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江轮从重庆顺江到宜昌,沿途可见长江及其支流渔民划着小木船捕鱼 。渔船,又叫渔划子 。它是三峡渔民在江河溪水中捕鱼的交通工具 。
三峡先民捕鱼的历史渊远流长,早在7千多年前,大溪文化的先民就会捕鱼、食鱼 。有趣的是,把两条鱼放在死者颈部左右,而鱼尾却衔在人的口中,这种古老的风俗,可能是象征其先民是以捕鱼为生的 。1989年7月14日,在重庆市万县甘宁高梁村发现了一件虎钮錞于 。此器物上有船形符号,该图案是“船头高翘,设有望楼,船上还立有鸟状神树” 。据李复华、王家佑先生考证,可能是巴蜀先民的“鱼凫”族民 。《奉节县志》记有:“邑人有赵姓者,以渔为业” 。清代在宜昌府东朔县做过官的诗人罗宏备有诗为证 。“九月鲟鱼上峡游,千钱一夜买矶收;家家解食生鱼子,一丈身长五尺头” 。60年代末,秭归一位渔民在江边舀鱼,被一条大鲟鱼撞伤了腿,这条鲟鱼也被撞进石缝夹住了,被周围群众发现,将鲟鱼拖上岸,一称800斤重 。
如今峡江渔民在长江中捕渔,首先要花千把多元造一条木渔船 。近年来,峡区渔民生活水平日渐富裕,条条渔船上安装了小马力的柴油机,减轻了渔民长期手撑摇浆人拖的沉重负担 。渔划子变成了机动船 。轻巧快捷,十分方便 。
渔船长约一丈二,宽三四尺,上分设五六个舱位 。即头舱、尾舱(机舱)、驾舱、减水舱(专备渔民备水养鱼用的)、关舱等 。关舱是渔民用木扳和油布搭篷遮阳挡雨,是渔民睡觉休息的舱位,它与江边渡船不一样,很有峡江地区的特色 。
有船必备网 。网有大有小 。渔民常以自己的手掌五指拼拢计算网的大小规格 。如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拼拢为平三,如果减一指变成平二;再加一食为平四;五指拼拢为平五 。即所谓船大浪大,网大鱼大 。
三峡渔民在长江和溪水中捕鱼的方法很多,这里主要谈撒网和放钩 。
撒网,又叫网捕 。皆在白天进行作业,有流网、拖网和拦网之分 。流网呈长方形,网下端有长方形鱼袋 。网下两端各用20多斤重的石头沉人江底,网上两端分别用两条渔划子并行向前拖拉 。拖网有单人拖和单船拖,主要在浅水区域,或者溪口与长江交汇之处捕捞 。拦网主要找鱼群活动区域下网 。
放钩,又叫钩捕 。一般是天黑之前放钩.次日早上和上午10时前收钩取鱼 。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挂钩,另一种是喂食(诱饵)钩 。挂钩,又叫大钩 。钩长6厘米,宽2厘米,钩尖高1厘米 。每间9厘米放一张大钩,分布很密集 。钩尖十分锋利 。主要是用来捕大鱼的 。当大鱼碰撞上一张钩后.鱼受痛后乱碰乱摆,这时就会被周围许多大钩挂住,大鱼也就在劫难逃了 。喂食钩,又称小钩,因钩尖是歪的,渔民又叫歪尖子钩 。钩上挂的诱饵主要是蝗虫、蚯蚓等 。主要钩的对象是肥头鱼和麻花鱼、鲶鱼等 。
三峡渔民在峡江长期的捕鱼实践中能熟知鱼情,会识水性 。知道鱼窝在江中什么地方 。如鱼常在八字水、滩头和大石堆下面活动、捕食物 。这是渔民撒网和放钩的好地方 。如太平溪、银杏沧、曲溪口、河湾子一带渔民对当地江中的大石堆摸得清清楚楚 。据说近代有一大轮船在大太平溪触礁沉人江底 。渔民们在撒网放钩时常挂网挂钩,因此在此捕渔时特别留心 。
说起渔划子,渔民们非常爱惜 。一年一次休整桐油,多在三伏天修补 。每年正月十五,渔民一家一户中午在坡上家中吃团圆饭 。晚上,全家老小还要上渔船上团聚 。恭恭敬敬的把香火插在船头,还很虞敬的在船头烧纸,放鞭炮 。据说是祭奠江神(水神),祝愿新年一帆风顺,鱼儿满船,儿孙满堂 。
当地一位姓崔的渔民随口说了不少的渔家谚语,顺便记录和整理如下:一是捕渔的经验:“撒网打廻水,撒网下流水 。放钩莫上边,下网要看天 。大滩网放稍,小滩网下腰 。退水的钩,涨水的网 。”
二是总结鱼类习性:“鲤龟成双对,麻花鱼排队 。”
【三峡渔民与渔划子】三是四季鱼类特点:“春分鳊鱼鲤鱼多,秋分青鱼麻花(鱼)多 。(鱼)冬眠卧泥床,清明觅食忙,春选肥水窝,夏找浅水沱 。”
四是渔家自慰:“有鱼莫欢,十日打鱼九日空,无鱼莫愁,一日打网还了九日工” 。
由此可见,三峡渔民千百年来总结捕鱼的民间谚语极为丰富,是我们研究和抢救民间文化资源不可忽视的内容 。
当今,三峡渔民为国家、舍小家,移民他乡,告别了三峡,告别了老祖宗留下的那条渔划子…… 。三峡渔民历代传承下来的渔猎文化却永久地留在这块土地上 。
- 民间故事之巴王与虎头琴
- 二 德州民俗节日文化与习俗
- 鲜卑族的由来与现在的分布
- 黑花生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 斯里兰卡卫塞节与民俗
- 加纳人与凳子的不解之缘
- 世界各地十种圣诞饮品
- 本生故事:菩萨与鸟窝
- 和尚与法师究竟有什么分别
- 回回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