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 , 民间素来十分注重礼教 , 仅旧时联姻婚嫁一项 , 就有严格的条规和许多烦杂琐碎的风俗 。其时的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婚嫁风俗在各县之间虽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 然而通婚过程和婚嫁礼仪皆大同小异 。一场婚姻的促成 , 大致可分说媒、订亲、成礼、合亲四个阶段 。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 。
经过以上阶段和程序的婚姻 , 为"明媒正娶" , 另有童婚、纳妾、换亲、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 。旧时徽州人的婚嫁习俗 , 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 , 其诸多繁文缛节 , 不少都带有迷信色彩和买卖婚姻的因素 。50年代后 , 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代替 , 婚事简办 。但在乡村的婚嫁程序和礼仪中 , 还存在留有某些传统习俗 。旧时徽州人的婚嫁习俗 , 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 , 其诸多繁文缛节 , 不少到带有迷信色彩和买卖婚姻的因素 。下面我们就从徽州婚嫁的九道程序 , 一一来让大家做更进一步的了解 。
说媒
【徽州婚嫁风俗】 旧社会的古礼 , 男满18岁为"弱冠" , 女满15岁为"及 " 。儿女到了十三四岁 , 父母就开始关心其婚事 。联姻讲求门当户对 , 实际上女方每望高攀 , 男方却需适当迁就 。故有"嫁女高高求 , 讨亲低低凑"的说法 。;一般都由乡里的好事婆娘 , 往来游说 , 巧言撮合 , 或由男方选定对象 , 委托媒婆前往提亲 。女方如同意 , 媒婆就取得女方年庚八字红单送到男家 , 男方将八字置灶君座下 , 以测有无不祥之兆 。若厨房三日内不失盘打碗 , 不缺瓢少筷 , 认为初步吉利 。再将男女两方生辰八字送到算命先生处 , 看看是否相冲相克 , 全部通过 , 确认无误才可以正式求亲说合 。
定聘
定聘俗称"下定"、"定亲" , 双方确定联姻后 , 选定吉日 , 由男方备下红贴 , 称为"鸳鸯礼书" , 在内页写上男子的生辰八字 , 装入一个红封套 , 附写一篇请求联姻的定格文章 , 备下一支新毛笔和一块新墨放入一个红皮"批书匣" , 请一名本房男性亲属带上批书匣 , 随媒人去女家 , 俗“下定书” 。同时还要根据女方要求送去"头节礼" , 如衣料、首饰、礼银等 。如民国期间黟县的礼银规矩就是108块银元 。不过这也要看家庭财富多少而不等 , 但尾数都是八 , 寓意"若要发 , 不离八"之意 , 而且每枚银元上都要用朱红写上双喜字 。女方受到后要由家长(父兄)用其新笔墨在鸳鸯礼书中内页左边写下女方生辰八字 , 然后在封面上写上"亲允大吉" , 送回男方此为"批书" 。女方收下的礼金 , 用来置办嫁妆 , 富豪往往自增陪嫁 。这样就算是正式定亲了 。鸳鸯礼书就是订婚凭证 。定亲后 , 男方一年三节均得向女家送礼 。
请期
订婚后 , 男女完婚 , 男方先请媒婆上门提出结婚请求 , 得到应允后 , 由男方捡选迎娶日期 , 书写在红柬上 , 配上相应的礼物 , 请媒人送到女家 。古时便称为"请期" 。现代叫"送日子" 。
搬行嫁
在迎娶的前一天或当天 , 男方需派人前往女宅搬嫁妆 , 称为"搬行嫁" 。搬行嫁期间 , 男女双方住宅张灯结彩 , 鸣炮奏乐 。嫁妆一般都是房间家具及日常用品 。富贵人家也在拜匣里放上一些金银首饰等 , 吃、穿、用品业一应俱全 , 可供一生享用 。(有的甚至连棺木都备齐!!)
- 徽州潜口“八碗八盘”饮食习俗
- 徽州宗教习俗
- 徽州为什么有“真胡”、“假胡”
- “徽州朝奉”的来历
- 抬社猪 徽州北村四十大寿的风俗
- 祁门民间节日风俗
- 怀远女子出嫁风俗 摔炮
- 徽州文化宝库中的珍宝 徽州民歌
- 英山的婚嫁习俗
- 安徽省各地的民间崇拜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