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八拜之交的八拜是什么意思
八拜是方位即--东南西北 , 东南 , 东北 , 西南 , 西北 。表示无论何地我们都生死与共 。也有向古代八个结拜兄弟学习的意思 。
羊角哀 左白桃--生死之交
于伯牙 钟子期--知音之交
廉颇 蔺向如--负荆之交
孟良 焦赞 --永伴之交
刘备 关羽 张飞--桃园之交
管仲 鲍叔牙 --同命之交
忽子 公子寿 --患难之交
程樱 公孙杵臼--拖孤之交
另外还有别的说法 , 例如:
刘备 诸葛亮--鱼水之交
介子推 重耳(晋文公)--切肤之交
以宋江为代表的梁山一百单八将--忠义之交
以秦叔保 罗成为代表的贾柳楼四十六友--合志之交
【八拜之交】语出《紫钗记·吹台避暑》:“俺二人以八拜之交 , 同三军之事 。”元曲《冻苏秦》:“你不知这张仪和我是八拜交有朋友 。”又《西厢记·张君瑞闹道场》:“与小生同郡同学 , 当初为八拜之交 。”俗称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按古无八拜的礼 , 以互相四拜算为八拜。
羊角哀 , 左白桃;
俞伯牙 , 钟子期;
齐桓公 , 管重;
孙策 , 周瑜;
弥横 , 孔融;
廉颇 , 蔺相如;
【八拜之交是指哪八拜】 陈重 , 雷义;(元伯 , 巨卿;);
最后 , 是三位古人大家都知道 , 就是刘、关、张
人们用“八拜之交”来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节 , 俗称结拜兄弟为八拜之交 。在宋代邵伯温的《邵氏闻见录》中有一段故事:文彦博听说国子博士出生的李稷待人十分傲慢 , 心中非常不快 , 他对人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 , 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 , 他如此傲慢 , 我非得教训他不可 。”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时 , 有一次 , 李稷上门来拜谒 。文彦博故意让李稷在客厅坐等 , 过了好长时间才出来见他 。见了李稷之后 , 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 , 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应辈分低 , 不敢造次 , 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 。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成语“八拜之交”就由此出典 。
“八拜之交”的8个典故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成语“高山流水” , 比喻知己或知音 , 也比喻音乐优美 。春秋时 , 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 , 精通音律 , 琴艺高超 。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 。老师知道后 , 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 , 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 , 倾听大海的涛声 。伯牙只见波浪汹涌 , 浪花激溅;海鸟翻飞 , 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 。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 , 音随意转 , 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 , 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 , 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 , 苦恼无比 。
一夜 , 伯牙乘船游览 。面对清风明月 , 他思绪万千 , 弹起琴来 , 琴声悠扬 , 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 , 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 , 即请樵夫上船 , 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 , 樵夫道:"雄伟而庄重 , 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 , 樵夫又说:"宽广浩荡 , 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 , 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 。这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子期早亡 , 俞伯牙悉知后 , 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 , 然后尽断琴弦 , 终不复鼓琴 。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 , 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 , 而那种知音难觅 , 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 。