北面中开竖长方龛,龛外两侧浮雕菩萨像各1身,初步分析为宋代雕造 。在石塔附近还发现有柱顶石2块,为寺院遗址遗存 。

甘肃庆阳塔儿洼石塔

文章插图
石塔每面雕像分为5幅,共40幅,每幅雕像13至15身,共造像五六百身之多,由于千年的风霜雪雨侵蚀,面目多模糊不清,但却具有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残缺美 。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介绍,塔儿湾石塔的造像内容多为佛说法图,即一佛居中坐在莲花座或方形束腰座上,结跏跌坐或善跏跌坐,身披袈裟 。有的袒露右胸及右膊,手印各异 。佛身左右两侧或立或坐十数身罗汉,有的拱手,有的踞坐,有的比手指划,有的苦心思索,有的倾心吐谈,有的匍匐跪拜,表现出对佛的虔诚 。
【甘肃庆阳塔儿洼石塔】 除以佛为主的画幅外,还有以罗汉为主的画幅 。以众多的画幅表现罗汉,是这一造像塔的特点 。

甘肃庆阳塔儿洼石塔

文章插图
塔南侧雕文殊菩萨出行图和普贤菩萨出行图各一幅 。文殊乘雄狮,右臂曲指前方 。狮子身配鞍缠、缨络等饰物,挺胸昂首,身躯刚劲有力,拔步前行 。两侧有牵狮奴、力士及随从罗汉簇拥 。普贤菩萨乘象,大象后方两侧也有象奴及怒目竖眉力士状人物簇拥 。大象前有五罗汉击钗、鼓乐或持物慢步行进 。
塔儿湾石塔利第一层满布造像,这在别的古塔上很少见 。说到塔儿湾的名字,还有一段伤心的往事 。
在2002年以前,塔儿湾石造像塔原本矗立在太白乡苗村川塔儿湾村 。它历经风雨近千载,风姿依然不减当年 。据说那时你驱车走进苗村川,就能看到那一抹清秀纤细的塔影掩映在子午岭莽莽的林海中,向游人展示着千年古塔和巍巍雄岭的和谐和庄严 。
2002年塔儿湾石造像塔被犯罪分子盯上,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塔体倾斜 。此后文物部门对石塔进行了整体性搬迁,搬到现在这个地方 。
合水县博物馆彩绘青绿典雅,园状曲径隐翠,颇有古典的意味 。美丽的塔儿湾石塔隐身于此,不失为一个好的归宿 。在搬迁的过程中,文物部门对塔儿湾石造像塔的地宫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发现了下藏的涅槃像 。

甘肃庆阳塔儿洼石塔

文章插图
所谓地宫是指位于佛塔下面的方室,地宫中一般下藏舍利子及供养物 。而塔儿湾地宫石棺中安置的涅槃像,地宫中下藏涅槃像实为罕见 。
按照合水县博物馆馆长贾延廉的记述:石棺头北脚南,周围充填着已燃烧过的粮食、谷物、鸡骨等灰烬 。涅槃像的头、脚及身侧放置着6个铜镜,并出土了数十枚钱币,最早的有唐开元通宝,最晚的钱币是宋宜和通宝 。它证实了建塔年代是在北宋末年 。

甘肃庆阳塔儿洼石塔

文章插图
石棺是前高后低的普通葬俗所用棺材的样子,高50厘米、长51厘米,宽14.5厘米 。由棺盖、棺身、棺床三部分套接组成,棺床上安置涅槃像 。束腰床做四角有4个土力承托 。
涅槃像置于石棺内,与石棺的方向是一致的,头北脚南,面西 。用砂石雕造,全身涂白,白层之上鎏金,金色大部分剥落,衣纹死角之处仍有残留,可以看得出未鎏金的痕迹,现在可以看到的是白色身相 。身长40厘米、高10厘米,右手枕于头下,左手平伸,叠双脚,平卧中头部约有扬起,枕扁平 。头螺髻,饰髻珠,面部圆满,闭眼作沉思状,身着交领袈裟大衣 。佛身原覆以丝织品田相衣袈裟,年久已成灰烬,未能剥离下来 。打开棺盖后迅速发生变化,变成了粉末状 。

甘肃庆阳塔儿洼石塔

文章插图
涅槃像在佛教艺术中是久盛不衰的题材,活了80多岁的释迦牟尼,45年间教化众生,化缘既尽,于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双树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必头北面西,右胁而卧,离开人世 。涅槃像表现的正是这一场景,从印度犍陀罗艺术到中国佛教艺术中,涅槃像是最常见的内容 。通常为在四棵娑罗双树之间的宝台上,释尊枕北右胁,坐睡眠状,其旁有诸菩萨、佛弟子、国王、大臣、天部、优婆塞、鬼神、畜类等五十二众围绕 。而这里仅是单身像,用地宫的特殊环境内以突出涅槃效果 。
该塔建造历史悠久、保存基本完整、造型独特,是研究古代佛教文化在庆阳华池传播的最好实物证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 。(感谢照片摄影作者 刘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