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司马迁民间祭祀活动

韩城是“司马故里” 。居住在嵬东乡徐村的司马后裔祭祀先祖的习俗在中国大地上绝无仅有 , 独一无二 。
【韩城司马迁民间祭祀活动】徐村的司马后裔不姓司马 , 而姓冯、同 。两姓族人一直有着“冯同一家”、“冯同不分”、“冯同不婚”的规矩 。清明祭祀 , 两姓共进一个祠堂 , 共奉一个祖先 , 共称司马迁为司马爷 。
徐村人祭祖的气氛也与众不同 。清明节 , 冯、同两族人象过年一般喜庆 。巷道中搭建柏枝牌楼 , 红绸横额上写着歌颂先祖的联句 。村巷中彩灯高悬 , 入夜则通明如昼 。各家门口贴着红纸对联 , 门楣上悬着红纱灯 。对台上唱着大戏 , 亲戚朋友纷至沓来 。正所谓 , 别村清明泪涟涟 , 徐村清明胜过年 。
最为人说道的是徐村清明祭祀唱“跑台子戏” 。清明前夜 , 徐村两姓族人 , 抬香案 , 备供品 , 在村西真骨墓旁敬神祭祖 。戏台上鼓乐方鸣 , 戏台下众人叩拜 。突然 , 戏台上灯火全灭 , 鼓乐全停 , 演员不卸装 , 乐人携乐器从台上跑下 , 早有准备的村民立即拆舞台 , 抬香案 , 跟在演员后面 , 向村东九郎庙狂奔 , 履失不准找 , 冠掉不能拾 。而在九郎庙戏台子上的乐人早有准备 , 一见演员跑进 , 立即鼓乐奏鸣 , 大戏又接着开演 。徐村人欢度清明的活动正式开始 。
司马后裔独特的祭祀活动是和司马迁的命运息息相关的 。
西汉王莽时期 , 司马迁的重孙被封为史通子 。东汉建立 , 司马迁的后辈怕因此受到牵连 , 先隐居嵩阳 , 后司马徽将自己的两个儿子 , 老大改姓冯 , 老二改为同 , 几经周折 , 迁回老家 , 隐居徐村 。汉宣帝年间 , 冯、同族人于清明前夕在村西真骨墓旁悄悄祭祖 , 突然传来消息 , 说京城来了钦差 , 直奔徐村而来 。族人惊恐万状 , 祭祖人丁狂奔到村东九郎庙 , 焚香祭祖 , 转移视线 。来人到后 , 才知是司马迁外孙杨辉 。一奉母亲之命回乡扫墓 , 二回舅家报喜--汉宣帝已正式准许《史记》公诸于世 。徐村族人转惊为喜 , 喜出望外 , 敲锣打鼓 , 以示庆贺 。
以后 , 每年的清明节 , 徐村人总要唱“跑台子戏” , 用比过年还热闹的节日气氛来祭拜先祖 , 纪念《史记》重见天日的这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