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中秋的习俗来源

竖中秋 , 是中秋特有的其中一个习俗 , 对于竖中秋的习俗来源 , 你又了解多少呢?相信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话题 。
一、竖中秋的习俗来源
1、竖中秋即一起与中秋有关的节目 。《礼记》是记周代祭礼的书 , 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句,即春天拜太阳 , 秋天祭月亮 。因为“秋”字从“禾”及“火” , 寓“庄稼成熟”意 。有好收成 , 自然要多谢月亮了 。流传至民间 , 就有赏花灯、制饼果、宰鸡鹅、吃团圆饭、拜月、祭月、赏月等贺中秋的文化习俗 。
2、竖中秋老源于佛山 。吴庭璋最先讲起佛山的"中秋古":"佛山人过中秋有3晚 , 十四晚是迎月 , 十五晚是赏月 , 十六晚就是追月 。"意犹未尽 , 他还告诉大家 , 原来佛山人有个独特习惯叫"竖中秋" , 就是拿2枝竖着的竹竿和1枝横着的竹竿搭成架子 , 上面挂上灯笼 , 再放到屋顶和天井等空旷处 。
3、竖中秋是孩子们的欢乐佳节 。
“竖”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 , 竖旗杆于楼台上 , 挂点上灯笼 , 摆开茶果饼饵 , 一家人聚吃行乐 , 叫“竖中秋” 。挂灯笼有“添丁”之意 , 小孩结伴提着各式灯笼到处巡玩 。
【竖中秋的习俗来源】4、竖中秋还有其他的节目 , 包括吮田螺金额征对联等 。吮田螺:相传 , 古人张古老生前喜食田螺 , 故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人们每年中秋节以螺拜祭张古老 , 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 , 说吮螺会使眼睛更明亮;征对联:老广州多知道 , 1933年谭杰南、陈伯绮将位于第十甫的关姓大宅改建经营饮食 , 店号“陶陶居” 。后为宣传其制作中秋月饼之精 , 举办月饼征联 , 请名士黄慈博阅评等第 。
二、竖中秋的注意事项
1、竖中秋 , 要尽兴 。古代流传 , 有好收成 , 自然要多谢月亮了 。流传至民间 , 就有赏花灯、制饼果、宰鸡鹅、吃团圆饭、拜月、祭月、赏月等贺中秋的文化习俗 , 因而 , 每年到中秋的时候 , 就要多吃点东西 , 多玩玩 , 这样才能尽兴 。
2、小孩子过中秋 , 玩灯笼 , 寓意添丁 。往昔广州人也不例外 , 且自有地方特色——“竖”中秋:八月十五中秋夜 , 竖旗杆于楼台上 , 挂点上灯笼 , 摆开茶果饼饵 , 一家人聚吃行乐 , 叫“竖中秋” 。挂灯笼有“添丁”之意 , 小孩结伴提着各式灯笼到处巡玩 。
3、吮田螺和征对联 , 让竖中秋变得更有趣 。相传一故人张古老生前喜食田螺 , 故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人们每年中秋节以螺拜祭张古老 , 拜后大家一同吮食田螺 , 螺会使眼睛更明亮;征对联 , 话说谭杰南、陈伯绮将位于第十甫的关姓大宅改建经营饮食 , 店号“陶陶居” 。后为宣传其制作中秋月饼之精 , 举办月饼征联 , 请名士黄慈博阅评等第 。按照传统的习俗过中秋 , 忆故人 , 确实别有一番风味 。
三、竖中秋习俗的详细介绍
1、竖中秋的节目之一:盼“月破” 。盼月圆也好 , 盼“月破”也好 , 都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 其目标是一致的 。这种民俗的差异 , 正好反映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多数人都盼中秋月圆的时候 , 在我国有些地方却是盼望“月破” 。居住在甘肃、青海一带的土族 , 就有“打月亮”的习俗:中秋之夜 , 家家院子里放一盆清水 , 当圆月的倒影出现在盆中时 , 人们便不停地用小石子击打 , 直把那轮圆月打得“体无完肤” 。在鲁西北的临清一带 , 过去也有“铰月亮”的习俗:中秋节这天 , 家家都剪一个又大又圆的月亮贴在窗上 , 圆月中有传说中的嫦娥或石榴、莲花、牡丹、蝴蝶等 。
按当地风俗 , 这圆月必须在当天撕破 , 这样可以驱除邪气 , 带来好运 。这风俗来源于一个传说故事:当年姜太公封神时 , 封其妻为穷神 。封后又对她不放心 , 担心她坑害穷人 , 便令她“见破即回” 。因此 , 人们撕破月亮 , 是为了让穷神望而却步 , 让生活富裕美好 。
2、竖中秋 , 拜月光 , 懂月意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之句,即春天拜太阳 , 秋天祭月亮 。因为“秋”字从“禾”及“火” , 寓“庄稼成熟”意 。有好收成 , 自然要多谢月亮了 。流传至民间 , 就有赏花灯、制饼果、宰鸡鹅、吃团圆饭、拜月、祭月、赏月等贺中秋的文化习俗 。
3、珍惜竖中秋之时 , 为自家讨了好兆头 。
八月十五中秋夜 , 竖旗杆于楼台上 , 挂点上灯笼 , 摆开茶果饼饵 , 一家人聚吃行乐 , 叫“竖中秋” 。挂灯笼有“添丁”之意 , 小孩结伴提着各式灯笼到处巡玩 。
中秋 , 是个好节日 , 人月两团圆 , 对中秋这个节日的历史多一点了解 , 重温这个节日的意义 , 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