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南裕固族多彩绚丽的文化元素

裕固族,源于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纥族 。在公元9世纪中叶,其中一支迁徙到今甘肃河西走廊的敦煌、张掖、武威一带,史称河西回纥 。他们与邻近各族交往相处,逐渐形成为一个单一民族 。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 。据史籍记载,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称为“黄头回纥”,元时称“撒里畏吾,明称“撒里畏兀儿”,清称“锡喇伟古尔”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裕固族 。
裕固族文化基本上属于北方游牧文化的范畴 。由于裕固族在其形成过程中吸收了许多其他民族的文化,因此在总体上呈现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特殊性 。除汉文化之外,裕固族文化中包含有明显的藏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民族文化的许多成分 。同时,多种民族文化融合的结果,也使裕固族形成了较为独特的民族文化 。
舞蹈
生活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下的裕固族人,其宗教信仰、饮食、生产、生活习俗、服饰、传统体育及民间歌谣谚语等都极富情趣和民族特点 。
据张掖市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裕固族的主要有集体舞、双人舞、男女独舞、马上舞等多种,主要是表现欢庆丰收、喜庆节日、婚礼、狩猎、宗教活动等内容 。集体舞的形式多种多样,以鼓乐和歌声伴舞,男女老幼排队或围成一个大圈,中间置以篝火或猎物,或快或慢,或轻或重,节奏强劲有力;双人舞主要表现生活、生产劳动过程中的某些场面;男女独舞以腾跳见长,基本上保留了裕固族古老的腾跳形式 。
裕固族有句俗话说:“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 。
建国后裕固族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如《我们来自西州哈卓》、《迎亲路上》、《奶羊羔》、《腊梅开了》、《甜甜的泉水》等 。
据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化局研究人员介绍,裕固族的舞蹈可以分为劳动舞、欢庆舞和宗教舞 。劳动舞,裕固语称为“英那刀古拉”,表演时男女人数对等 。劳动舞广泛流传于甘肃省苏南裕固族自治县各村寨 。欢庆舞是在喜庆丰收、朋友聚会、欢度节日时表演,场景设置主要是在欢庆场地中间设一篝火或猎物点,舞者排成直线或围成圆圈,伴随着音乐和掌声节奏由弱到强,伴以“啦、喽、依哟”的集体呼号声 。
饮食文化
【肃南裕固族多彩绚丽的文化元素】 在裕固族传统饮食中,较具民族特色的食品种类主要有手抓羊肉、酥油奶茶、羊下水加工品、烧壳子(烤制的面食)、酥油面饼(裕固语称“亚合吧”)、锁阳饼等 。这几种食品至今仍然十分流行,深受各地裕固人的喜爱 。
由于历史原因,裕固人特别是偏远牧区的人们很少能吃到蔬菜如今这种状况已得到根本改变,离城镇近一些的地区可随时买到各类新鲜蔬菜 。相比而言,肉食在裕固人的日常生活中仍然占有很大比例 。手抓羊肉是裕固人最喜爱的食物之一 。此外,还有烤全羊、羊肚烤全羊(羊肉剁碎后装入羊肚内,然后埋入火堆烤制而成) 。不论是在草原牧区,还是在各地都市,上述食品都被裕固人认为是“地道”的本民族的特色食品 。
裕固人禁食“尖嘴圆蹄”肉 。“尖嘴”主要指飞禽和鱼类,“圆蹄”则指驴、骡、马这三种动物 。现代裕固人基本上不禁食“尖嘴”类动物,而对于″圆蹄″类则仍禁食 。另外,不在“尖嘴圆蹄”之内的狗肉,也在严格禁食之列 。喝茶时一般用一根筷子,忌用两根 。给客人递茶碗、敬酒时忌用单手,须为双手以表敬意 。
民间文学