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 , 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 , 知音少 , 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 , 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 , 寂寞沙州冷"句子 。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 , 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 , 归卧故山丘 。"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 , 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 。知音难觅 , 知已难寻 , 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
2、刎颈之交--廉颇相如
《史记·廉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 , 为刎颈之交 。” 战国时 , 赵国宦者令缨贤的门客蔺相如 , 受赵王派遣 , 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 。他凭着智慧与勇气 , 完璧归赵 , 得到赵王 的赏识 , 封为上大夫 。
后来 , 秦王又提出与赵王在渑池相会 , 想逼迫赵王屈服 。蔺相如和廉颇将军力劝赵王出席 , 并设巧计 , 廉颇以勇猛善战给秦王以兵力上的压力 , 蔺相如凭三寸不烂之舌和对赵王的一片忠心使赵王免受屈辱 , 并安全回到赵国 。赵王为了表彰蔺相如 , 就封他为上卿 , 比 廉颇将军的官位还高 。这下廉颇可不乐意了 , 他认为自己英勇善战 , 为赵国拼杀于前线 , 是第一大功臣 , 而蔺相如只凭一张嘴 , 居然官居自己之上 。廉颇 很是不服气 , 就决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
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 , 便处处回避与廉颇见面 。到了上朝的日子 , 就称病不出 。有一次 , 蔺相如有事出门遇到廉颇 。廉颇就命令手下用各种办 法堵住蔺相如的路 , 最后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 。廉颇就更得意了 , 到 处宣扬这件事 。蔺相如的门客们听说了 , 纷纷提出要回家 , 蔺相如问为什么 , 他们说:“我们为您做事 , 是因为敬仰您是个真正崇高的君子 , 可现在您居然对狂妄的廉颇忍气吞声 , 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听了 , 哈哈一笑 , 问道:“你们说是秦王厉害还是廉颇将军厉害?我连秦王都不怕 , 又怎么怕廉颇呢?秦国现在不敢来侵犯 , 只是慑于我和廉将军一文一武保护着赵国 , 作为赵王的左膀右臂 , 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顾国家的江山社稷呢?”廉颇听说后 , 非常惭愧 , 便袒胸露背背着荆条向蔺相如请罪 。从此 , 他们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难的好朋友 , 齐心为国效力 。
3、胶膝之交--陈重雷义
陈雷:陈重、雷义 , 汉时人 , 雷义举茂才 , 让于陈重 , 刺史不许 , 义佯狂披发 , 走不应命 , 世人赞曰:“胶漆虽然坚 , 不如陈与雷 。陈雷 , 即陈重和雷义 , 是东汉年间豫章郡(今江西南昌)两位品德高尚、舍己为人的君子 。两人为至交密友 , 当时人们称颂道:“胶漆自谓坚 , 不如雷与陈 。”事见《后汉书·独行列传》 。后以“陈雷胶漆”比喻彼此友情极为深厚 。元无名氏《鲠直张千替杀妻》楔子:“咱便似陈雷胶漆 , 你兄弟至死呵不相离 。”
陈重 , 字景公 , 豫章宜春人 。年轻时与同郡雷义结为知交 。两人一起研读《鲁诗》、《颜氏春秋》等经书 , 都是饱学之士 。太守张云闻陈重之名 , 嘉许他的德才品行 , 举荐他为孝廉 , 陈重要把功名让给雷义 , 先后十余次向太守申请 , 张云不批准 。第二年 , 雷义也被选拔为孝廉 , 两人一起到郡府就职 。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变故 , 举债负息钱数十万 , 债主天天上门索讨 , 小吏跪求暂缓 , 仍无法通融 , 欲诉诸官府 , 陈重得知后 , 便私下替他还债 。小吏感恩戴德 , 登门拜谢 , 陈重若无其事地说:“这不是我做的 , 也许是与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偿还的吧!”始终不谈自己的恩德 。有一次 , 一个同事告假回乡 , 忙中穿错了别人的一条裤子回去 。失主怀疑是陈重拿走 , 陈重也不置申辩 , 而去买了一条新裤赔偿他 。直到回乡奔丧的同事归来 , 才真相大白 。
陈重与雷义两人同时官拜尚书郎 , 雷义因为代人受罪 , 被免职 。陈重也以身体有病为理由 , 辞职一同还乡 。后来陈重复出 , 任细阳县令 , 颇有政绩 , 举措标新立异;又升任会稽郡太守 , 因为姐姐去世守丧 , 辞官离职;后又被司徒征召 , 官拜侍御史 , 卒于任上 。
