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夏至有关的民俗文化


与夏至有关的民俗文化

文章插图
夏至节与成语“杯弓蛇影”
夏至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一个传统节日,而且还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之一,甚至有观点认为端午节就是源自夏至节 。
“杯弓蛇影”的成语大家都很熟悉,并经常用来形容那些疑神疑鬼,自己吓自己的人 。但现在却很少有人了解“杯弓蛇影”这个成语,源于夏至节气的一次宴饮 。
据汉朝应劭《风俗通》中记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 。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 。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 。”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 。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据《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 。《史记·封禅书》则云:“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 。”
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 。
夏至在古代既是一个避暑消夏的节日,也有很浓厚的祭神风气,据说流传至今的吃面、吃馄饨等习俗都与祭神有关 。
夏至节气的物象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
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 。这天,太阳到达黄经90度,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南移 。
夏至这天,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 。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
夏至节气是阳极阴生的转折点
从阴阳学说的角度而言,夏至节气是一个阳极阴生的转折点 。
【与夏至有关的民俗文化】唐朝权德舆《夏至日作》诗中有“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 。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之句,说的就是这回事 。易经姤卦,为五月卦,一阴起于下(夏至一阴生),孚夏至之时令 。阳气虽盛已经失势,阴长阳消之象 。而“至”有极点之意,在传统的阴阳理论中,夏至是阳气生发到极点,开始收藏的节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