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甘肃省河西走廊肃南地区,其余居住在酒泉黄泥堡地区 。自称“尧乎尔”、“两拉玉固尔” 。据《肃南史话》记载,按居住分布地区,裕固族使用三种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尧乎尔语、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恩格尔语和汉语 。裕固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汉文 。由于本民族的文字失传,民歌创作便成了裕固族民族艺术的主要形式 。
裕固族的民间文学内容非常丰富,体裁多样,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叙事诗、谚语、格言等 。
《萨娜玛珂》是裕固族著名叙事诗,有多种变化了的体裁,主要是歌颂和缅怀裕固族历史上的一位女英雄 。据传,这位女英雄是某个部落头目的妻子,在一场与外部落的战争中,她毅然参战 。足智多谋、武艺高强、勇气过人的萨娜玛珂赢得了人们的信赖,在取胜后返回的路上,她身负重伤,最终献身 。这首诗歌颂了萨娜玛珂的事迹,表达了裕固族人民对民族英雄的怀念和景仰 。有固定的曲调用来演唱 。
《尧达曲格尔》是裕固族民间婚宴祝词 。祝词共二百多行,韵味很浓 。标题含意为“赠送尧达”,“尧达”在裕固语中表面上是指绵羊后腿的第二节骨头,但隐喻着雄性特征 。裕固人在婚礼上还要将这节骨头带肉煮熟,缠上黑白两色羊毛,赠给新郎 。新婚之夜,新娘新郎共食“尧达”肉 。骨头由男子终身保存 。“尧达”同时被裕固人视为婚姻的凭证 。研究人员认为,《尧达曲格尔》主要向人们讲述人类婚姻的起源,解释“尧达”的来历等,文学价值很高,是裕固族重要的口碑文献之一 。
民歌
裕固族人民喜爱唱民歌 。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职业歌手,他们主要为举办丧葬嫁娶等的家庭演唱 。唱歌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在裕固人放牧的草原和山坡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牛羊,并随时会听到引人入胜的歌声 。裕固族民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裕固族民歌在曲调和行式上,既继承了古匈奴的某些特色,又吸收了藏族“拉伊”、蒙古族“酒曲”、回族“花儿”’土族“宴席曲”的某些特点,并把各种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 。
裕固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由于本民族文字失传,反而使其民间口头文学十分发达,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不仅保留了古代丁零、突厥、回鹘等民族民歌的许多特点,而且与今日匈牙利民歌有许多相似之处 。
裕固族民间音乐作品结构简单,大都和古代的劳动生产和生活方式(放牧、奶幼畜、垛草等)及风俗习惯密切地结合着 。“它的歌词格律,分别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突厥语民歌、蒙古族民歌有许多共同之处,并且具有许多古代语言的特点 。”裕固族民歌可能较多地保留了古代因素 。
宗教文化
在裕固族的宗教信仰中,很多地方都有蒙藏文化的影子 。
在过去裕固族敬奉的原始宗教是“点格尔汗” 。据当地史书记载,“点格尔”在裕固族语中是“天”意思,“汗”是“可汗”的意思 。“点格尔汗”就是“天可汗”的意思 。当地的藏族称“点格尔汗”为“霍尔泰”,意思是裕固族的神 。
裕固族敬奉“点格尔汗”的仪式相当隆重,由专门的神职人员负责 。这种神职人员裕固族人称之为“也赫哲”,汉族人则称之为相当于巫师的“师公子” 。担任也赫哲者一般是男性,有父子相传的,也有自发的 。自发者原来是凡人,一旦突然全身发抖,自称“天神”附体,则成为也赫哲 。裕固族人尤其相信后者 。也赫哲平时参加正常的劳动,信仰藏传佛教 。其衣着与其他人没有什么差异,只是头上留一条长辫子,辫子上缠有绿、白、蓝色布条,平时盘在头上 。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眼下裕固族敬“点格尔汗”活动逐渐衰落 。建国后,讲东部裕固族语的部落已经很少有神职人员也赫哲了,但是讲西部裕固族语的部落中还是比较盛行“点格尔汗”这种原始崇拜,在一些地方这种习俗依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