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都城隍庙新年庙会

长安是我国早期人类与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农业经济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这使得普通民众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对图腾、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中 。一种潜在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千方百计通过一定的祭祀求得自然力和祖宗的护佑,在“万物有灵”与“天人合一”观念的支配下,出现的有关神灵的崇拜和祭祀仪式,形成原始信仰 。
西安都城隍庙在1644年—1661年(清代顺治时)屡加扩修,1731年(雍正九年)大殿毁于火后,川陕总督年羹尧用拆除明秦王府的木材砖瓦又扩充修建,后乾隆、嘉庆、道光、光绪时都曾修葺 。在1923年(民国12年)前院遭大火,陕西督军陈树蕃令作价出售,后随建作商业铺面,保留至今 。
历史上,西安都城隍庙一直为道教正一派的道场 。直至解放后五六十年代,城隍庙香火一直旺盛,游人信士众多 。如今,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日有庙会,四月初八祭祀盛会,人山人海,鼓乐喧天,好戏连台,香火鼎盛 。
城隍庙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四月初八,八月中秋逢会,是传统庙会,会期三天,定期举行酬神赛戏分 。新春祈福庙会,聚集了许多民间传统艺术的表演:送春联、新年头炉香、祭城隍、迎财神、民间绝活、秦腔、高跷、社火、茶道表演、鼓乐表演等,吸引了几十万人前来观看 。
典故
据《西安志·城隍庙》记载:“朱元璋的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就藩西安,统领西北事宜,他于1387年(洪武二十年)主持修建了西安的都城隍庙 。最初在东门里,到明宣宗朱瞻登基1433年(宣德八年)移建于西大街 。”
据《长安县志·王曲城隍庙会》记载:“相传楚汉荥阳之战中,汉将纪信假扮成汉王,解救刘邦出围,致被项羽烧死 。刘邦得天下后,封纪信为十三省总城隍,在长安王曲建庙立祠,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 。”
汉代纪信救刘邦的故事在《史记·项羽本纪》和《汉书·高帝纪第一上》及地方相关资料上均有叙述 。刘邦得天下称帝后,厚赏、追封纪信,并赐黄袍加身,择上林苑自己打猎休息之地(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 。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 。
据《西安志·城隍庙》记载:“朱元璋的次子朱樉被封为秦王,就藩西安,统领西北事宜,他于洪武二十年(1387)主持修建了西安的都城隍庙 。最初在东门里,到明宣宗朱瞻登基1433(宣德八年)移建于西大街 。”
北齐时,据《北齐书慕容俨传》记载有慕容俨祷城隍获佑事,这是关于城隍神显灵护城的最早记载 。
唐代,城隍祭祀在各地已经蔚然成风,《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引《纪闻》称,唐代“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 。
传说
城隍神源于周代《礼记·郊特牲第十一》天子八蜡中的水墉神,后来逐渐演化城隍神 。在后来的发展中又与道教和佛教相融合,成为监管于阴阳两界的保护神 。西安都城隍庙所供奉的是汉代刘邦麾下大将纪信——由自然神逐渐演变为的第一个人格神 。
刘邦称帝后追封纪信,择上林苑自己打猎休息之地(今王曲镇),修建大型庙堂并祭祀,每年农历二月初八祭祀,后遂成庙会 。
【西安都城隍庙新年庙会】据传“文景”二帝时期,为了顺应民心、强化统治,遂将供奉的纪信封为城隍神,成为长安城的保护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