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婚丧喜庆的各种习俗

阜阳市婚丧喜庆的各种习俗
订婚
旧时实行封建婚姻制度 , 男女婚配 , 由媒人说合 , 父母作主 。儿时订婚叫娃娃媒、成人订婚叫大红媒 。提亲后 , 先报生辰 , 合年命 , 命相合 , 下允帖 。男方下聘礼 , 女方受聘后 , 则不准反约 , 此后双方父母即称亲家 。两亲家原有旧亲的 , 叫亲上加亲 。亲上亲男女要同辈 。娶舅的女儿叫侄女随姑 , 娶姑的女儿叫姑舅还乡 , 姐妹之间儿女订婚 , 叫两姨亲 。两家男女互娶互嫁叫换亲 , 亲兄弟可与亲姐妹订婚 , 同族五属以内的男女不准订婚 。订婚年龄以女方小一两岁为好 , 俗说“男大不显 , 女大扎眼” 。
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 实行自由恋爱 , 自谈自订的 , 也请人作介绍 , 保留着旧的习俗 。男女互不相识的 , 由介绍人过说 , 然后见面 。男见女叫相亲 , 女去男家探视叫相家 。初次到家 , 家长要给见面钱 , 收钱即表示同意 , 另一方初见时也要还礼 , 但钱数要超过前者 , 叫做见一封二 。男女接触叫谈对象 。相爱期间 , 男方要给女方买衣料 , 逢春节、端午、中秋节 , 男方要给女方送鸡、鱼、酒、肉等礼品 。相互走访或送礼、请吃饭 , 不准留宿 。
结婚
男子结婚叫娶亲、成家、娶媳妇 。女子结婚叫出嫁、出阁、嫁闺女 。结婚之日叫喜期 。婚日由命相先生择定 , 或在年节日 , 都是农历双日 , 喜期由男方择定 , 通知女方作准备 。男方要建新房或打扫新居 。做为洞房 , 还要制大牙子床 , 缝新被褥 , 做新衣 。女方做嫁妆、嫁衣 , 件数为双数 , 如做七件木器 , 加上灯盆等 。叫做巧七件 。婚日男家门上贴喜联、堂屋后墙挂喜幛 , 窗上门外剪贴红纸双喜 。嫁妆器物、灯盆、衣被上均贴双喜或衣箱内放染红的花生和果饼 。花生是生的 , 果饼不能做熟 。图“生”字吉祥 。迎娶前 , 男方还要送衣服、首饰 。迎娶时 , 随带公鸡、鲤鱼、猪肉、果品 , 肉叫离娘肉 , 块越大越好 。
旧时迎娶 , 抬花桥 , 请鼓乐 , 前有伞 , 后有跟轿放炮的 。花轿回时忌走原路 。过村、过镇 , 群众用板凳拦阻 , 吹奏一曲才能放行 。解放后到“文化大革命”期间 , 城市结婚 , 男方去两姑娘去请 , 农村用自行车或架车去接 , 坐架车上要打红伞 。徒步的 , 叫手扯手 。近年城乡用车接的渐多 。车、轿起落 , 过河、过桥、拐弯时 , 都要放炮 。建国以来 , 举行婚礼前先到政府登记 , 但农村仍有先结婚后登记和不登采访人员 。女子上轿上车 , 要哭 , 上下车、男方要给红包 , 钱少 , 则拒绝上下 , 直到把钱添的满意才行 。
结婚典礼 , 旧时叫拜堂 , 行跪拜礼 , 现时行鞠躬礼 。旧时新人下轿 , 走红毡或席上 , 脚不准连地 。行礼后入洞房 , 双方对坐喝交心酒 。次日要早起、扫地、下厨、向父母请安表示新人勤快、孝顺 。结婚三天之内 , 亲邻友人闹房 , 听私话 。不闹房、无人听话的认为不吉利 , 所以男方父母或长辈主动请人去闹去听 , 闹房不分长晚辈 , 说是“三天不分老少” 。女子出嫁有叔或弟跟着 , 叫送亲的 。饭后 , 送亲的交衣柜钥匙 , 告诉来接的日子 。娘家三天接女儿叫回门 , 回门夫妇同行 , 当晚同归 , 十八天再接一次 , 周月接回住数日 , 叫住对月 。
回族女子 , 不嫁汉族男子 , 必定要嫁的 , 须阿訇同意 , 或男子先入教 。汉女嫁给回民 , 则自便 。
贺喜
