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跳坡节

“跳坡节”是苗族独创的、最隆重的、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 。据当地人讲,最初的跳坡节是由偏苗人发起的,后来其他直系也逐渐参与进来,之后节日越来越热闹 。跳坡节是从每年的正月初二到十四在不同的坡场流动,其中以正月初九的乡政府驻地举办的跳坡节最为隆重 。跳坡节是苗族人民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跳坡”汉语谐音是“勾倒”,含义是踏着初春的青草和鲜花,绕着山坡,享受人与自然的美 。
【苗族跳坡节】在这近半个月的时间里,各地苗族同胞按传统习惯聚集造坡场尽情的开展娱乐活动,欢度春节 。活动项目繁多,其分为喊坡、赶坡、闹坡、射坡、跳月亮五大环节 。
喊坡:由年满50周岁且身无子女的夫妇向“齐竺偻”(寨老)申请获准在指定的场地举办盛大的跳坡节资格后,走家串寨、挨家挨户去喊话:每到一处先放一轮火炮,希望人们在春节到他创办的坡场去“跳坡” 。喊坡词为“太阳出来照山坡,锦鸡报晓已出窝 。今天是个好日子,我来主办德峨坡 。阿叔、阿婶、阿妹、阿哥,快快来啰!快快来闹德峨坡!”
赶坡:喊坡过后,苗族青年男女梳妆打扮身着节日盛装,挎着背包,带着苗族特有的乐器—芦笙、月琴、三弦、口弦、展积、缺口箫等相邀赶赴坡场,一路笙歌一路情的来赶坡 。闹坡:这是整个跳坡活动最隆重的场面,其高超已经达到狂欢境界,其丰富内容也集中体现在闹坡中 。丰富的内容为祭坡杆、爬坡杆、芦笙踢杆舞、月琴弹唱、打陀螺、打磨秋等文体活动 。
射坡:闹坡过后苗族青年男女在众多的异性同伴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相中自己的意中人后就抢走她的头巾,若姑娘有意则紧随其后追逐,小伙子舞动着抢来的头巾跑跑停停,姑娘好像不情愿地、羞羞答答的紧跟其后 。
跳月亮:夜幕降临,坡场上青年男女成群结队,手持松枝、火把,嘴含口弦,伴月吹笙,邀星倾听月琴声,互相交流和切磋技艺,交情娱乐 。坡场、山沟、寨旁、路边青年男女成双成对,谈情说爱,吹木叶对情歌,直至拂晓 。不少未婚男女从此结为知己,或比腰带订下终身之约 。(“拿我的头圈比你的腰带” 。小伙子的头上包缠的头圈打开与姑娘的腰带比长短,如果长度相等就说明两人是天生的一对)
隆林各族自治县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各族自治县之一 。分别有汉、苗、彝、壮、仡佬五个民族 。这是由于长期的历史活动,各民族慢慢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壮族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低的平坝、泥山、河谷地带,苗族主要居住与地势较高的南部石山地带,彝族、仡佬族主要与苗族杂居于此 。各个民族踏着不同的历史步伐走在一起,和睦相处、互通有无 。从解放前共同抗击阶级敌人的“龙登连起义”、“陶保事件”,到苗族妇女杨刚奶领导各族人民的联合起义,都是充分证明五个民族彼此亲如一家,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经济上的频繁交流,使得各族之间有了良好的沟通交流 。
生活中,苗族老大娘收养彝族族孤儿,彝族族老大哥帮助苗家人救火而身负重伤等感人故事 。语言上,由于苗族人口比例大,同寨的彝族、壮族和汉族等,不管从男到女,从老到少,基本上都懂得讲苗话 。多用苗话交谈 。节日里,苗族同胞盛情邀请彝族、壮族、汉族等前来参加“跳坡节”,显示出一派和谐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