雷义 , 字仲公 , 豫章鄱阳人 。初时任郡府功曹 , 举荐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备的人 , 却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雷义曾经救助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 , 使他减刑得以赡养一家老少 。这个人为了感谢雷义的再造之恩 , 攒了两斤黄金送到雷家 , 以表寸心 。雷义坚辞不受 。这个人没法 , 只好趁雷义不在家时 , 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 。若干年后 , 雷义修葺房屋 , 翻开屋顶 , 才发现那两锭金子 。但是送金子的人已过世 , 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 , 无法退还 。雷义便将这两斤黄金交付县曹 , 充入官库 。雷义任尚书侍郎时 , 有一同僚因犯事 , 当受处罚 , 雷义为他分担责任 , 向上司上书申辩 , 愿意自己独担罪责 。同僚闻知 , 弃职进京自陈曲衷 , 请求为雷义赎罪 。后顺帝下诏 , 两人皆免官 , 并免予刑事处分 。
雷义回乡又被举荐为秀才 , 雷义要把这功名让给陈重 , 刺史不批准 。雷义就假装发狂 , 披头散发在街上替陈重奔走呼吁 , 而不去应命就职 。因此遍乡里传颂他们两人的事迹 , 说道:胶和漆自认为融为一体 , 坚不可摧 , 还不如陈重与雷义 , 荣辱与共 , 生死相依 。后来三府同时征召两人 , 雷义被任命为灌谒太守 , 让他持节督察诸郡国的风俗教化 , 他设席讲学 , 太守令长各级官员来听讲的有70多人 。不久雷义官拜侍御史 , 授南顿令 , 卒于任上 。陈雷胶漆 , 肝胆相照;为官为民 , 政声载道 。
4、鸡黍之交--元伯巨卿
范式 , 字巨卿 , 山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 。一名范汜 。他和汝南人张劭是朋友 , 张劭字元伯 , 两人同时在太学(朝廷最高学府)学习 。后来范式要回到乡里 , 他对张劭说:“二年后我还回来 , 将经过你家拜见你父母 , 见见小孩 。”于是两人约定日期 。后来约定的日期就要到了 , 张劭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母亲 , 请母亲准备酒菜等待范式 。张劭的母亲说:“分别了两年 , 虽然约定了日期 , 但是远隔千里 , 你怎么就确信无疑呢?”张劭说:“范式是个守信的人 , 肯定不会违约 。”母亲说:“如果是这样 , 我为你酿酒 。”到了约定的日期范式果然到了 。拜见张劭的母亲 , 范、张二人对饮 , 尽欢之后才告别而去 。
后来张劭得了病 , 非常严重 , 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视他 。张劭临终时 , 叹息说:“遗憾的是没有见到我的生死之交 。”殷子征说:“我和郅君章 , 都尽心和你交友 , 如果我们称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 , 谁还能算的上?”张劭说:“你们两人 , 是我的生之交;山阳的范巨卿 , 是我的死之交 。”张劭不久就病死了 。
范式忽然梦见了张劭 , 带着黑色的帽子 , 穿着袍子 , 仓促的叫他:“巨卿 , 我在某天死去 , 在某天埋葬 , 永远回到黄泉之下 。你没有忘记我 , 怎么能不来?”范式恍然睡醒 , 悲叹落泪 , 于是穿着丧友的丧服 , 去赶张劭埋葬的那天 , 骑着马赶去 。还没有到达那边已经发丧了 。到了坟穴 , 将要落下棺材 , 但是灵柩不肯进去 。张劭的母亲抚摸着棺材说:“张劭啊 , 难道你还有愿望?”于是停下来埋葬 。没一会 , 就看见白车白马 , 号哭而来 。张劭的母亲看到说:“这一定是范巨卿 。”范式到了之后 , 吊唁说:“走了元伯 , 死生异路 , 从此永别 。”参加葬礼的上千人 , 都为之落泪 。范式亲自拉着牵引灵柩的大绳 , 灵柩于是才前进了 。范式于是住在坟墓旁便 , 为他种植了坟树 , 然后才离开 。
5、舍命之交--角哀伯桃
来自于“羊左”的典故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战国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 , 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 , 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 , 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 , 带的粮食也不够吃 。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 , 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 , 自己则躲进空树中自杀 。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
昔时 , 齐国有管仲 , 字夷吾;鲍叔 , 字宣子 , 再个自幼时以贫贱结交 。后来鲍叔先在齐桓公门下信用显达 , 举荐管仲为首相 , 位在己上 。两人同心辅政 , 始终如一 。管仲曾有几句言语道:“吾尝一战一北 , 鲍叔不以我为怯 , 知我有老母也 。吾尝一仕一见逐 , 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 知我不遇时也 。吾尝与鲍叔谈论 , 鲍叔不以我为愚 , 知有利不利也 。吾尝与鲍叔为贾 , 分利多 , 鲍叔不以为贪 , 知我贫也 。生我者父母 , 知我者鲍叔!”所以古今说知心结交 , 必曰:“管鲍” 。今日说两个朋友 , 偶然相见 , 结为兄弟 , 各舍其命 , 留名万古 。
