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人的过年习俗


青岛人的过年习俗

文章插图
“青岛”原指小青岛(也叫琴岛) , 以岛上“山岩耸秀 , 林木蓊郁”而得名 。“青岛”之名的出现 , 就现在已发现的典籍文献来看 , 最早有明确记载是在明代中叶 , 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青岛人文古迹和名人故居众多 , 有秦始皇三次东临、徐福东渡扶桑的启航地琅琊台 , 西汉五百义士殉葬的田横岛 , 被誉为石刻瑰宝的天柱山魏碑 , 春秋战国的齐长城遗址以及地质奇观马山石林等 。康有为、闻一多、老舍、王统照等名人故居 。
一、小年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小年 , 又叫“辞灶” , 就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日子 ,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 , 拉开了过年的序幕 。
按照青岛的当地民俗 , 过了腊月22 , 出嫁的闺女就不能再进娘家的门 , 包括外甥在内 , 所有的外姓人都要各自回家忙年 。
一般人家 , 这时候要在正堂挂上“拄子” , “拄子”分两种 , 一种叫做“文拄” , 供得多是自家先人 , 是一种纪念先祖的祭奠方式;另一种叫做“武拄” , 供财神、供关老爷 , 求得是新年的吉祥如意招财进宝 。挂上“拄子”就得摆上供台 , 上铺红纸 , 必须要摆供碗供碟 , 一般是三碗三碟 , 碗里有蔬菜、鸡蛋和黄花鱼 , 在所有的供碗当中 , 黄花鱼是最重要的一个碗 , 必须要供于中间 , 大户人家也有“武供” , 供得是猪头、公鸡和黄花鱼;三碟相对要简单一些 , 糖果、点心和和白面馒头 。因为小年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 , 家家户户都会摆上“糖瓜” , 让灶王爷上天的时候给自己家说几句好话 , 求老天爷能够保自家来年的平安 。
供台上最重要的要属烛台和香炉 , 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 , 烛台距离“拄子”的距离为三寸三 , 而香炉居中 , 与两侧的烛台距离是四寸半 , 这也显出青岛地区老人的心细 , 三寸三的距离 , 是一个照明效果最好的距离 , 也是一个绝对安全距离 , 既没有火灾的隐患 , 又能保证照明效果 , 两侧的四寸半 , 刚好使香炉的烟被烛火所吃到 , 过去说的香火 , 指的就是这 。这是必须要讲究的 , 如果摆供不按照这个要求的话 , 据说是摆了白摆 。
晚上一般的是象征性的吃一顿饺子 , 先上了供 , 也是三个碗 , 灶间 , 前院和正堂都要设台 , 都是各摆三个碗 , 碗里装三个饺子 。饺子盛碗里以后 , 要烧纸 , 这是给灶王爷路上的“盘缠” , 一个摆台要烧三刀纸 , 总共九刀 , 所烧得纸里要包上香 , 是金条的意思 , 就是向灶王爷行贿 , 灶王爷见这家很心诚 , 上了天之后就不会乱说 , 会极力在老天爷面前说好话 , 以保佑一家老小平安健康 。
