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南日岛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2500多年历史,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 。2006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南日岛地理位置独特,岛上居民是由外地移民来的 。所以南日岛有很多节日习俗也融合了各地的风土文化 。尤其是慎终追远的清明节,南日岛更具特色 。
南日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南部,是南日群岛的主岛,福建省第三大岛,莆田市第一大岛,与湄洲岛并称姐妹岛 。
上墓
上墓也称“扫墓” 。据《梦粱录》记载,在古代,清明节这一天,“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 。可见清明扫墓,由来已久,盛行于唐代 。扫墓、祭祖是对先人的敬意和孝思 。
南日岛人在扫墓出发前要先看黄历,确认出门与扫墓的良辰吉时与出行方向 。因为南日岛四面环海,岛民祖祖辈辈靠捕鱼为生,对鬼神是相当重视的 。前往墓地,往好的方向前往并在好的时间扫墓,除了是对祖先的尊敬外,更重要的是祈求子子孙孙的顺利与平安!
全族的人聚齐后再向墓地出发 。因为他们认为墓地的阴气比较重,所以人多阳气也比较旺盛,另外可以让祖先的庇佑与福气平均分给所有族人 。
怀孕与生理期的女性是不能去的 。整天与海打交道的南日岛人认为女人的生理期较不“干净”,所以不适合拿香祭拜 。
路上,经过较拥挤的土葬区或乱葬岗时要特别小心行走,避免踩到别家先人的墓冢,这是对往生者的尊重……
到了墓地,全家立刻动手修剪墓围的野草,疏通墓周的水沟,并在“墓龟”上培新土,表达祭祀者对亡人的孝敬和关怀 。
杂草清理完毕,要先拜土地公 。因为土地公是神比较大,所以要先祭神再祭祖先,在烧金、银纸的时候也不可以烧错,金纸是烧给土地公的,而银纸是烧给先人使用的 。
然后祭祖先 。祭品对着墓牌“呼神”致祭 。南日岛每家每户于清明节前做“清明龟”和“卷”为扫墓的祭品 。“清明龟”是用面粉和糖加工捏成一块块粉块,然后把它用木刻的“龟印”印成龟形,蒸熟而成 。古人说龟与凤、龙、麟合称四灵,故“清明龟”寓有祖先灵气长存,子孙平安长寿之意 。“卷”也是用面粉加工成约三寸长的长方形面块,当中压一条小线,蒸熟后这条小线会自动展开恰似书卷的形状,上面印着“红花”,预祝一家红火,子孙好学上进 。祭品中还有发糕(代表子孙发财)、苹果(平安)与香蕉(黄色代表大吉大利) 。
祭祀的酒与茶是要在一炷香的时间内分三次倒满,分三次倒满在传统的习俗叫做酒茶三巡,也叫三羊(阳)开泰,代表求吉利的意思 。祭祀后,这些酒茶要倒掉,不可以带回家喝 。
最后点香烛、放鞭炮,墓祭缅怀先人,寄托哀思 。
挂纸
“挂纸”在南日岛清明节习俗中称为“压墓纸” 。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 。挂纸时,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上,表示这个坟是有后嗣的,否则很容易被人误以为是无主的孤坟,而受到破坏 。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 。纸钱挂于茔树 。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 。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 。”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后的特有景观 。
最后,折下一丛松柏叶带回来,以示枝繁叶茂,一家顺意,子孙昌盛 。
祭祖
当天中午,各家各户备好五果六斋,到厅堂、祖厝孝敬嫡系祖先魂灵 。
【福建莆田南日岛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敦亲睦族、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也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之一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