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嫁女趣俗:娘家哥哥抱上轿

巴里坤人关于嫁女儿有几则谚语:“养下姑娘,脸朝外 。”就是说女儿长大成人是必定要出嫁的 。“嫁出门的姑娘,泼出门的水 。”是说嫁出去的姑娘就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是收不回来的,也就是覆水难收的民间说法 。一言以蔽之,就是女儿是替别人家抚养的人,这是男权社会的规则 。这规则可使女儿家心理平衡,聊以自慰的是“自己养了女儿给了人,人家也会养了女儿给自己”,因此,也就有了“养儿也得济,养女也得济”的说法 。
吃一席,还一席
女儿毕竟是自家的骨肉,所以在嫁女中就必然在仪式中产生相互矛盾的表现 。而且这种祝福女儿又同时自我祝福的表现,贯穿嫁女仪式的始终 。
婚期大致确定之后,就是确定吉日,当地叫做择日子 。一般是男方自选三个吉日,供女方选择 。女方家根据情况定一个日子,就是吉期了 。择吉日的时间必须在婚礼前一个月 。这一段时间是准备阶段,里边有着许多讲究和名堂,就女方而言,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就是“换席” 。
所谓换席,就是待嫁女在临近婚前的这段时间里,家族中人要轮流邀请待嫁女上自己家吃饭 。凡是邀请过的人家,也会被邀请出席嫁女儿的仪式,吃一席,还一席,以席换席,就是“换席”的来历 。
换席的饮食中别的东西可以少,只有这包子是必不可少的 。谚语里有“送行的包子,拉魂的面”一说,这里的包子明显是在为待嫁女儿送行 。据说包子还有宽宏大量,诸事多包涵的寓意 。族中的长者在陪待嫁女儿进餐的同时,还可以讲一些为人之妇的道理 。
祖先的谅解
出嫁前夜上坟烧纸是纯粹的祭祀行为了 。巴里坤人一般的上坟祭祖都是在上午进行,只有这嫁女的上坟祭祖时间却选在了傍晚或者夜间 。
这个祭祀必须由待嫁女亲自出席,而且必须由其母亲陪伴 。据说祭祀开始前,其母必须向祖先通说,说词无非是“女大当嫁,敬请神明保佑”之类 。
据说,巴里坤人因为多是移民的后代,所以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观念更为强烈,甚至于有人把没有生出男孩视为是对家族的罪过,在女儿出嫁的时候不向祖先谢罪,就得不到祖先的谅解,同时也就得不到祖先的保佑,于是就产生了出嫁前夜由母亲陪同女儿上坟祭祀,以讨先人宽恕的风俗习惯 。
过去女人要是生不出男孩,总觉得愧对祖先,羞见外人,这也许就是上坟祭祀一定要选在夜间的真正原因了 。同时,上坟哭祭的习俗也就得到了相应的解释 。
早先,上坟是要哭祭的 。有人解释说是母女不忍分离,趁这上坟的机会哭泣以发泄亲情之隐痛 。这其实也是愧对祖先的感情自然流露而演绎成形的风俗习惯 。
待嫁的女儿在当地方言中称“新姑娘” 。新姑娘出嫁的当日,离开家门之前,有趣的习俗还有陪嫁灯盏碗碗,抱轿和穿红戴花 。
“长命百岁”长明灯
陪嫁品的方言名称是“陪房” 。陪房的多寡与女方的经济实力和心意相关,但无论家里多么贫穷,一个灯盏碗碗是必须要陪的 。
所谓的“灯盏碗碗”是一组生活用品,其中包括一对碗筷,一个梳头的胡麻水罐子,还有一盏铜灯 。就是说包括了吃饭、梳洗、照明的所有用具 。
这个习俗直到现在还一如既往地保留着,而且其中的东西越添越多,连毛巾、牙刷、香皂都添了进去 。这些东西被装进一个瓷盆里,连同瓷盆形成一个陪房组合,待新姑娘上车后由伴娘抱在怀里 。
其中的灯盏也叫做“长命灯”,是这一组陪嫁品中最为主要的角色,这是婚姻和新人长久的象征,是对新婚夫妻命运的祝福 。因此,这个长命灯也就格外受到重视,一路上倍加呵护生怕有所磕碰,而且一旦进入洞房,就要立刻点燃起来,不许弄灭的 。万一不小心弄灭,就会被认为是不吉利的征兆,必须立刻祈禳,否则必定大难临头 。