婚期择定后 , 男女各自以口头或下帖通告亲友 。给女方送贺礼叫添箱 。给男方送钱或送喜幛、喜匾 , 叫喝喜酒 。收钱物登记叫上喜簿 。舅父贺礼要高于其它亲朋 , 近年 , 年轻人好排场 , 以贺钱越多越友好 , 可超过至亲 。男方酒宴在婚日举办 , 女方在接闺女日设宴 。农村设家宴 , 请厨师 , 新人要给厨师送红包 , 名为封刀礼 。酒菜要丰盛 , 劝酒要热闹 , 说“喜酒不醉人” 。宴罢 , 客人走时 , 农村人带馍 , 城市人带糖果 , 有同喜之意 。
离婚
旧时夫妻不和 , 男写休书 , 女回娘家 , 或登报声明 , 脱离关系 , 女方带走全部嫁妆 , 男方要付给一定的生活费或拨给土地(地主家) 。婚姻法实行后 , 离婚到政府登记 , 或经法院判决 , 女子离婚后不嫁 , 仍住原处 , 叫离婚不离家 。
招赘
男到女家落户叫倒扎门 。孤苦老人招婿到家 , 叫招养老女婿 。寡妇招丈夫到家 , 叫招夫养子 。这些婚姻 , 新旧社会同俗 。
生育
旧时重男轻女 , 生男孩叫大喜 , 生女孩说是“生个烧锅的” 。婚后生第一个孩子 , 不论是男是女 , 三天内要向女方娘家送红鸡蛋 , 名之曰报喜 。第8天或第12天 , 娘家送粥米 , 娘、伯母、婶、姨、嫂 , 备礼同往 。礼物有老母鸡、鸡蛋、油条、红糖、米酵和小孩单、棉衣、帽、鞋、袜等 , 礼物用红纸包盖 。朋友邻里也同日致贺 。主家设宴招待 。吃饭前先喝红糖茶 , 茶碗内盛荷包鸡蛋 。饭后带回红鸡蛋若干个 , 谓之“压筐” 。致贺人看新生孩 , 要给钱 , 叫做见面礼 。得儿人家的邻里 , 有给小孩爷爷、伯父用油烟抹黑脸的旧习 , 借以逗乐 。
生孩子的一个月内 , 叫过月子 。满月前忌到别人家屋里去 , 不许吃馍 。一日可多餐 , 吃面叶、喝糖茶 , 吃荷包鸡蛋、泡油条 。吃油条不吃两个头子 。小孩满月 , 娘家来接去住几天 , 叫走满月 。富裕人家有的设宴庆贺 。叫做请满月 。
生日
满周岁之日叫过生 。小儿过一周、二周、三周的生日 , 也有不给小孩过生日的 , 谓之忘生 , 取谐音“旺兴”之意 。给小孩过生 , 买新衣、新玩具、买糖果、戴脖圈或金银项链 。老年人五十寿辰以后 , 每逢十 , 都庆寿 。寿礼有鞋、帽、寿糕、寿面等 。寿诞之日 , 儿女欢聚 。老年人还忌讳63、66、73、84诞日 , 怕遭劫 , 儿女买礼品孝敬 。“六十三 , 买条鲤鱼猛一窜” 。66岁生日 , 吃66个饺子 , 6两6钱或6角6分钱的猪肉 。鱼、肉、饺子、必须一天吃完 。
丧葬
木棺土埋 , 是千百年的习俗 , 近20年来 , 政府提倡火葬 , 城市执行较普遍 , 而农村尚未成风 。阜阳人民重丧礼 , 认为厚葬是儿女对父母尽孝的最后时机 。土葬习俗甚繁 。
棺材 老人年过60岁 , 儿女便开始准备 , 以柏、梓、桐为多 , 忌用桑木 。以棺底、墙、天的厚度(寸)分为四、五、六的、三、四、五的 , 二、三、四或一、二、三的不等 。多漆黑色 , 有的紫色 。穷家或未成年人用棺 , 不涂油漆 , 叫白楂棺 。买棺材运家时 , 人未亡棺头朝后 , 如棺头朝前、说明人已亡故 。
寿衣
城乡居民到了老年 , 有提前做寿衣的习惯 。亡人穿的衣服 。以蓝色为主 。男戴道士帽、穿长筒靴、长袍衫 。以麻系腰间 。女裹头巾、穿大袄、袄红色、外套蓝衫 。
治丧
老人绝气前先穿好衣报 , 躺放在灵箔上 , 儿女在旁守护 , 绝气时要呼叫一番 , 随后化冥纸 , 叫烧倒头纸 。父母亡故 , 儿女脱袜脱帽 , 开始行孝 。第二天换白衣白帽 。称为穿孝 。亡人绝气 , 孝子先去外公家 , 随后到长辈家叩头 , 叫报丧 。停尸期间 , 孝子在灵箔或棺侧轮流守候 , 叫守灵 , 在守灵期间 , 不准睡床 。亲朋吊唁 , 孝子叩头致谢 。亡人入棺 。棺底铺草木灰 , 垫棉褥 , 身下垫硬币 , 称为垫背钱 , 口中噙一枚钱 , 称为身口钱 。用白布或蓝布作枕 , 头两边垫旧衣 , 与棺板保持一定距离 , 把贴身旧衣撩在房子上 。在出殡前棺盖不能盖严 , 棺材头前放一盏油灯 , 一碗面条 , 碗上放一双竹筷 , 另用一只竹筷插馍上 。