穷人家也会在这个时候贴上对联 , 有些还不上钱的交不上租的农民 , 就会提前在门上贴好对联 , 意思是告诉债主 , 我现在已经过年了 , 过年就不能提债务的事 , 这也是一个规矩 , 一般的债主看到对联之后就不再去逼债 , 等出了正月之后再说 。
二、忙年
腊月24 , 各家各户开始忙年 。忙年的“总指挥”一般是由婆婆来担当 。从这一天开始 , 全体娘们儿就要全力以赴 , 把所有的碗柜灶具 , 比如盖甸、锅盖、芊筐、笊篱、笸箩等全部要洗刷凉干 , 晚上再加夜开始给孩子缝制新衣服 , 打好榷子准备纳鞋 。
腊月25 , 爷们开始整理院子 , 给牲口起圈 , 把庭院打扫干净 , 各种不用之物归置到位;孩子们也闲不着 , 要把谷秸抱到院子里拆捆、翻晒 , 只有浸透了日光的古秸才能做“赶草”铺地;女人开始泡发面引子准备做馒头;做馒头要赶双日子 , 通常都是腊月26 。女人和大一点的女孩子就要动手做馒头;过年的馒头不是随便人就可以做的 , 寡妇不能做 , 只能烧火;做的馒头品类比较多 , 一般先做豆包和“棋溜” , “棋溜”是用地瓜干煮熟了以后掺上面粉蒸出来的;然后还要做枣山、枣饽饽、鱼花、刺猬、盘虫等;馒头出锅以后 , 还要再用红颜色在中间点个红点 , 图个吉利 。
腊月27 , 男人去赶年集 , 买回来茶肴 , 揭对子、买窗花、选门挂、请福字 , 临了再去爆竹市买几挂鞭 , 鞭不一定个头大 , 但是要响 , 青岛地区一般都钟爱潍县鞭——潍坊地区生产的一种鞭 , 个不大 , 却个个很响很脆 , 200头一挂 , 通常都是在年五更六挂或八挂接在一起 。还有其它的烟花 , 像花子令、二起脚等 。赶年集一般在上午10点左右结束 , 回到家里之后 , 都收拾利索了 , 就要开始准备杀猪宰羊 。
习惯上说 , 腊月27的菜是最好的 , 吃血肠 , 喝肉汤 , 炒一锅杀猪菜 。一直忙到黑天 。
腊月二十九 , 扫灰:屋里就要全部扫一遍 , 这样忙年就基本结束了 。
三、年三十(白天)
到了年三十 , 大人先对孩子说:今天不许说废话 , 不许大声说话 , 然后发几个零爆竹到街上去玩 。过年应该说是从下午就开始 , 在外的人都要赶在这个点回家 , 先拜拄子 , 再拜父母 , 开始打糨糊贴对子挂福字 。
这挂福字是个讲究的事儿 , 不能随便乱挂 , 什么地方该挂什么样的福字 , 都必须要讲究 , 否则就是贴了白贴 , 还不如不贴 。福字一般分“到福” , 取一个谐音叫做福“到”了;正福 , 大福字小福字 , 该贴哪儿的就得贴哪儿 , 千万不可不懂装懂胡贴乱贴 , 套句话说 , 叫把吉利搞得不吉利 。
“到福”一般是斗方 , 一个福字倒过来贴 , 这不不能搞错了位置 , 我曾经看过在自家的照壁上贴倒福的 , 那可真叫青岛人说话——混逡!“到福”的位置必须要坐北向南贴在室内 , 过去一般都是中堂的位置 , 意思是福到了屋内 , 而如果是坐南朝北呢?意思就完全反了;其次 , “到福”不可贴于门外 , 只能在室内而且一家只能贴一个“到福” , 切不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到福” , 切忌随便乱贴 。
斗方正福要坐西面东 , 讲究的是福如东海 。斗方正福也是仅限一个 , 不可多贴 。起他的福字 , 一般二号福字要挂粮仓和厨房(灶间) , 出门要挂抬头福 , 门侧要挂招财福 , 牲口圈兴旺福 , 都非常讲究 。
对联贴在大门外 , 什么样的家庭要贴什么样的对联 , 不能先生家贴幅生意对联 , 这让人耻笑没有文化 。