这长命灯要长明不灭地燃三天三夜,就得一点不得马虎地认真侍候着 。入洞房以后立即点燃,由专人看管着,不时地添油续捻 。入夜后专人不方便进入洞房,就改由新郎专司此职 。
巴里坤不时兴挂蚊帐,新人的床第之事从窗户上看是一览无余的 。而过去当地偷听新人的窗跟风气很盛,他们会捅破窗纸窥视其里 。
聪明的新人为了躲避偷窥,就把长明灯移至桌下用桌裙以掩其窥 。也许这长明灯的长明不灭,和谐了“长命百岁”中的长命,才被叫做长命灯的 。
娘家哥哥抱上轿
新姑娘出门时的嫁衣必须是红色的,上衣和裙子都是一色的大红 。这种风俗习惯与其他各地没有差别 。所不一样的是要穿一双绿色底子的绣花鞋 。不过这绿色的鞋子从上车穿到下车就必须脱下,换上红色的绣花鞋 。
新姑娘从被抱上车就不许接触地面,下车时仍是要被抱着,这绿色鞋的禁忌就是不许沾地 。联系下车的“打煞”仪式看,这脚不沾地是为避邪祟 。
巴里坤人过去娶亲城里一般用轿子,乡下一般用轿车子 。抱上轿子叫抱轿,抱上轿车也叫抱轿 。当迎亲的轿子到来之后,新姑娘所在的正屋里要摆设一张八仙桌,桌子底下要点燃起一支蜡烛来 。新姑娘待蜡烛点燃起来时,就要跪在这张八仙桌上,顶上盖头 。
主持仪式的族人宣布仪式开始,并且发表简短的祝福词之后,早等待在一边的娘家哥哥就会一手揽着膝,一手揽着腰,把新姑娘轻轻抱起,缓缓地送上轿 。
桌下燃蜡烛,桌上跪新人,这形式不能不叫人把这桌子看成是供台,而新姑娘就成了供品 。姑娘天生是人家的,这不是人的意愿,而是神的意志,也就可以看成是给神的供品了 。
既然是给神的供品就应该毕恭毕敬地摆在桌子上,移进轿子里才好 。所以,上轿是由哥哥抱上的,下轿也还必须是由哥哥抱下来,新娘脚是绝对不可沾地的 。
不沾地是以防沾了邪祟 。供品不可沾邪祟,新人同样不可沾邪祟 。这绿色的鞋是这种防范的加强,难怪如此正视而不容马虎 。
黎明的“开花包子”
从屋内到轿上的这段路上,新姑娘还要在抱她的兄长肩头上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含在口中的馍馍一点一点地吐出来,走一路吐一路,直到上轿为止 。
与此同时,还要把手里捏着的一把筷子,一根一根地抛下地,直到上轿为止 。据说这仪式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不要带走娘家的福气;二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祝福娘家富足安康 。
新姑娘被送到婆家之后,娘家还要送两次饭 。第一次是当天下午的素挂面 。由新姑娘的兄弟送去,新姑娘必须要吃下这碗面 。而且当天是不允许吃婆家饭的 。据说是因为虽然拜过了天地,但尚未过夜,这样吃了婆家的饭在日后的生活中要遭罪 。
第二次是在新婚后的黎明时分,娘家要送所谓的“捏嘴饽饽” 。这捏嘴饽饽实际上是一种包子,又叫做开花包子 。不过送包子的兄弟不可直接去送,而要转手交由新郎的弟弟,也就是新娘的小叔子送去 。
到门首,外边的喊:“嫂子,嫂子,开门来!”里边答:“开开门做啥?”外边的喊:“给你送早儿早女来了!”这在婆家是叫“踩门” 。
娘家的初衷是祝福自家的姑娘要有涵养,少招惹事非 。但是婆家却机智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借鸡生蛋,变成了“早儿早女”的祈祷 。
【新疆巴里坤嫁女趣俗:娘家哥哥抱上轿】如今,男尊女卑的封建观念早已不在,巴里坤人结婚已由繁到简,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文化世代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