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窑洞 现存最原始的居住方式


陕北窑洞 现存最原始的居住方式

文章插图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 。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 。
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 。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 。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 。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 。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 。
【陕北窑洞 现存最原始的居住方式】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 。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 。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 。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 。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 。
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 。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 。其特点是冬暖夏凉 。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 。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 。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 。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多栽树木和花草 。
陕北的窑洞是依山势开凿出来的这样一个拱顶的窑洞 。由于黄土本身具有直立不塌的性质,而拱顶的承重能力又比平顶要好,所以窑洞一般都是采取拱顶的方式来保证了它的稳固性 。陕北取黄土高原土层厚实、地下水位低的特点,挖窑洞作民居,有冬暖夏凉的优点 。窑洞民居可分为地坑式、沿崖式和土坯式三种 。地坑式窑洞在地面挖坑,内三面或四面开凿洞穴居住,有斜坡道出入 。
沿崖式窑洞是沿山边及沟边一层一层开凿窑洞 。土坯拱式窑洞以土坯砌拱后覆土保温 。此外还有砖石砌的窑洞式民居 。地坑式窑洞也见于黄土层厚的豫西平原地区,如河南巩县的地坑式窑洞,常常是整个村庄和街道建在地坪以下,远远望去,只见村庄的树冠和地面的林木 。地坑式窑洞顶上的土地,仍然可以种植庄稼 。
甘肃东部也有这种地下街道 。从西方环境建筑学家的观点看来,这种地坑式窑洞建筑是完美的不破坏自然的文明建筑 。地下窑洞的组合,仍然保持北方传统四合院的格局,有厨房和贮存粮食的仓库、饮水井和渗水井,以及饲养牲畜的棚栏,形成一个舒适的地下庭院 。在地段的利用、院落的划分、上下层的交通关系、采光通风和排水都有很巧妙的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