女人们从下午开始准备年夜饭 , 剁馅子、醒面 , 绑“赶草” , 准备过年 。
四、年三十(夜)
年三十的下午饭一般吃的比较早 , 通常在4点到5点左右就要吃 , 不论贫贱 , 基本上都是猪肉白菜豆腐炖粉条 , 敞开吃 , 主食是新馒头、“棋溜” 。富裕人家再加上两个菜 。菜不是用盘子盛 , 而是用一个大盆 。有点经验的人都不会在这个时候吃饱 , 因为收拾下去之后 , 从8点左右就要开始吃年夜饭了 。吃完了下午饭 , 大人就会撵孩子们去睡觉 , 准备晚上守岁 。大人就开始忙活准备晚上的年饭了 。
吃年夜饭前 , 家里的次子就要开始把已经梳理好的“赶草”铺到地上 , 从灶间一直到正厅 , 长子要带着长孙去请神回来过年 , 带着纸钱和水 , 到土地庙去烧 , 要先在地上划一个圈 , 在正北的位置上留出门 , 把纸钱放在圈里店着 , 嘴里还得叫着先人的名字 , 回家过年 。纸钱烧完了 , 在纸灰上洒上点水 , 然后就往家走 , 路上不能说话 , 要一直把先人的“灵魂”带到“拄子”前 , 叫做先人到位了 。西镇的土地庙在老八院那里 , 东镇的在今天的延安路上 , 过去叫天门路 。
这一切准备停当 , 就要准备接年 。由次子挑鞭 , 长子点火 , 在自家的院子或门前放一挂鞭 , 然后男爷们就坐在炕上开始喝酒 , 年过16岁的长孙也在其行列 , 女人不能上桌 , 婆婆带着几个媳妇和孩子在灶间开伙 。
到11点左右 , 年夜饭吃完 , 桌子不能撤 , 开始下饺子 。下饺子的活是由婆婆或者是由婆婆选定的儿媳妇来下锅掌勺 , 哪个媳妇被婆婆选定为掌勺 , 哪个媳妇的奖赏肯定就多 , 所以过去在这个时候 , 所有的媳妇都会拼命的去巴结婆婆 。第一锅饺子出锅之后 , 却不能吃 。饺子一出锅 , 还是和小年夜一样 , 先得摆供台 , 按照天地神的次序来依次摆放 , 天井的是供天 , 灶间供得是地 , 正堂供得是先人 , 每台三个碗 , 每碗三个饺子 , 每台少9刀纸 。与此同时 , 由长房长孙挑鞭 , 次子点火 , 在自家的大门外燃放爆竹 。
一挂鞭放完 , 全家进门 , 按照大小依次给长辈磕头 , 然后开始吃饺子 。吃饺子的时候不许说话 , 不许矗筷子 , 即使自己已经吃完了也不能随便站起来离开 。饺子里面一般都包着钱、年糕和枣 。按照人口来计算 , 家里有几个人 , 就在饺子里包几个钱和年糕、枣 。谁吃出了钱 , 说明新年有财运 , 年糕是步步高升 , 枣是甜甜蜜蜜 。饺子破了不能说破了 , 要说“挣了” , 反正要拣好听的说 。
和前面一样 , 女人孩子不能上桌 , 在灶间单独吃 。饺子吃完了 , 女人就要进来把剩下的饺子在架上笼屉倒回到锅里 , 这叫做“压锅” , 同时压锅的 , 还要有豆腐、鱼花、盘虫 。这个时候不能扫地和洗碗 。
把桌子收拾完毕以后 , 家里年龄最长者要去放置“拦门棍” , 拦门棍必须要用柳木做成 , 放到大门的门槛下面 , 以防穷神饿鬼趁黑进来争夺“财气” 。收拾停当 , 回屋里坐下 , 上茶加水肴 , 开始发压岁钱 , 先由当家人也就是长辈来发 , 每人一份 , 不准说少 。最后由婆婆来做一年的“总结” , 每个媳妇一份 , 互相不许打听谁多谁少 。从这一点来看 , 在国外看似比较先进的“薪筹奖励制度” , 实际上还是借鉴了我们青岛老祖宗的管理方式 。这样就过了年三十 。
五、拜年