6、生死之交--刘关张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 。榜文行到涿县 , 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 , 寡言语 , 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 , 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 , 两耳垂肩 , 双手过膝 , 目能自顾其耳 , 面如冠玉 , 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 汉景帝阁下玄孙 , 姓刘名备 , 字玄德 。昔刘胜之子刘贞 , 汉武时封涿鹿亭侯 , 后坐酎金失侯 , 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 。玄德祖刘雄 , 父刘弘 。弘曾举孝廉 , 亦尝作吏 , 早丧 。玄德幼孤 , 事母至孝;家贫 , 贩屦织席为业 。家住本县楼桑村 。其家之东南 , 有一大桑树 , 高五丈余 , 遥望之 , 童童如车盖 。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 。”玄德幼时 , 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 , 曰:“我为天子 , 当乘此车盖 。”叔父刘元起奇其言 , 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 , 常资给之 。年十五岁 , 母使游学 , 尝师事郑玄、卢植 , 与公孙瓒等为友 。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 , 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 , 慨然长叹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 , 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 , 身长八尺 , 豹头环眼 , 燕颔虎须 , 声若巨雷 , 势如奔马 。玄德见他形貌异常 , 问其姓名 。其人曰:“某姓张名飞 , 字翼德 。世居涿郡 , 颇有庄田 , 卖酒屠猪 , 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恰才见公看榜而叹 , 故此相问 。”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 , 姓刘 , 名备 。今闻黄巾倡乱 , 有志欲破贼安民 , 恨力不能 , 故长叹耳 。”飞曰:“吾颇有资财 , 当招募乡勇 , 与公同举大事 , 如何 。”玄德甚喜 , 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
正饮间 , 见一大汉 , 推着一辆车子 , 到店门首歇了 , 入店坐下 , 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 , 我待赶入城去投军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 , 髯长二尺;面如重枣 , 唇若涂脂;丹凤眼 , 卧蚕眉 , 相貌堂堂 , 威风凛凛 。玄德就邀他同坐 , 叩其姓名 。其人曰:“吾姓关名羽 , 字长生 , 后改云长 , 河东解良人也 。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 , 被吾杀了 , 逃难江湖 , 五六年矣 。今闻此处招军破贼 , 特来应募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 , 云长大喜 。同到张飞庄上 , 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 , 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 , 我三人结为兄弟 , 协力同心 , 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
次日 , 于桃园中 , 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 , 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 , 虽然异姓 , 既结为兄弟 , 则同心协力 , 救困扶危;上报国家 , 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 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 , 实鉴此心 , 背义忘恩 , 天人共戮!”誓毕 , 拜玄德为兄 , 关羽次之 , 张飞为弟 。
7、管鲍之交--管仲鲍叔牙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仲传》:“生我者父母 , 知我者鲍子也 。” 从前 , 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 , 一个叫管仲 , 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 , 管仲家里很穷 , 又要奉养母亲 , 鲍叔牙知道了 , 就找管仲一起投资做生意 。做生意的时候 , 因为管仲没有钱 , 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拿出来投资的 , 可是 , 当赚了钱以后 , 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 , 鲍叔牙的仆人看了就说:“这个管仲真奇怪 , 本钱拿的比我们主人少 , 分钱的时候却拿的比我们主人还多!”鲍叔牙却对仆人说:“不可以这么说!管仲家里穷又要奉养母亲 , 多拿一点没有关系的 。”
