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民俗文化

淮安天齐庙会
旧时,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涟水高沟镇举行天齐庙会 。据说是纪念东岳大帝诞辰的 。在庙会的前3天,一些僧道和善男信女们,就忙着布置会事,并借此向人募集钱财 。
三月二十六日下午,许多人就送来成封簟香、檀香,在正殿前的石鼎内焚烧 。二十八日早晨出銮时,前有三班六房扛着“肃静”、“回避”的木牌开道 。金瓜、铖斧、朝天凳刀、剑、戈、矛,气焰森森;朱雀旗、玄武旗满天飞舞 。还有1个哨报的“马匹”,上身赤膊,下身着红裤,鼻插钢针,手持铁鞭,凶神恶煞,跳跃前进 。
还有土地神座,作为地方官,在前引路,接着是东岳銮驾,伴随着几班锣鼓彩棚和随侍人员,紧击慢敲,沿着街坊、乡村巡行,观者如云 。天齐庙会在高沟曾红极一时 。
清光绪间,一次庙会酿成船翻人亡的惨事,此后就很少举行 。建国后,此俗已废除 。
淮安下关海神庙会
旧时淮安(现楚州)下关海神庙于农历四月初十出会 。
初九日为小会 。成群善男信女齐集海神庙,焚香礼拜,求神赐福 。十日五鼓,大殿前天炉旁用长竹支成三脚架,上悬大串鞭炮 。马弁上身赤膊,腕插铁针,手执钢鞭,在鞭炮燃爆的烟火中往来跳跃,迎接海王神升坛 。众班役抬神像出宫,旗锣伞扇前导,金瓜铖斧护卫,青海炉香烟缭绕,并有花担、玉器担、花鼓会、花篮会和香会等随行 。
神驾于南角楼乘班船南巡 。船只首尾衔接,锣鼓喧天,族旗招展,绮丽耀眼 。下午至宝应泰山殿登坛 。会众或步行,或乘船,或坐独轮土车,随神驾至泰山殿敬香 。第二天,神驾仍乘班船回銮 。行会期间,海神庙香火很盛,庙祝备汤圆供香客食用 。俗云:“海神庙的汤圆,现成(盛) 。”
淮安平桥、板闸小人会
清咸丰年间,淮安(现楚州)平桥镇商业发达,庙宇香火兴旺,以东圣院(兜率庵)为最盛,曾有“求财得财,求子得子”的传说 。当地平民百姓自发举行“小人会” 。
“小人会”又称“笑人会”,每年农历三月初一,由总会首指挥各班会众列队前往庙堂敬香,礼拜弥勒佛像 。小人会的规模遂后发展到28班会 。如农民的“天农会”,粮行的“天谷会”,商业的“天安会”,饮食业的“天佑会”,理发业的“天真会”,民船业的“天盛会”和首饰店的“天宝会”等 。
数千名会众分布周围各乡镇 。每逢出会,街道上搭起布棚,队队班会,旗锣伞扇,亭台牌灯,戏狮舞龙,花船跑驴蛤用精及马戏等相继巡回表演 。会期由一天延长到三天,小人会也因弥勒佛笑口常开而又称“笑人会” 。行会期间,运河上架起浮桥,停航三天 。在三里长的街道上,开展各式商贸活动 。
淮安河下都天庙会
淮安(现楚州)河下都天庙于农历五月十六日出会,俗称大都天会 。相传都天大帝是唐代开元进士张巡,安史之乱时坚守睢阳,至死不屈,后人仰其忠义,各地立庙奉祀 。
都天大帝飞巡之日,神像坐8人绿纱敞轿,前头鸣锣开道,后随两排“肃静”、“回避”肩牌、虎头牌和街牌,接着是各业的班会执事 。有新增的南北货业的“宝安”,家具业的“锲安”,茶馓业的“新安”,泥瓦业的“成安”和木匠业的“福安”等班会 。
河下的河北都天庙会于农历五月二十六出会,俗称小都天会 。班会执事规模稍小于河下都天会,但增添了搬运业的“隆安”、纺织业的“财安”、腌切业的“鲁安”和盐碱业的“民安”等班会 。
河下和河北的都天会有时在东岳会前举行,会期为农历四月中、下旬 。车桥于农历四月二十日出都天会 。都天大帝出巡之时,仪仗执事规模也较大 。据考证,河下和清江一带的都天庙会系明清之际由徽州盐商兴起 。抗日战争爆发后,都天庙再未出会 。
淮安东岳庙会
东岳庙会始于唐代,盛于明清 。相传东岳大帝为弃商投周的黄飞虎 。每年农历五月初一为淮安(现楚州)东岳会期 。
东岳出巡,收瘟清灾 。出巡前数日,城乡善男信女都进庙敬香,并邀请外地亲友来淮安观会 。通衢闹市,会队所经之外均悬灯结彩,商店门口搭起布棚和商台 。与会者都是商人和服务行业 。
淮安(现楚州)车桥东岳庙会,历史悠久,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东岳大帝诞辰,这天举行车桥庙会,会期3天 。庙会期间,车桥东岳庙和碧霞宫香烟弥漫,火光烛天 。大路两旁,搭满帐棚 。队队乡会,接连不断 。旗伞执事,争巧斗胜,锣鼓鞭炮,震耳欲聋 。
淮安节日习俗
春节时,淮北(如淮阴区等)通常与北方大部分地区相同,吃饺子,而淮南(如楚州区等)则通常吃元宝(即汤圆) 。值得注意的是,地处淮南与淮阴区一河之隔的清河、清浦两区,由于与淮阴区地理相近、人员来往密切,饮食、风俗习惯、方言等已在向淮北地区靠拢 。
历史人文
淮安历来就有“南船北马”之称,古时,浙江、江西、福建等地人,都是到淮安河下下船登陆,换乘马车,由此向北 。而北方人也是在淮安弃车马坐船南下 。所以不难看出,自古淮安就是南北分水岭 。别看现今的这条古黄河(古淮河)河道仅有五六十米宽,元代,《马可波罗游记》里记载马可波罗乘船经这一带时,河宽一英里,也就相当于近2公里的宽度 。也许是两岸相隔甚远,所以淮河南北两边的民风民俗也有差别 。
淮安戏曲
淮安北部流行粗犷、豪放的淮海戏,而淮安南部则流行较为柔情的淮剧,甚为有趣 。两个剧种都是“淮”字打头,然而唱腔风格各异,淮海戏与流行于安徽的泗州戏、徐州和鲁南地区的柳琴戏,同属拉魂腔 。
淮安建筑风格
【淮安民俗文化】淮河以北的地区多干旱,以土墙草盖四合院为主,多施以红色瓦片;而以南建筑多为U型、L型主房,厢房结构砖瓦房多,并施以青黑瓦片,在楚州区,还留存着大量的青砖黛瓦的民居建筑,具有典型南方特征 。
淮安婚俗习惯
在淮河以北的宿迁女孩出嫁通常下午进门,而在淮河以南的市区则保持上午进门的惯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