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茅人节

茅人节,是两汪乡空申、空烈等地超短裙苗族古老的情人节,苗语称为“捞沙丽”,又称作“爬茅人坡”、“插茅人” 。
【苗族茅人节】长长短短的芦笙“嗡嗡嗡”地吹得山回水应,此起彼伏,一种节日的气氛浓得化不开 。这里的苗家每年农历二月至三月,成年男女不论年龄大小,婚姻与否,“茅人节”期间都可以找情意相投的伴侣到茅人坡扎茅人、对情歌,私语藏在心底的情话 。“茅人节”据说是世上最古老的“情人节” 。
相传,短裙苗族古时有同寨男女不通婚的习俗,婚姻由父母包办,姑娘都要远嫁他乡,许多青梅竹马的同寨青年男女不得不劳燕分飞 。远嫁的姑娘阳春三月均要返回娘家帮助春耕 。劳作之余,她们便带着“三月粑”邀约寨里的未婚姑娘和小伙子到山上唱歌,用歌声抒发与心上人被迫分离,远嫁他乡的伤悲,并劝告未嫁的妹妹不要远嫁,向情人倾诉内心深处的思念 。唱到情深之处常常是泪水涟涟,泣不成声 。为了表达对家乡和情人的依恋,她们用新长出的嫩绿枝叶茅草扎成高低大小不等的“茅人”把,捆在杉树杆上,插于最高的山顶上 。一般插七根、九根、十一根或十三根,插单不插双,按中间高两边低排列,中间最高的象征大姐,两边的象征妹妹,寄予姐妹情意 。
每年春季,映山红花开放之时,远嫁他乡的姑娘就要回家探亲,帮助父母和哥嫂做农活,看到姑娘回家乡,寨里的男人就会爬上“茅人坡”上插上茅人,看到茅人,姑娘们便知道那是情郎相约的标记 。于是便爬上茅人玻,来到茅人下,与自己朝思幕想的情郎幽会,“茅人”成为爱情的象征 。
玩“茅人坡”是短裙苗的一种有趣的活动,更是青年人的一种主要的恋爱方式 。这种活动,一般在农历二至四月栽秧前进行 。莺飞草长的时节,男青年选择佳日上山用茅草和小树杆扎成茅草人(草人要单不要双),插在寨子附近的山坡顶上 。姑娘们(已婚妇女亦可参加)高兴地打扮起来,提个小篮子上山采蕨菜.小伙子们(已婚男子亦可参加)身背柴刀或斧头上山砍柴,他(她)们在“茅人坡”相会后,便对歌取乐 。唱歌,一般有“初相会”(即见面歌)、“赞美歌”、“盘查歌”、“思念歌”、“求爱歌”、“盟誓歌”、“送别歌”等 。
沉浸在节日里的苗家青年男女兴高采烈地举着树枝和茅草扎成的茅人,蜂拥向那座最高的山头,那种神秘、狂热的激情,使我们很难抑制一睹为快的欲望 。这里苗族妇女的服饰竟然如此原始而独特 。她们上身穿着用蓝靛草浸染的黑色斜襟湖蓝折袖短衫,头戴“人”字形青布尖角帽,颈部戴三五银项链,下身围一条五寸长黑色百褶裙,一条齐踝彩绣围腰 。传说远古时期,为了抵御风雨烈日,苗家妇女就用树皮折成尖尖帽戴在头上,用芭蕉叶围在身上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苗家妇女逐渐学会了织布,她们的百褶裙是模仿芭蕉叶的宽度和叶脉形状制作,逐步演化成五寸长的超短裙 。因为裙子太短,妇女们便在身前加围一条齐踝彩绣围腰 。
茅人节活动期间,苗家青年们在茅人坡上分开男女阵式,在中间地段插上茅人,开始了他们情感的倾诉 。那倾诉是“清泉石上流”,是子规衔来的“缠绵细雨”,是木叶颤动的心灵相思,是今生今世永结同心的盟誓……
茅人节,是两汪乡短裙苗族姑娘和小伙子反抗包办婚姻,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古老、最独特的民族习俗之一 。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同寨的苗族男女可以通婚,不用远嫁了,但这一古老的恋爱习俗却一直沿袭下来,变成了青年人谈情择偶的情人节 。每年农历三月至四月,寨子里成年男女皆可结伴上坡游玩,对歌,扎茅人 。无论婚否,只要情投意合,两情相悦,便可另寻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