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之巴王与虎头琴

古时候,巴国有个能文能武的国王,拉得一手好琴,得空,还喜欢游山玩水 。
有一年,中秋节那天,巴王见天气晴朗,就心血来潮,想去游江 。手下赶忙备好两支大船和几只小船 。他同文官大臣些上了前船,武将护卫们上了后船,从朝天门向下河开,一路上顺水顺风,像彪箭一样 。巴王坐在船上把两岸风光看了个够 。
宵了夜,月亮出来了 。俗话说:八月十五看月华 。这天,月亮格外光明 。巴王高了兴,命人在船头摆好香案,取出他那把心爱的琴,拉了起来 。正拉得起劲,一匹茅草叶子从山上飞下来,落在琴弦上面,琴弦“崩”的一声就遭断了一根,满船的人都吃了一惊 。巴王也起了疑心,一定是有人在岸边偷听本王拉琴,便传旨停船靠岸派人去拽 。船刚靠岸,就听半山腰有人喊话:
“船上的人莫见怪,小的是个找柴的,多贪了几把柴,天就黑了,正在这里歇稍 。听到船上有琴声,拉得很好听,想必是个高手在拉,就多听了一阵 。”
船上的大臣听到这话个个摇头,有个大臣说:“你个山野村夫也敢说听琴二字,一定有诈 。”
找柴的听了说:“常言道‘门内有君子,门外君子至 。’莫小看山里找柴人,要不是岩上有听琴的人,这荒山野岭的就不该有拉琴的客了 。”
巴王听那人说话不像一般山里人,就问,“岩上找柴的,你说是听琴,那你晓不晓得我拉的啥子琴?”
那人说:“你拉的那个琴叫胡琴,是我爹妈造的,我啷个会不晓得哦!”
【民间故事之巴王与虎头琴】听他恁个一说,满船人都开不起腔了 。原来,巴王拉的那个琴是巴国的传世之宝,只得恁个一把,没得哪个晓得它叫啥子名字 。传到巴王手里,他也叫不出名字 。巴王又问:“恁个说,我拉的啥子曲子想必你也晓得罗!”
那人说:“刚才贵人奏的是周武王赞巴王曲 。刚刚奏到‘弹琴舞歌伐纣王’一句,琴弦就断了 。下面的一句该是‘留得贤名万古扬’,不知是也不是?”
听到这里,巴王惊喜,心中暗想,这人决不是一般的老百姓,肯定大有来头,就说:“隔河隔坎的,讲话不方便,请上船来当面谈吧 。”说完,命人挑灯、搭跳,接客人上船 。
一哈儿功夫,那人便从山上下来了,人些一看,硬是个砍柴的 。他把柴放在船板上,有人对他说,这船是巴国国王的御船,船头坐着的那位拉琴的人,就是巴王,要他小心回答,莫乱说 。他听了只是一笑,走上前去,给巴王作了个揖,说:“巴王在上,小的多有冒犯,请恕罪!”
巴王忙说:“不必多礼,快快坐下讲话 。”他又是命人安坐,又是喊人端茶倒水,忙个不停 。那人也不拘礼,一屁股坐下来端起茶就开喝 。等他放下茶杯,巴王才问:
“刚才听你说这琴是你父母造的,这话可是当真?”那人听了过后,不紧不慢地说:
“一点不假 。不过这话说起来就长了,”
巴王说:“不怕得,难得今晚有这样好的月亮,就当做赏月摆龙门阵,你给孤王慢慢地讲 。”
那人就讲了起来 。原来,他老汉儿姓古,是寅时生的,属虎,他妈姓月,是辰时生的,属龙 。那一年,在他老汉跟他妈成亲的头几天的一个晚上,他老汉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大蟒睡在床上,床头有一虎头,两只虎耳上绷着一张蟒皮 。那条大蟒对他老汉说:“今夜我给你送张皮来,你去找根梧桐树,高要三丈三尺,把它们做三段 。上半截发出的声音尖锐,可用做小琴,下半截发出的声音太浊不用,中间半截清浊相济可做大琴,大琴长三尺六寸一分,小琴长二尺七寸一分 。琴身雕成虎头,蒙上蟒皮绷紧,琴杆杆雕做龙身,在龙头的两只角上栓上丝弦,再用一尺八寸的藤杆挂上银丝马尾做弓,放在两根弦的中间,拉起来就会发出悦耳的琴声 。新婚之夜你们夫妻同奏此琴,让人些听到琴声,得到欢乐 。那时,你二人将成为金身虎,神龙头,长生不老升入仙境” 。蟒蛇说完一摇身就不见了 。他老汉从梦中醒来,只见身边果然有一张大蟒蛇脱下的皮,青鳞闪光,白花耀眼,他知道这是天意,便照着梦中蟒蛇说的,赶制了三十六把大琴,七十二把小琴 。到了新婚之夜,他夫妻一个拉大琴,一个拉小琴,高低相和,非常好听 。团转的人听了个个觉得安逸 。他二人拉了一夜,天快亮时,化做一道金光,双双上了天 。这些都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到现在不知隔了多少代人 。
今夜,他妈晓得巴王要路过这里,要他下来在此等侯,见面后,把他爹造琴的事讲给巴王听 。这琴是按他爹妈的姓起的名字,一个古字,一个月字,合起来就是个胡字,胡琴就是恁个来的,巴王拉的那个琴就是他们留下的,虎头龙身是取他们的生辰 。他爹妈还让他把带走的琴送来,要巴王把这些琴传下去,让更多的老百姓都能听到这琴声,得到欢乐,就可国泰民安 。
那人讲完这段胡琴的来历,又从怀中取出一块大小有一寸见方的东西,交给巴王,说:“这是我爹妈送给巴王的,名叫松香,用它在马尾上擦一下,拉起琴来更好听,望巴王不要辜负我爹妈的一番心意,天色不早,小的就此告别了 。”说完腾空而起,转眼就不见了,
巴王目送那人上了天,晓得是神仙下凡来指点,便领众臣跪下来,对空拜了八拜 。再看那人担上船来的两捆柴,早已变成两堆胡琴 。拿来一数,小的正是七十二把,大的一把跟巴王那把一模一样,加在一起刚好三十六把 。
后来,巴王挑选一些年青人在宫中学琴,学好了就派往全国各地,让他们给老百姓拉琴,又请了能工巧匠,照样做了很多琴,分到各地,胡琴就这样流传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