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端午节

端午节,福州俗称“五月节”,又称“五日节” 。一般节日多是晚上聚餐,而这个节日却是中午,故谓“端午” 。时值农历五月,且从初一直到初五,故又称“五月节”、“五日节” 。传统的端午节宴,除一般菜肴外,要喝雄黄酒(有毒,现在没人喝)、吃粽子及荷叶包夹红烧肉或米粉肉;小孩子要穿上新衣,挂“红肚兜”,佩“香袋”;妇女头系续命丝,佩符簪艾虎、浴兰汤;家家户户门上悬插蒲艾,书符作门帖;制雄黄筒,燃黄烟喷于屋壁、蚊帐等处,以驱虫毒 。福州民谚“未吃月节粽,寒衣都没了”,表示季节肚兜的转换,之前则“凉九蓄三”,早晚地气冷,要多穿衣服,过了五月节,寒衣就可以收起来了 。
福州地区端午节龙舟竞渡最盛行、历史最悠久的是闽江南港苏岐一带 。据《闽侯县志》记载:“台江、西湖、北湖及城内诸河皆有之,而苏岐尤盛” 。南港苏岐位于福州南郊南通、南屿之间,系闽江抵南台岛后分成南北两港而得名 。这里水深港阔,风浪不大,两岸人口密集,历来是福州主要的民间龙舟竞赛地,歌谣:“五月五,是端阳,南港江上好风光 。锣鼓震天冲破浪,蛟龙健儿争飞翔 。两岸观众齐欢呼,热闹奢华又一场” 。竞渡日,万人空巷,竞赛地两岸观众激情欢呼、喝彩,鞭炮轰响、锣鼓喧天,彩旗招展,炎热的天气加上火爆的场面,形成中国式的“狂欢节” 。
农历五月初一龙舟下水,俗称龙船鼓转头,节日的气氛逐日浓厚,到初五达到高潮 。
为使五月节过得红火,龙舟赛组织者早在四月下旬就开始做宣传工作,边敲锣打鼓,边唱“采莲鼓”歌谣,到各户、各商家募集经费 。“手拍锣鼓响连天,采莲募款到街边 。这间店号沈绍安,古董雅玩排堆山;脱胎漆器扬四海,店号创设乾隆间 。宣政路上好排场,这间馆店聚春园;叽喳哔卟真务味,特色名菜佛跳墙 。”现编的通俗顺口歌词,商家自然爱听,乐于出钱,凡出手大方的则获取坐“龙头”殊荣 。
写“午时书”是福州有别于全国各地的五月节文化 。据清代两江总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福州乡俗,每逢端午节,既于带朔悬蒲插艾于门庭,而日午时,又必用红笺书对句,贴于楹柱,谓之“午时书” 。盖自前明已然,亦桃符之别也 。”龙舟、肚兜、香袋和午时书是闽都节俗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
为使五月节过得红火,龙舟赛组织者早在四月下旬就开始做宣传工作,边敲锣打鼓,边唱“采莲鼓”歌谣,到各户、各商家募集经费 。“手拍锣鼓响连天,采莲募款到街边 。这间店号沈绍安,古董雅玩排堆山;脱胎漆器扬四海,店号创设乾隆间 。宣政路上好排场,这间馆店聚春园;叽喳哔卟真务味,特色名菜佛跳墙 。”现编的通俗顺口歌词,商家自然爱听,乐于出钱,凡出手大方的则获取坐“龙头”殊荣 。
【福州端午节】写“午时书”是福州有别于全国各地的五月节文化 。据清代两江总督梁章钜在《楹联丛话》中说:“福州乡俗,每逢端午节,既于带朔悬蒲插艾于门庭,而日午时,又必用红笺书对句,贴于楹柱,谓之“午时书” 。盖自前明已然,亦桃符之别也 。”龙舟、肚兜、香袋和午时书是闽都节俗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