拜年从正月初一开始 。青岛地区最早开始拜年的 , 是从五更鼓之后 , 大人孩子就要依次给老人磕头拜年 , 平辈的要见面作揖 , 互相问候一声过年好 , 一示祥和 。过去都是大家庭 , 多有兄弟不睦 , 婆媳不和 , 妯娌间隙等等家庭矛盾 , 但是在拜年的时候 , 要一律忘记前嫌 。从时间上来说 , 分春节7天 , 叫做一鸡 , 二狗 , 三猫 , 四鼠 , 五马 , 六羊 , 七人 , 八谷 , 九果 , 十菜 , 十一棉花 , 十二瓜 , 十三十四收芝麻 。就是按照每一天的天气来排 , 比如初一天气好 , 意味着今年的鸡长势很好 , 初二的天气好 , 为鸭的长势好马灯等 , 一此类推 。
家里拜年之后 , 小孩子就要睡觉 , 等第二天早晨出门穿上新衣服 , 出门去给邻居街坊拜年 , 大人要守岁 , 守岁一般要到鸡叫头遍的时候 , 才能合衣躺一会 , 老人叫小眠 , 也是不脱衣服 。
从年三十到正月初二送年之前 , 不能扫地和洗碗 , 不论这个地上有多脏 , 都不能扫 , 以免扫走了材气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管这一套 , 一看地上脏了 , 拿起笤帚就扫 , 这是不对的 。老祖宗留下来的 , 我们该遵守的就一定要遵守 , 起码没有坏处 。
邻里之间的拜年一般的要在天亮以后 , 简单地吃过了早饭之后 , 开始走动邻里街坊 , 进门之后要先问过年好 , 商人作揖 , 互祝恭喜发财 , 市民道一声平安 , 这就是早先青岛的拜年 , 初一先拜得一般都是重要人物 , 但是不能走亲戚 , 再近的亲戚也不能走动 。这里所讲的亲戚一般的是指姑表姨表亲戚 , 都不能走动 。
初一初二两天是拜年的日子 , 要集中在这两天里 , 把自己的朋友同学先生都要拜一遍 , 从正月初三开始 , 就要走亲戚了 , 这叫做走年 , 又叫走春 。
六、走年
从初三开始就要走年了 , 初三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 , 到现在还在施行 。从腊月二十二晚上 , 闺女就不能再进娘家门 , 有什么大事也只能让人捎个话回去 。为什么不能进娘家门?这就叫做规矩 , 一切都得按规矩来 。
闺女一直要等到正月初三 , 才能和女婿孩子一起 , 从新回娘家 , 这个时候回来的闺女和女婿是家里的客人 , 不能干活 , 谁干呢?要那些没结婚的弟弟妹妹们在家里伺候客 。
进门以后 , 闺女和女婿先得吃上六个荷包鸡蛋 , 过去穷 , 能拿出鸡蛋来伺候客就是最高的待遇了 , 青岛有一句当地话说 , 丈母娘疼女婿 , 进门抱出个大母鸡 , 说得就是这个意思 。
闺女回家很有说道 , 要赶在中午之前回家 , 买的礼品有六斤肉 , 六斤鱼 , 六个头面馒头 , 六盒点心等总共六个六 , 凑起一个六六大顺 。中午这顿酒是丈人管的 , 没结婚的弟弟当陪客 , 这也就是青岛当地“舅子灌姐夫”的说法 , 在酒桌上 , 小舅子不管用什么办法 , 一定要让姐夫(妹夫)喝高兴 , 当然能把他灌醉了为最好 , 这就成了故事 , 谁谁在丈母娘家被小舅子灌醉了 , 也能当做笑料流传一阵子 。
【青岛人的过年习俗】 闺女离开家的时候 , 必须要顶着日头 , 太阳落山之前就必须要走 , 这一点很重要 , 我反复查阅了一些史料 , 包括《周易》都有一定的介绍 , 很有科学的道理 , 切不可忽视 。所以说 , 民俗的东西往往是一些国粹 , 赶在明天回娘家之前我写出来 , 就是要使人明白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