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特色民俗

槟榔叶的奇用
马来西亚人对槟榔叶的感情,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 。出生、受割礼、结婚、逝世,无不和摈榔叶结下不解之缘 。
马来族的妇女,在怀孕七个月后,便不时送一束槟榔叶给接生婆,作为预约她在临盆日帮忙的"定金" 。男孩子由童年进入少年时,要进行"割礼" 。在接受手术时,便咀嚼槟榔叶来减轻痛苦,因为槟榔叶具有轻微的麻醉作用 。
在马来族的婚礼中,槟榔叶更是必备的礼品 。人们在谈论婚嫁之前,先有一个求婚的仪式:由男方的家人和亲属组成求婚队伍,捧着一个由槟榔叶扎成的彩环,到女方家去拜访 。如果女方有意缔结良缘,就会收下彩环 。否则,便把彩环推倒,暗示谈不拢,男方代表便应知趣告退 。在求婚的第一步成功之后,双方便要进行纳彩、下聘,而每次互送的礼物中,必定要包括一个扎成王冠模样的槟榔叶的供盘 。下聘的当天,未来的新郎要走在行列的前头,手捧槟榔叶供盘,后面才是长长的送礼队伍,分别拿着银纸摺成的亭台楼阁、各式鲜果礼盒、银器、订婚戒指等等聘礼 。
到了正式举行婚礼时,槟榔叶盆子高高地放在一对新人面前,象征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新人端坐矮台上,接受宾客们的祝福 。长辈们又会给新人一片槟榔叶嚼,据说这样就能驱邪避凶,把妒忌他们的小人赶走 。古老的马来风俗还把槟榔盅作为新娘贞洁的象征 。洞房花烛之夜,新房门外挂有一个槟榔盅子 。第二天早晨,人们要是看到盅子还在原地的话,便知道新郎认为他的新娘是贞洁的 。而到扫墓的时候,人们也往往在坟上供一个槟榔叶圈,以寄托哀思 。
马来西亚独特的婚俗
马来人的婚俗很有特色 。婚礼在女方家举行,持续一周,包括男方带聘礼到女方家接亲、教长为新人念经祝福、举行新人沐浴仪式和合婚仪式等,主要仪式均在晚上进行 。七日后,新郎方可偕新婚妻子和嫁妆回自己家里 。
迎亲时,男方走一半路,女方走一半路;男方要打扮得像高官显要,打着雨伞高高兴兴去迎接新娘;女方则要显出悲伤的样子,因为要远离亲友,故而心情不好 。
举行婚礼时,新郎和新娘再次打扮一新,端坐大堂正中,接受来客的祝贺和红包 。客人祝贺时不是举杯饮酒,而是鞠躬致意,向新人身上撒上五谷,还要将青草或茶叶煮泡的、象征身体健康的汁液喷洒在他们身上,祝福他们五谷丰登、早生贵子、白头偕老 。在这个过程中新郎和新娘既不能吃也不能喝,只能专心致志地接受客人们的祝贺 。参加婚礼的人,除了新婚夫妇的亲朋好友之外,过路的人都可以进去祝贺 。婚礼仪式结束时,新郎和新娘回送亲友一枝鲜花,花中扎着一个鸡蛋,表示花好月圆 。
马来西亚一些少数民族中自古以来盛行婚事从简的风尚,萨曼族就是这样 。这个民族的男子想成家,必须具备负担一家人生活的能力,靠自己伐木建房、筹备家具、添置必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有强健的身体 。这个民族的女子婚嫁的条件是要达到年龄要求,主要是看乳房的大小,是否已来月经及其他生理变化来判断姑娘是否发育成熟 。萨曼族的婚礼简朴、热烈,持续一天时间,新郎、新娘的婚礼服同一颜色、同一布料 。新郎的头饰是用新鲜的树叶编织而成的帽子,新娘身上装饰着用新布搓成的布条 。在司仪的主持下,新郎、新娘向长辈和亲友们鞠躬致谢,并互相鞠躬致谢,以表示夫妻恩爱 。
另外,伊班族人的婚礼也很特别 。订婚的时候,男方先向女方的家乡送去糕点、白酒,给女方的邻居也送上一小包糕点 。订婚后不久,即可在屋长的主持下完婚 。举行婚礼的时候,新郎、新娘双双同坐在一面大铜锣上,屋长则手持大公鸡在他们头上舞动几下,为他们驱邪,也为他们祝福 。
铜锣的奇特用途