丧事一般三天 , 旧时富家有一个星期的 , 殡前一日 , 子女亲属到附近的十字路口 , 跪哭一番 , 烧冥纸 , 烧纸轿纸马 , 把桶里面水倒地下 , 名为送浆水 , 或叫送汤 。亲朋吊唁 , 旧时送火纸 , 至亲扎“设话” 。(纸人、纸马、金山、银山等)而今多送花圈、挽联、酒、肉、烟、钱等 。农村亲朋吊唁 , 有条件的留饭 , 给白帽或白手巾 , 而今多给黑袖章 。不留饭的 , 由执客(操办人)说明情况 。孝子孝媳、孝女、孝婿穿重孝 , 白帽、白巾、白褂、白鞋、束白带 。长子白帽麻顶 , 其它亲属因亲疏而异 。亡人孙女戴白帽缀红缨 , 执客也戴白帽 。
殡葬
坟地要高而且平 , 老人去世 , 葬族中老坟 , 青年早逝或非正常死亡 , 另择墓地 。旧时择地 , 请阴阳先生选定 , 则今与生产队商定即可 。坟地后要高 , 前方有沟有塘或有洼地 , 叫“得风水” 。出棺多在午前 , 打发人挖墓穴后 , 即可盖棺 。盖棺前 , 死者亲属绕棺瞻视 , 并用白布蘸水在亡人面前划圈 , 称为净面 。这时 , 亲人不许哭 , 不许滴泪 。盖棺出殡 , 由长子或长孙扛幡 , 棺离地 , 孝子将面前瓦盆摔碎 , 俗称摔牢盆 。旧俗:谁打幡摔牢盆 , 谁就是死者的第一合法继承人 。孝子领棺去墓地 , 女性不准到墓地 ,  。妯娌边哭边抢棺凳 , 叫做抢财帛 。孝子从地里包回墓土 , 倒入粮囤 , 也叫财帛 , 棺入土 , 宾客当日即可散去 , 当日不走 , 必须留住三天 。死者若是70岁以上老人 , 称老丧或喜丧 , 殡葬完毕 , 可以说是老人升天去了 , 宾朋可以饮酒欢笑 。
祭扫
殡葬当晚 , 亲属到坟前烧纸 , 送碗和帚把 , 谓之安家 。第三天 , 到坟前烧纸封土 , 谓之园坟 。这日 , 孝子如因公务或其它原因要离家 , 可在坟前脱下孝服、孝鞋 , 叫做换孝 , 以后第七天 , 烧头期纸 , 第35天烧五期纸 。除了年节祭扫 , 一周、三周年 , 都要祭奠 。旧时丧事请阴阳先生 , 还根据死的日期和的指纹 , 确定何日何时出殃 。出殃之时 , 家人全部躲走 。近些年破除封建迷信 , 其俗已除 。旧时富人亡故 , 请吹鼓手吹奏 , 直到亡人入土方走 。而今农村仍有沿袭者 。非正常死亡及死于户外者 , 遗体不进家 , 在宅上搭蓬祭奠 。夫妇合葬、满三周年 , 才合成一坟 。
移葬
又叫起坟 , 多选在周年或清明节前 , 深葬是近几来倡导的 , 在农村较盛行 。
开张喜庆
商店、饭店、旅社 , 开门营业的第一天 , 叫开张 。同业、亲朋前去致贺 。或送匾、或送字画 , 上写“×××开张志禧” , 落款写单位名称或个人姓名及年、月、日 。开张之日 , 店主放长鞭炮 , 备酒菜 。顾客上门 , 价格优待 。
乔迁
居民迁入新居 , 叫乔迁志禧 , 门上贴喜联 , 友人帮助搬家 , 主人放炮 , 设宴招待 。
新船下河
船民的新船下河之日 , 是大喜临门 。船主要在日出之前 , 宰杀一只公鸡 , 将鸡血洒于船头之前 , 然后敲锣放炮 , 并向祝贺的人群抛撒糖果等食品 。旧时撒蒸馍 , 唱民歌 。相传:“新船下河 , 都来抢馍 。是日 , 船主要款待造船工匠和来宾 。
【阜阳市婚丧喜庆的各种习俗】 升学、当兵、招工 近几年 , 考大学录取的 , 应征入伍换上军装的、招入国营厂矿的 , 都是喜庆之日 。临走前 , 亲人友邻祝贺 。有送钱的叫送盘费 , 有的送文具、或像册、衣服的 。大家欢庆祝贺 , 但不一定都要设宴招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