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宁榆村民宅建筑风俗

徽州历史悠久,民间建筑相当发达,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俗和特点 。休宁榆村作为古徽重镇,徽风徽韵浓郁,现就民宅建筑中一些传统旧俗简介如下:
禁忌 选择宅基地讲究“风水”,朝向的左边为“青龙”,右边为“白虎” 。若几幢宅基地一字排开,右首宅基地必须后退一尺,否则犯了“白虎”之忌,于人于家皆不吉利;故农村中常常为宅基地的选择闹出纠纷,甚至大打出手,世代为仇 。大门忌对烟囱,若房主别无宅基地选择,只好在大门楣上挂一面镜子和一把剪刀,谓之“解煞” 。门前有路可走本是正理,但忌讳路的走向对准大门;若确实避不开,即在右墙角嵌一刻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长方形石碑以镇之 。
上梁 徽州民居建筑,都是先立屋架(俗称“排列”)后盖瓦封墙的 。屋架中有一根正梁,被视为“屋神”,丝毫亵渎不得,故此,排列之不有一个隆重的上梁仪式 。披红挂彩的正梁由木马承托,稳稳地架在正堂;东家备供品,燃香烛,吉时一到,即行路拜大礼,谓之“祭梁”;接着是木匠“赞梁”:“金斧一动天地开,鲁班先师下凡来;东家择个好日子,要做万年大屋宇 。白样材料都备足,单缺一支大正梁;鲁班先师不辞苦,寻梁寻到昆仑山 。”接着叙述鲁班怎样发现一棵“五爪蟠龙树”,怎样施展神功技巧,克服种种困难,砍伐运回大梁 。在夸赞了一正梁之后,木匠用斧头轻轻敲梁,继续赞道:“金斧响到东,文武在朝中;金斧响到西,福寿与天齐 。”赞梁匠人一般口才很好,声音宏亮,表演时感情丰富,语调昂扬顿挫,富有韵律和节奏;他每唱一句,四旁围观的人都不约而同地齐唱一声“好哇”,场面十分热烈 。赞梁结束后,匠人用斧刃公鸡颈脖,沥血祭梁,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用两根红绳拴着的正梁徐徐升高,直至到位上正,整个仪式方才结束 。排列之日,东家要设酒席,大宴亲朋;木、砖、石三匠师傅要坐上席,而且都可以拿到双薪 。如梁上梁当日天降雨,主人会喜上加喜,因俗称“屋宇要雨”,新屋竖起之日就能“檐口出水”,是吉祥的预兆 。
重檐 民居都有重檐,这种习俗由来已久 。传说当年宋太祖到徽州时在一家山民的屋檐下避雨,因屋檐短小,宋太祖被淋得浑身透湿,后来山民发现了,连忙跪下请罪 。太祖问他屋檐为什么造得这样短小,山民回答说是从祖上沿袭下来的,一向如此 。太祖说:祖上的旧制虽说不可更改,但你们可以在屋檐下面再修一个屋檐,以利行人避雨 。山民连声遵旨,当即请人在门、窗上端修了一道屋檐 。因为皇帝是“金口玉言”,自此以后,一家修檐,百家效仿,渐渐地使徽州所有的民居都修上了上下两层的屋檐了 。
门向 房屋建筑以“座北朝南”为宜,从地理位置来看,这样的房子一般都是冬暖夏凉 。但是,榆村有许多古民居的门向却是朝北的 。原来,古代徽州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以房屋朝向来说,自汉代就流行着“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的说法 。徽商一旦在外发财,便回乡买田造屋;按“五行”的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而火克金”,故商人为图吉利,大门自然不向南开 。再加上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封建礼教盛行,对维系种种古老的风俗,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尽管门向朝北给生活带来不便,却始终不愿越“雷池”半步,有的人家只在大门前边砌一道影壁,说是既挡北风,又能“驱邪” 。
天井 除少数“暗三间”外,绝大多数的榆村民居都设有“天井” 。三间屋“天井”设在厅前,四合屋“天井”设在上下厅之中 。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也有冬天冷、雨天潮等缺点 。据传天井的设计,跟徽商也有极大的关系 。经商之人,总怕财源外流,就造天井,使屋宇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顺着水枧而纳入天井之中的明堂,名曰“四水到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 。其实“天井”的设计明显带有上古穴居的遗风 。
楼上厅 建于明代的民居,大多楼上厅堂比楼下更为宏丽宽敞,更适合人们居住 。三国时这里的土族“山越”人多来自古时的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和安南等地,习惯居住阁楼 。他们的子孙迁来徽州后,仍然保留着传统的居住俚俗 。另外,徽州地区雨量充沛,气候湿润,为了防止山区的瘴厉之气,当时的人们都把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栖息之处 。故楼上厅室特别轩敞,不仅有卧房、厅堂、厢房,还在靠天井的四向设有“美人靠” 。
高墙深宅 榆村旧时有许多高墙深宅,如“百家楼”、“七房坦”、“青石”、“方家厅”等,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远远望去像是古城堡;“封火墙”粉壁黛瓦,因造型酷似高昂的马头,故又谓之“马头墙”,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征 。房屋除大门外,只开少数小窗,采光、通风主要靠天井 。这种宅居往往很深,屋中套屋:进门为前庭,有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不住人,是族人议事的场所;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 。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 。徽州人形容某个家族的房子大,往往说有“三十六个天井,七十二个槛窗”,三十二个天井就有十八进 。在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子也就一进一进地套建起来;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先人 。这种建筑、居住风俗在国内是很罕见的,生动地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住的民风,正像史书上所写的那样,“千年之冢不动一柸,千丁之族未尝散居 。”
“三雕”饰屋 由于封建社会营造法规的限制,使富而不贵的徽商在住宅建筑上不能同官邸王府相比,于是就另辟蹊径,着意配置精美的砖、木、石三雕 。砖雕主要装饰在门楼、门罩、八字墙、马头墙及庭园漏花明窗等处;石雕多用于装饰柱础及天井庭园中的石桌、盆景摆设、阶磴、栏板和大门前的抱鼓石等处;木雕在住宅木构件中比比皆是,在不改变和影响构件实用性的原则下,均巧琢细镂 。“三雕”的内容丰富多彩,举凡山水云霞、奇花异木、飞禽走兽、楼台亭榭、历史戏文、人物博古等无所不收,且构图精美,雕刻细腻,使徽州民居建筑增添无穷的艺术魅力 。
【休宁榆村民宅建筑风俗】敬重工匠 徽州人造房,图的是千年吉祥,合宅安康,所以对工匠极为尊重,因为砖匠、木匠和石匠的祖师爷在民间都被视为神灵,丝毫亵渎不得;榆村人造房,才开工、圆工要开双薪,举办宴席;平日也是三餐酒饭款待,下午还要献上“点心”;更重要的是,工匠的话犹如“圣旨”,东家无不洗耳恭听、照章办事;这种“敬匠如敬神”的观念来自远古时期的信仰民俗,东家生怕工匠在造房时暗施巫术而给全家带来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