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水县布依族“六月六”

“六月六”,是布依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六月六”正值秋收前的农闲季节,人们借此机会游乐社交,也祭神祭祖;还在白纸马、三角旗上染上猪血、鸡血,插于田中、地头,以求消灾,祈祷五谷丰登 。户主寨老则聚集到村社庙前,举行隆重的祭神活动,以保庄稼不受损害,全寨人畜平安 。还利用这个机会,商量制订乡规民约 。
“六月六”这一天村村寨寨杀猪、杀鸡、祭神、祭祖 。青年男女穿着盛装,相邀相约成群结队,赶六月坡,六月桥,唱歌娱乐,以歌会友,以歌传情,非常热闹;小孩子就跟着父母要点钱去赶场,买点好玩、好吃的东西 。
关于“六月六”的来历,各地都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中以《仙王和树王》的故事较有代表性 。传说在远古时候,有一个叫雨皇的姑娘,没有结婚,没有出嫁,孤独一人,成天到处飘游浪荡 。一天她在一个山丫口乘凉,后来竟然身怀有孕 。经十月怀胎后,孩子生下了 。哪知道是个肉砣,不像人 。雨皇一气之下,便把它扔在路旁 。
后来,过路的人见有个人形模糊现出,还有哭声 。此事传到雨皇耳边,雨皇才去把他抱回来养着,取名叫挽团 。长大后,给他娶素明为妻 。婚后生有一子,名叫奔科 。奔科聪明伶俐 。一天他到井边去挑水,看见一条很漂亮的鱼,回到家里,还是日夜想着这条鱼 。这天晚上,奔科正闷闷不乐地坐在火炉边,忽听到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位美丽的姑娘 。姑娘对奔科说:“白天你去挑水看见什么?”奔科说:“我看见一条很漂亮的鱼,我很喜欢这条鱼 。”姑娘笑着说:“我就是你看见的那条鱼 。”奔科很惊喜地接待了她 。
奔科与鱼姑娘一见钟情,不久,她俩便成了婚 。婚后生了一子,取名仙王 。仙王也很聪明 。一天他到河里去玩,捉得一条鱼拿回家来,准备煮吃,他母亲阻止说:“鱼是你舅父,不能吃!”仙王不听他母亲的话,把鱼煮吃了 。他母亲一气之下,便回娘家海龙王那里去了 。奔科无奈之下,娶了第二个老婆 。一年后,又生一子,取名树王 。两个孩子渐渐长大了 。有一天后娘吩咐兄弟俩上山去砍柴 。上山前,后娘拿竹饭盒分别给两个孩子装上午饭 。中午时分,兄弟俩休息吃饭,打开饭盒一看,饭菜各不相同 。仙王的是粗粮加酸菜,树王的是白米饭加鸡肉 。于是,两兄弟脑中各自有了想法 。仙王心头虽然不快,但未表露出来,对树王说:“回家不要给母亲讲,装着无事就行了 。”
【惠水县布依族“六月六”】 回家后,树王反告哥哥说了怪话,仙王被母亲打了一顿 。奔科年老,又病在床上,想喝口水,就叫两个孩子到山洞里去挑泉水 。仙王的后母趁机暗中指使树王利用挑水的机会,将仙王整死 。两兄弟走到洞口,相互推让 。树王说:“你是哥你应该走在前,我是弟应在后 。”推让不下,仙王就走在前面 。刚下到第四步梯子,树王在背后将大石头对准仙王砸去,将仙王砸下阴潭里 。奔科不久也死了,树王一人独吞全部家产 。谁知仙王是仙体,他并没有死,而是从水里潜到母舅龙王那里去,把事情经过告诉龙王 。龙王给他出了个主意,将他送上了天庭 。仙王到了天上,经常造出害虫、冰雹来损害树王的庄嫁 。但放下来的虫子、冰雹、不单是损害树王一个人的,老百姓也跟着遭殃 。
在这种情况下,树王朝天下跪,祈求仙王下凡 。跪了三天三夜,最后老百姓也跟着跪下祈求 。后来,仙王只好答应老百姓的请求,叫他们在田里插上标记,就可免去害虫和冰雹的损害了 。从此,每年“六月六”这天,布依族同胞都要杀猪、杀鸡、包粽粑祭供仙王,俗语叫“保坝”,希望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样世代相传直到今天 。“六月六”也是布依族男女青年的传统歌节 。惠水“六月六”歌节最出名的是老鹰坡歌会,是王佑地区男女青年的对歌场 。老鹰坡位于长安乡纳骂寨傍,为路边一座平顶的山坡 。相传,早在清代后期,长安乡的拉里寨有位姓韦的男青年,与打引和平寨的一位姑娘相好 。双方自由恋爱,准备结为夫妻,谁知在当时的封建礼教禁锢下,婚姻不能自主 。这个姑娘,从小父母就许配给当地的一个豪强之徒,姑娘反对父母的包办 。这个豪强约定“六月六”这天带人前来抢亲 。为了逃避抢亲的劫难,这对情人就约定到老鹰坡上去躲避 。他们的故事感动了很多追求婚姻幸福的青年,人人仿效,遂相传成习 。
每年“六月六”这天,毗邻的代化、睦化、墩草和断杉等地区的男女青年都汇集到老鹰坡游玩、对歌、交朋结友 。从早到晚,歌声阵阵,木叶声声 。树下草坪,石墩上刺丛边,人头攒动,欢声不绝,私语切切 。“六月六”的老鹰坡会就成了青年人游玩圣地 。入夜,附近村寨家家户户宾客暴满 。吃晚饭后,又在家里对歌,通宵达旦 。如此持续两三天,才先后依依相离 。近年来,因为老鹰坡距公路约五公里,交通不便 。歌会又自然地移到乡政府附近的母毛公路边 。到2000年,“六月六”坡会又移至西南三岔河桥边 。该桥是利用国家的民族地区扶贫款和当地集资投劳于1998年10月建成,它是惠水县长安乡连结长顺县代化镇的断头公路 。据此,当地政府就在桥头开辟了一个新集市,以方便两县各民族的贸易与交往,繁荣地方经济 。
“六月六”歌节,在惠水董朗桥是一个较大的歌场 。每年这天,董朗及其周边地区的男女老幼,都要到大桥上集会 。远的有来自罗甸、紫云、长顺等邻县的布依族男女青年,近的有相邻乡镇的王佑、雅羊、芦山、断杉、甲戎的青年,既是赶场又是歌会 。中午时分,在大桥旁河两岸的山坡、草地、河滩上,一堆堆、一排排的青年男女,你起我落地对着歌 。对歌之余,或旧朋或新友,双双意中人,避开人群,到坡上树下,到河边草丛,互诉恋情 。入夜,董朗附近村村寨寨宾客盈门,歌声飞扬,通宵达旦,兴致不减 。
过去未架桥时,董朗河渡口,只靠一条小木船摆渡,交通极不方便 。每遇暴雨河涨,流水湍急,还难免船翻人亡 。每逢赶场天或节日,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在河边两岸等船过渡,对歌传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天然的歌场 。1977年,经国家拨款和群众筹资,在这里建成了一座雄伟的双曲拱大石桥,既美化了布依山村,又让布依族人世代美好的交通理想变成了现实 。
1981年,贵州省选董朗大桥举办全省性的“六月六”民族歌会,省内十多个民族的200多名歌手、乐手,汇集而来,引吭高歌,放声歌唱 。前来参加这次歌节的青年男女达10万余人,国家民委也派来代表祝贺,盛况空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