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人的糠灯

在家用电器不断涌入达斡尔族村落的今天,糠灯早已绝迹,中、青年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名词,只有年近古稀的老人还记得它,极少的百年老屋的房柁上还留着插糠灯的洞眼,但是历史上,糠灯曾照亮千家万户,伴着达斡尔族人民渡过漫长的岁月 。有位达斡尔族老人告诉我一条谜语,是他小时候长辈说给他听让他猜的,“霞了可可霞勒俄塔可拉贝”,意思是“黄亮的小猫爬椽子” 。当时糠灯的光正照着奶奶做活计,“抓勒”,他一下猜对了 。这谜语他记到点电灯的今天 。
【达斡尔人的糠灯】“抓勒”是达斡尔人对糠灯的叫法 。这条古老的谜语说明糠灯曾是达斡尔人日常生活的亲密伙伴 。
达斡尔人做糠灯,芯一般用线麻秆,也有用艾蒿秆的,用动物油拌小米糠做成,很象腊烛,外表光滑,只是长得多 。据说做糠灯用的动物油,以貉或獾的为好,点时烟少,又明亮 。
糠灯比松明子烟少得多,比油灯使用方便,糠灯也比蜡烛经用,不流蜡泪,插在房柁上,高灯下亮,一盏糠灯可照亮一间房,延长了人们的工作时间 。讲究人家在墙壁上做一个糠灯支架,糠灯刚好卡在支架上 。木制的支架象墙上的装饰物 。
糠灯真可算是中国古代的一大发明 。清宗室礼亲王汲修主人所著《啸亭杂录》记载:“盛京清宁宫贮文皇帝时糠灯,屡见纯皇帝之诗 。”满族先人也曾使用糠灯 。其实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人、鄂伦春人也都使用过糠灯 。糠灯的发明权属于谁,实难考证清楚,它最早出现于何时,也无详实的记载,不过说它是东北少数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不会有错的,因为制造糠灯的原料说明发明糠灯的民族狩猎业在他们的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清末,颐和园内“每夕数百盏电灯,照耀达旦,远望如琉璃世界,即电灯一项,每夕须六百金”(《清朝野史大观·卷一》) 。清王朝灭亡之前,早已忘记了文皇帝的糠灯,忘记了祖先在东北创业的艰辛,而达斡尔族的糠灯,在偏远的大兴安岭山村,一直点到解放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