有一次 ,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去打仗 , 每次进攻的时候 , 管仲都躲在最后面 , 大家就骂管仲说:“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鲍叔牙马上替管仲说话:“你们误会管仲了 , 他不是怕死 , 他得留着他的命去照顾老母亲呀!”管仲听到之后说:“生我的是父母 , 了解我的人可是鲍叔牙呀!”后来 , 齐国的国王死掉了 , 大王子诸当上了国王 , 诸每天吃喝玩乐不做事 , 鲍叔牙预感齐国一定会发生内乱 , 就带着小王子小白逃到莒国 , 管仲则带着小王子纠逃到鲁国 。
不久之后 , 大王子诸被人杀死 , 齐国真的发生了内乱 , 管仲想杀掉小白 , 让纠能顺利当上国王 , 可惜管仲在暗算小白的时候 , 把箭射偏了 , 小白没死 , 后来 , 鲍叔牙和小白比管仲和纠还早回到齐国 , 小白就当上了齐国的国王 。小白当上国王以后 , 决定封鲍叔牙为宰相 , 鲍叔牙却对小白说:“管仲各方面都比我强 , 应该请他来当宰相才对呀!”小白一听:“管仲要杀我 , 他是我的仇人 , 你居然叫我请他来当宰相!”鲍叔牙却说:“这不能怪他 , 他是为了帮他的主人纠才这么做的呀!”小白听了鲍叔牙的话 , 请管仲回来当宰相 , 而管仲也真的帮小白把齐国治理的非常好呢!后来 , 大家在称赞朋友之间有很好的友谊时 , 就会说他们是“管鲍之交” 。
8、忘年之交--孔融和祢衡
出处 《后汉书·祢衡传》:“衡始弱冠 , 而融年四十 , 遂与为交友 。”《南史·何逊传》:“弱冠州举秀才 , 南乡范云见其对策 , 大相称赏 , 因结忘年交 。”
遒文壮节 , 足以振靡起懦者 , 于汉季得一人焉 , 曰孔融 。融 , 字文举 , 鲁国人 , 孔子二十世孙 。性好学 , 博涉多该览 。建安中 , 献帝都许 , 累拜将作大匠 。既见曹操雄诈渐著 , 数不能堪 , 故发辞偏宕 。操惮融名重天下而建正议 , 虑鲠大业 。山阳郗虑承望风旨 , 以微法奏免融官;操遂构成其罪 , 令路粹枉状奏融:「前与白衣祢衡跌宕放言 , 更相赞扬 , 衡谓融曰:『仲尼不死』 。融答曰『颜回复生 。』」竟坐诛 。所著诗、颂、碑文、论议、六言、策文、表、檄、教令、书记 , 凡二十五篇 。虽体属骈丽 , 然卓荦遒亮 , 信含异气 , 笔墨之性 , 殆不可胜 。而与曹公《论盛孝章书》 , 纵笔无结构 , 然雄迈之气 , 弥以不掩 。其辞曰:
岁月不居 , 时节如流;五十之年 , 忽焉已至 。公为始满 , 融又过二 。海内知识 , 零落殆尽 , 惟会嵇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于孙氏 , 妻孥湮没 , 单孑独立 , 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 , 此子不能复永年矣 。《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 , 桓公不能救 , 则桓公耻之!」今孝章 , 实丈夫之雄也;
天下谈士 , 依以扬声 。而身不免于幽絷 , 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 , 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 , 加咫尺之书 , 则孝章可致 , 友道可宏矣 。今之少年 , 喜谤前辈 , 或能讥评孝章 。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人 , 所共称欢!燕君市骏马之骨 , 非欲以骋道里 , 乃当以招绝足也 。惟公匡复汉室 , 宗社将绝 , 又当正之;正之之术 , 实须得贤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 , 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 , 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往 , 剧辛自赵往 , 邹衍自齐往 。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 , 临溺而王不拯 , 则士亦将高翔远 引 , 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 , 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 , 欲公崇笃斯义;因表不悉 。
不甚斫削 , 然疏俊可诵!又《荐祢衡表》 , 则于典丽之中 , 能为疏宕;虽野于班固 , 而茂于蔡邕 。建安文章 , 雅壮多风 , 结两汉之局 , 而开魏晋之派者 , 盖融有以先之也 。融所为五言杂诗「严严钟山首」一首 , 气郁勃而辞道壮:「远送新行客」一首 , 意凄惋而笔曲达;骨气奇高 , 不假藻饰 。融与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璃元瑜、汝南应瑒德琏、东平刘公干 , 并称建安七子 。六子皆与操子丕植友善 , 各被操辟为掾属;独融为汉尽命 。
平原祢衡 , 字正平 , 亦有文采 , 而不在七人之列 。自以有才辩 , 而气尚刚傲 , 好矫时慢物 , 惟善于融 , 融亦深爱其才 。衡始弱冠 , 而融年四十 , 遂与为交友;既为疏荐之 , 数称述于曹操 。操欲见之 , 而衡素相轻疾 。操怀忿 , 而以其才名 , 不欲杀之 , 于是遣人骑送之荆州刘表 , 复侮慢于表 。
表耻不能容 , 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 , 故送衡与之 , 卒以见害 , 年二十六 。其文章多亡 , 独传《鹦鹉赋》 , 未极铺采摛文之能 。其他文章 , 俪体行文 , 亦伤平典;雅而不壮 , 未及孔融之逸气贯注 , 淋漓行墨间也 。盖融气盛于为笔 , 衡则思锐于为文 , 有偏美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