众所周知,铜锣是一种打击乐器,奏乐时,它与鼓齐鸣,使乐曲增色 。但是,在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和沙巴,铜锣除了作乐器外,还被当地人民视为珍宝,用途奇特 。
在坦布南一带,许多人家都有铜锣,有的铜锣甚至是数百年前祖辈留传下来的,每逢重大活动才拿出来使用,平时都珍藏在箱子里或包好放在固定的地方 。男子娶亲时,向女方赠送的聘礼中,铜锣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已经成了一种风俗 。到了结婚的日子,左邻右舍的乡亲们自带铜锣前来贺喜 。他们等候在新郎家的庭院里,新娘一跨进家门,便锣声四起,时急时缓,时强时弱,整个院子刹那间变得十分热闹 。喜形于色的男女青年情不自禁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清脆的锣声和着欢乐的笑声,在夜空中荡漾 。
更为奇特的是,某家的亲人去世,其亲属要在一两个钟头后即尸体凉下来后鸣锣,把噩耗传出去,让乡亲们都知道 。锣点通常是两快一慢,连续敲击几小时,然后开始料理死者后事 。按坦布南的风俗,第二天,亲属把尸体慢慢放进一口大缸,并盖上一面铜锣,然后才葬入墓穴中去 。
在沙捞越,人们迎接贵宾的仪式别具一格 。贵宾通过的路上,不是铺着红地毯,而是用许多大小差不多的铜锣排成长长的一列,让贵宾赤脚踏着一个个铜锣走过 。若是走得急些,用力大些,铜锣便会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就像音乐家演奏乐曲一样悦耳动听 。
复杂的头衔
在马来西亚,每一个马来人都有头衔 。在这个国度,出身高贵的有许多世袭的封号,如在名字前冠"东古",表示出身于王族,如前总理东古?拉赫曼 。国家最高元首(国王),各州的苏丹、州长给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各族人颁发各种勋衔,受封号为"敦"、"坦?瑟里"、"达士克"等 。有的把勋衔放在名字前,受封的妻子则享有"多普安"的尊称 。
国王头衔的大意是:至高无上、光耀盖世的国王陛下 。具有王室母系血流的拥有"尼克"与"米盖特"的头衔 。"赛义德"、"萨里法"则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人独享的尊号 。州长的儿子通常叫"东古",女儿通常叫"坦古",意义与王子和公主相当 。伊斯兰教徒去麦加朝觐过的,男子的名字得加上"哈吉"的尊称,而女子则加上"哈贾"的尊称 。
想要恰如其分地称谓一个马来人实在很不简单,最重要的是,不要把头衔弄错,否则可能惹来大祸,至于姓氏反倒不是很重要 。
独特的姓名
马来人的姓名十分特别,通常没有固定的姓氏,而只有本人的名字,儿子则以父亲的名字作为姓,父亲的姓则是祖父的名,所以一家几代人的姓都不同 。他们的姓名中,名排在前,姓排在后,男子的姓与名之间用一个"宾"字隔开,女的则用"宾蒂"隔开 。如前总理达图?侯赛因?宾?奥恩,"侯赛因"是他的名字,"奥恩"是他父亲的名字(即他本人的姓),"宾"则表示男性 。
【马来西亚特色民俗】马来人取名字随着社会发展和宗教信仰的变化而不同 。在古代,因为未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所以马来人的名字是根据大自然的现象而取的,如"山"、"水"、"红色"、"暴风雨"等 。在印度文化传入后,则以梵文取名,如:汉都亚、敦?特查 。伊斯兰教传入后,穆斯林采用伊斯兰教名或阿拉伯名字,如男子叫穆罕默德、马哈茂德、艾哈迈德等;女子叫法蒂玛、卡蒂加等 。但是,现代马来人取名又有了新的变化,如有的人把夫妻的名字合起来给子女取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