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古代金工传统工艺

1、鎏金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 。近代称“火镀金” 。系将金熔于水银之中,形成金泥,涂于铜或银器表面,加温,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于器表,谓之鎏金 。
其工艺流程大体分5个步骤:
①做“金棍”,将铜棍前端锤扁,略翘起 。打磨光滑,抹上热酸梅汤后沾满水银,晾干;
②煞金,将黄金碎片放入水银之中,加热熔解;随之倒入冷水之中,形成浓稠的黄金和水银的混合物――金泥;
③抹金,用“金棍”沾起金泥,再沾70%的浓硝酸(古时以盐、矾等量混合液代替),将其涂在铜器上;用细漆刷沾稀硝酸把金泥刷匀;
④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扁形铁丝笼内,用金属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烘烤,让水银蒸发,使黄金紧贴器物表面;
⑤ 压光,用玛瑙或七八度的玉石做压子,在镀金面上反复磨压,以使镀金光亮耐久 。二里头文化三期所出铜刀刀背细纹间见有鎏金痕迹,可能是我国最早的鎏金实物 。到战国时期,鎏金工艺比较成熟,辉县固围村战国墓所出鎏金铜兽为其代表 。
以后历朝各代均使用鎏金技术增强器物的美感 。
2、镶嵌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 。铸造铜器时,在需镶嵌部位表面铸成浅槽,将松石、红铜片,或金银丝、片嵌入凹槽,再打磨平整光滑镶嵌工艺始于二里头文化时期,春秋时期较盛行 。二里头遗址所出镶嵌绿松石的圆形铜器为目前所见最早的镶嵌实物 。
3、锤鍱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 。此法乃利用金、银极富延展性的特点,用锤敲打金、银块,使之延伸展开呈片状,再按要求造成各种器形和纹饰 。一般来说,凡隐起的器物和纹饰图案,都是经过锤鍱制成的 。北京市平谷县刘家河商代墓葬所出金臂钏、耳环就是以锤鍱法打造而成 。锤鍱技术是金细工艺的基本技法之一,一直沿用至今 。
4、错金银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 。亦称金银错 。先在青铜器表面铸成凹槽图案,然后在凹槽内嵌入金银丝、片,再用错石(即磨石)错平磨光,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光泽显现花纹,谓之错金银 。如果是将纯铜片嵌入青铜器表面,可叫做镶嵌红铜 。此种工艺产生于春秋时期,栾书缶上的错金铭文和洛阳中州路所出错金带钩就是这种工艺的早期实物 。战国时期广为运用,东汉以后逐渐衰落 。
5、掐丝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 。将金银或其他金属细丝,按照墨样花纹的曲屈转折,掐成图案,粘焊在器物上,谓之掐丝 。江苏刊江东汉广陵王墓所出龙形金饰即有掐丝工艺制成的图形 。此项工艺不仅在宝石、金银饰上运用,珐琅器也运用,如掐丝珐琅器等 。
【八大古代金工传统工艺】6、炸珠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 。将黄金溶液滴入温水中会形成大小不等的金珠,谓之炸珠 。炸珠形成的金珠通常焊接在金、银器物上以作装饰,如联珠纹、鱼子纹等 。
7、錾花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 。系用各种大小、纹理不同的錾子,用小锤敲击錾具,使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达到装饰器物的目的 。这种工艺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它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变幻的立体效果,既光彩绮丽,又非常和谐 。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此后历朝各代均沿用 。
8、累丝
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 。将金拉成金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在器物上,谓之累丝 。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所出精美绝伦的金锁链就是以多股细如毫发的金丝编累而成,不仅代表了战国时期的工艺水平,亦是匈奴金属编丝工艺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