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意:原本是客家风水先生一句自我解嘲之语,认为迁葬的次数越多越好 。借喻好事多磨,并告谕人们事情总是朝着良性方向发展的 。
客家人笃信风水,赣南客家风水文化尤其著称 。如果说世界风水在中国,那么中国风水在赣州 。风水术,又称堪舆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择吉避凶的术数 。
客家风水祖师杨筠松,民间多称之为杨救贫,著有《正龙子经》、《疑龙经》、《撼龙经》、《黑囊经》、《青囊奥语》、《葬法十二杖》等堪舆典籍,收徒有曾文辿、廖瑀、刘江东、赖文俊等人 。杨救贫主张因地制宜、因形择穴、观察龙脉、分析地势、方位,从而择定阴宅、阳宅的最佳位置 。其堪舆实践后来发展成为风水地理的“形法理论”,世称“形势派”、“峦头派”或“江西派” 。以堪舆为职业者,民间俗称风水先生、地理先生 。
客家地区多山多水,风土温润,阴宅多生虫蚁,给后人带来不祥 。这种情势下,迁葬(即二次葬)是必然的 。客家人死后第一次安葬,选址、仪式等均较为简单,待若干年后,子孙再择吉日开墓地、拾遗骨、贮骨坛并于吉时吉地再次安葬,二次葬反倒更加隆重 。民国《上杭县志·礼俗志》卷二十所载:“……为祸福所感动,归咎于先坟,有一迁再迁屡迁者 。”又明代嘉靖年间《惠州府志》记载:“长乐(今梅州五华县)、和平(今河源和平县)滋不忍弃亲于土之说,有停柩期年、三年而后葬者,或葬不数年,惑于风水,启土易棺,火化而改葬者 。”再如梅州兴宁:“纳骨于瓦瓶,名曰金瓶,迁葬而之它……亦惑于地师,数数迁易 。……”清代《嘉应州志》记载:“葬数年必启视,洗骨,贮以瓦罐 。至数百年远祖,犹为洗视,或屡经起迁,遗骸、残蚀止于数片,仍转徙不已 。甚且听信堪舆,营谋吉穴 。”清人张新泰《粤游小志》载嘉应州(今梅州)一带:“粤俗惑于风水……乃有既葬后,或十年或十余年复出诸土,破棺捡骨,谓之洗金 。”由上述引文可知,“风水”是客家人盛行二次葬的最主要原因 。
台湾客家人将二次葬称为“捡风水”,梅县丙村镇客家人称二次葬为“做风水”、“做地” 。
在台湾客家聚落,第一次丧葬时至今仍比较简单,多有不正式立墓碑者,待三五七年乃至十余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 。台湾、粤东、赣南等地客家素有“九葬九迁,十葬万年”之说,即认为祖先迁葬的次数越多越好 。客家又有“金瓮一口,值得生龙穴”一说,意即该处风水再好,也宁愿把祖先遗骨装入金瓮再葬,而不愿把祖先一次就葬定一处 。
客家人非常尊敬死者,注重慎终追远 。从一些丧葬仪式中,我们可知客家人深信死后有另一个世界,因此丧礼仪式繁复,一方面彰显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希望藉此机会宣扬先祖的德泽以及子女的孝顺 。人人深怕先辈的丧葬处理不好,不仅贻笑大方,沦为不孝之人,甚至认为这样一来对后代子孙都会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死者为大”,这是客家人经常教导他人的一句话 。生命不息,灵魂不灭,这是客家人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
台湾客家人将二次葬称为“捡风水”,梅县丙村镇客家人称二次葬为“做风水”、“做地” 。
在台湾客家聚落,第一次丧葬时至今仍比较简单,多有不正式立墓碑者,待三五七年乃至十余年后,再择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正式安葬 。台湾、粤东、赣南等地客家素有“九葬九迁,十葬万年”之说,即认为祖先迁葬的次数越多越好 。客家又有“金瓮一口,值得生龙穴”一说,意即该处风水再好,也宁愿把祖先遗骨装入金瓮再葬,而不愿把祖先一次就葬定一处 。
【客家人的九葬九迁 十葬万年】客家人非常尊敬死者,注重慎终追远 。从一些丧葬仪式中,我们可知客家人深信死后有另一个世界,因此丧礼仪式繁复,一方面彰显对逝者的尊重,同时也希望藉此机会宣扬先祖的德泽以及子女的孝顺 。人人深怕先辈的丧葬处理不好,不仅贻笑大方,沦为不孝之人,甚至认为这样一来对后代子孙都会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死者为大”,这是客家人经常教导他人的一句话 。生命不息,灵魂不灭,这是客家人最基本的哲学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