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居住于石林的撒尼族(彝族的一个支系)、那深厚的文化和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 , 与石林奇特秀美的自然奇观相辉映 , 更为这神奇的景观倍添丰采 。彝族、撒尼族风格独特的语言文字、婚丧习俗中的奇异舞狮、斑斓绚丽的服饰彩绣、风姿豪放的民间歌舞、内涵丰富的诗文传说、古朴粗犷的摔跤竞技、斗牛斗羊的传统风采 , 令多少游人叹为观止 。更有那被撒尼人称之为“撒尼维纳斯”古老的“阿诗玛”动人传说 。尤其是那被誉为“东方狂欢节”的火把节 , 伴随着热情奔放的大三弦舞 , 千万支火把映红石林夜空 , 更给多少游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和久久的回想 。
在阿诗玛故乡 , 每一个进入成年的撒尼姑娘都有一付心爱的花包头 。不论是在石林的小径上 , 还是在长湖边的村头;不论是在圭山脚上的田野山寨 , 还是在大、小叠水瀑布旁的树荫下 , 只要是撒尼人居住的地方 , 到处都可以见到撒尼姑娘的花包头 。
相传世间有一百二十条彩虹 , 最大最美的那一条是撒尼人居住的圭山彩虹 。这条彩虹是怎样来的呢?传说古时候有个聪慧的姑娘叫阿洼若兹 , 有个英俊勇敢的小伙子叫布达若舒 。他们俩在苦难中长大 , 在劳动中互相爱慕 , 但他们纯洁的爱情被土司给破坏了 。土司看上了阿洼若兹 , 自恃富有 , 赶来三十三头牛 , 挑起五十五匹布 , 拉来七十七坛酒 , 送来九九九袋贝币 , 想以这些几物来换若兹 。但这些打动不了若兹的心 , 她仍然坚定地爱着布达若舒 。
狠毒的土司对布达若舒下了毒手 , 随后派人强抢若兹 。当土司叫人点起柴火焚烧布达若舒时 , 坚贞的阿娃若兹挣脱看守 , 纵身跳进火堆 。土司恨得发狂 , 把俩人分开来烧 , 但两股青烟顿时化为彩云又聚扰在一起了 。土司气极败坏 , 命人点起九堆大火 , 想用浓烟把彩云冲散 。这时 , 狂风骤起 , 暴雨倾盆 , 山洪咆哮而来 , 冲走了土司 。雨过天晴 , 一对彩虹挂在天空 。撒尼人说:那道浓的 , 是美丽的姑娘基兹;那道淡的 , 是勇敢的小伙子若郐 。从此 , 撒尼姑娘就在包头上绣上了五道彩条来象征若兹和若舒化成的彩虹 。
【撒尼姑娘的花包头:对爱情与幸福的追求】 这美丽的传说使撒尼姑娘的花包头更加美丽动人 , 更富有诗情画意 , 因而人们也就不难理解 , 为什么撒尼姑娘把花包头看得像生命一样贵重 。这是她们的骄傲 , 是他们的自豪 , 花包头蕴藏着世世代代的撒尼姑娘对于追求自由爱情与幸福的理想和愿望 。
每逢喜庆、外出或节日的时候 , 撒尼姑娘都要穿上崭新的民族服装 , 认真打扮一番 , 他们花在缠包头上的时间最多 。花包头看上去很漂亮 , 可缠起来也具费功夫 , 要经过七八道手续才能完成 。首先 , 姑娘把长发挽成一个高髻 , 髻上要长下一绺头发 。然后 , 开始戴“发竹” , “发竹”是由宽五厘米左右的木片做成 。呈马蹄形 , 用布缠裹 , “竹发”弯口朝后戴在头上 , 把垂下的头发绕在上上面 , 之后 , 再用一块一为多长的名叫“额度磨”的布将“竹发”缠在头上 , 随后挂上一绺乳白色的串珠 。接下去 , 把五彩布条镶嵌的包头布加在外层 , 夹上两个三角形的“蝴蝶” , 一前一后 。最后在裹上一道“滑结” , 使整个包头牢固 , 不管如何动摇 , 包头也不会甩掉 。撒尼姑娘打包头的全过程真叫人眼花缭乱 , 但她们自己做起来是那样井然有序 , 纹丝不乱 。一个花包头要打几十分钟 。
- 摩梭人的阿注婚
- 土家族的“盘歌”
- 蒙古族饮食文化
- 达拉特的希鲁格道
- 面临消逝的酒泉哈萨克族毡房
- 黎族的“寮房”与“放寮”习俗
- 瑶族的寮棚文化
- 肃南裕固族多彩绚丽的文化元素
- 甘肃裕固族的原始崇拜:“点格尔汗”
- 空调业的危机:只买便宜的不买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