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端午节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蒙古族有一个特殊的风俗就是打大围,它的规模之大,常超过其他猎日,因此在东部区,个别地方甚至把它作为蒙古族的“猎节” 。
打大围,是蒙古族围猎中相当壮观的一项活动,一般在一年中要进行两三次或三五次,日期主要采取约定的办法 。但五月端午打大围,却是一次固定不变的围猎活动 。
相传,很早以前,有一次蒙古族部落遭到异族的侵袭,由于部落成员都出去打大围,从而使一场报复性的仇杀得以幸免 。这一天正好是阴历的五月初五 。所以从那以后,五月初五都要打大围的习惯就传承下来了 。还有一种传说是:成吉思汗是在五月初五这一天围猎受惊致死的,后来,就把五月初五作为猎日,以射杀群兽,保圣主的宠爱之恩 。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表明蒙古族人民对自己部族的热爱,所以这个传统猎日,代代相传,一直沿袭至今 。
打大围开始的前几天,部族人员聚集在一起,大体约定了围猎的路线、范围,并推举打大围的总指挥“阿宾达” 。担任这一职务的一般是这一带既善于打猎,又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人 。
打大围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门猎 。主要是在山区,猎人把猎物从山口往一个山沟里围 。另一种是“围猎” 。是在平原地区 。因没有山沟,地势平坦,打猎时就在几十里的方圆内,从四面八方往中间围 。
围猎开始,猎人们骑着最好的猎马,背着枪(或弓箭),腰间挎着猎刀,别着布鲁,带着成群的猎狗,农业区还赶着大车,从不同的地点进入围场 。
打大围到了中午,猎人们三五聚,点起篝火,就地野餐 。餐后,继续围猎,下午黄昏十分,围猎进入高潮 。而这时的猎物也是非常的丰厚了 。黄羊、野兔、老虎、豹子都是猎人们一展身手的好对象 。围猎中,最能表现出一些神勇无敌的英雄,有些艺人也从此取材,创作出一些传奇故事,流传于民众之中 。也有些老人趁机给那些好猎手介绍对象,从中娱乐 。这样一直到天黑,猎人们满载而归 。
端午节过后,盛夏到了,生产活动也随之多了起来,此时禽兽也到了繁殖期,所以狩猎活动也就基本停止了 。勤劳的牧民们每天驰骋在无垠的草原上,用骏马和套杆看护着自己的畜群,也用心在等待着下一个更加丰收的端午猎日 。
除了这个特殊的风俗之外,蒙古族同胞在过端午节的时候,也会进行以下活动:
蒙古族端午节 踏青
端午节日出前蒙古族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迎着初升的朝阳,欢聚在圣洁的敖包前开始传统的祭祀活动 。农牧民在这一天自发组织娱乐活动 。融祭祀与民族歌舞于一体 。
蒙古族端午节 登山
端午这天青年男女着节日盛装,选周围有代表意义的山攀登 。特别是未婚男女是一个绝好的交流时机 。已订婚未结婚的恋人这一天一定要在一起 。锻炼意志,交流思想,展望未来 。眺望远方能长寿,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奋力登上山顶 。用随身携带的的祭品祭祀山川草木,祈求山神、路神保佑丰收、平安 。能歌善舞的人们还会用原生态的民歌、马头琴等来歌颂美好的幸福生活 。
蒙古族端午节 采集艾蒿
天一亮人们都要起早起床上山采集五月艾蒿,插在门窗和箱柜上;并人人将艾叶夹在耳朵上 。据传说在远古的时候,蒙古族地区受外部人入侵,人们躲在白蒿丛中得以逃生,因此人们认为此蒿为仙蒿 。不但要将艾蒿挂在家中,还要插在敖包上进行祭祀 。
蒙古族端午节 戴香包
戴香包是由戴五色线演变而来 。早些年端午节这天,在小孩及青少年男女手腕上要系上五彩线 。五彩线是由红黄绿蓝紫五色组成 。五色线古代叫五彩长命缕 。将五色线拧成一股,系于手腕 。自五月初五系起,一直到节后第一场雨来临,将五色线剪下来扔到雨中 。会给佩戴者一年带来好运 。
蒙古族端午节 踏青
端午节日出前蒙古族要穿上节日的盛装,迎着初升的朝阳,欢聚在圣洁的敖包前开始传统的祭祀活动 。农牧民在这一天自发组织娱乐活动 。融祭祀与民族歌舞于一体 。
蒙古族端午节 登山
端午这天青年男女着节日盛装,选周围有代表意义的山攀登 。特别是未婚男女是一个绝好的交流时机 。已订婚未结婚的恋人这一天一定要在一起 。锻炼意志,交流思想,展望未来 。眺望远方能长寿,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奋力登上山顶 。用随身携带的的祭品祭祀山川草木,祈求山神、路神保佑丰收、平安 。能歌善舞的人们还会用原生态的民歌、马头琴等来歌颂美好的幸福生活 。
蒙古族端午节 采集艾蒿
天一亮人们都要起早起床上山采集五月艾蒿,插在门窗和箱柜上;并人人将艾叶夹在耳朵上 。据传说在远古的时候,蒙古族地区受外部人入侵,人们躲在白蒿丛中得以逃生,因此人们认为此蒿为仙蒿 。不但要将艾蒿挂在家中,还要插在敖包上进行祭祀 。
蒙古族端午节 戴香包
【蒙古族端午节习俗】戴香包是由戴五色线演变而来 。早些年端午节这天,在小孩及青少年男女手腕上要系上五彩线 。五彩线是由红黄绿蓝紫五色组成 。五色线古代叫五彩长命缕 。将五色线拧成一股,系于手腕 。自五月初五系起,一直到节后第一场雨来临,将五色线剪下来扔到雨中 。会给佩戴者一年带来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