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节日


鄂温克族节日

文章插图
鄂温克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敖包会、那达慕、米阔、腊月二十三、春节、清明节等 。
瑟宾节
“瑟宾”是鄂温克语,意为“欢乐祥和”,每年的6月18日举行 。瑟宾节是鄂温克族传统节目 。节日活动中,通常表演舞蹈,还有赛马、摔跤、劲力、拉棍、拔河、跳棋等竞赛 。
瑟宾节的活动从祭祀开始 。祭祀一般由家族、部落头领或部落的萨满主持,在山神牌位或敖包前供奉鹿、牛、羊、马奶酒等祭品,以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兴旺、四季平安 。祭祀仪式后,反映鄂温克族民族风貌的歌舞与竞技活动相继展开 。在此期间,传统舞蹈鲁日给勒、即兴填词的民歌表演扎恩达勒和赛马、射箭、摔跤等一系列传统节目一一上演,直到“风情野餐”开始才会宣告结束 。在“风情野餐”上,晚辈要向长辈敬献马奶酒,老人则会给孩子们分发吉祥礼物 。野餐酒宴将持续到篝火晚会开始,篝火晚会是瑟宾节的最后一项内容,也是节日的高潮 。家族或部落里的男女老少,乘着酒兴,围着篝火跳起篝火舞(又叫圈舞),极尽狂欢,直到次日黎明,才会尽兴而归 。
春节
春节,鄂温克语称之为“阿涅别”,是鄂温克族传统而隆重的节日之一,其中“阿涅”是“狂欢”、“喜悦”、“声势浩大”之意;“别”是指“月”,“阿涅别”合在一起表示“狂欢月”或“喜悦月”等概念 。鄂温克族过“阿涅别”的日期与我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时间完全相符 。为了迎接春节的到来,鄂温克族提前一个月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 。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从腊月二十到三十,这10天中他们每天都有传统而特定的安排 。如,腊月二十宰杀过年的羊,腊月二十一做各种野果酱饽饽,腊月二十二炸制用牛奶、奶油、野鸡蛋、白糖、面粉和在一起做成的各种?子,腊月二十三全家人围在炉火旁祭火神,腊月二十四打扫房屋,腊月二十五包羊肉冻饺子和牛肉冻包子,腊月二十六祭北斗星,腊月二十七打扫牛羊圈,腊月二十八女的修饰发型,男的理发、剃胡须,腊月二十九全家人洗浴,腊月三十祭祖先神 。在这些准备工作中炸?子的工序比较复杂,讲究也比较多 。鄂温克人的传统信仰观念中?子味道的好坏,花样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着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甜美 。所以,腊月二十二炸?子备受鄂温克妇女的重视,也是她们展示勤劳和手艺的好机会 。
按照鄂温克人的传统生活习俗,腊月三十晚上,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手扒羊肉,喝用酸奶、肉汤、白米煮成的肉粥 。鄂温克人认为,除夕之夜吃手扒羊肉会在一年内一切顺心、万事如意 。吃完年夜饭全家人走出屋,用酒、肉等食品共同祭祀祖先神,祈祷祖先神给他们带来幸福、美好的一年,并永远造福于后代 。
初一,天还没全亮之前,年轻人和孩子们穿戴新年服装到长者家里拜年、磕头,祝老人健康长寿 。长辈们给孩子一些吉祥物,主要包括洁白的毛巾和自制的保护孩童的神偶;初二,青年们骑马或乘坐雪橇到远方的长者家拜年;初三,中年人相互拜年;初四,老年人相互拜年;初五,家族全体成员共同度过;初六,基本上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 。初十五,每家都煮冻饺子吃,这意味着春节圆满而快乐的结束 。
正月十五
供“托博如坎”(即火神)和“吉雅奇”(畜神),主要以奶粥和乳制品为供物 。人们串门相聚,举行娱乐活动 。正月十六这天,人们清早起来,争相为别人脸上抹锅灰,认为是吉祥的表现 。
农历二月初二
认为是龙抬头的日子,停止生产劳动,尤其是打猎 。这一天不动刀斧等有刃的工具 。
清明节
鄂温克语叫“汉西”,这天主要是祭奠死去的先人,备菜、酒和乳肉食物,向坟地扔酒,并用金银箔纸制成元宝和日、月烧掉 。传说死人的灵魂在这天要还乡探亲,行祭是让死去的老人有吃、有穿、有钱花 。
敖包会
原先是宰杀牛羊作为祭品祈求风调雨顺、四季平安的祭敖包的宗教活动 。一般在农历四五月间,选择吉日举行 。行祭前一般先举行赛马,多由青中年男子参加,表演着各种惊险动作 。赛马完毕,由喇嘛在敖包前焚香燃灯、诵经致祭 。尔后,即举行摔跤表演赛 。现在,敖包会上举行的这些赛马、摔跤等活动已成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喜庆节日 。
那达慕
原为祭祀集会,如同敖包会一样 。“那达慕”系蒙语译音,意为“娱乐”或“游戏” 。它是蒙古族、达斡尔族和鄂温克族共同的节日,但都带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每年夏秋之际举行 。节日期间,各地鄂温克族农牧民都身穿艳丽的民族服装,头包各色头巾,骑着马,赶着牛,带着皮毛、药材等农牧产品,成群结队地汇集于约定地点,进行赛马、射箭、摔跤等活动及祭祀活动 。解放以后,那达慕的活动内容已有根本性的改变 。健康的文体活动取代了过去的宗教祭祀 。那达慕大会已演变为农牧产品的集市贸易和物资交流大会 。盛会期间,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购销两旺,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 。
米阔勒节
“米阔鲁”是鄂温克语的译音,庆丰收之意 。米阔鲁节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等地的鄂温克牧民欢庆丰收的节日,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为期一天 。聚居在陈巴尔虎旗的鄂温克人,主要从事牧业,住蒙古包,随季节逐水草而迁徙 。他们有丰富的畜牧经验,有很强的适应性,在高山之巅,脱下帽子可知风的强度,观天象可知暴风雪的即将来临,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鄂温克牧民,从孩提时就受到了环境的熏陶,七岁男孩开始学骑马,以后逐渐参加赛马,学习套马、驯马的本领 。
五月下旬,春光明媚的牧场,花红草绿,水草丰盛,接羔工作紧张而又忙碌 。碧绿如茵的草原上,到处可见白云般的羊群和飞奔的马群,充满无限生机 。鄂温克人每年于此时欢庆丰收的节日期间,人们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亲朋好友互相帮助,给牲畜拔坏牙,打烙印,剪鬃和打耳记 。穿着羔皮筒裙的姑娘们,双手忙着抓羊羔,抱在怀里抚摸着,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 。骠悍的小伙子矫健地跨上最好的“杆马”,挥舞着长长的套马杆追套烈马,草原上腾起阵阵尘烟 。每当套住烈马时,强壮的骑手们便一拥而上,跳上马背,拉住马尾,握紧马耳,刹那间将马摔倒在地,开始剪马鬃、马尾 。若是四岁马,还要在臀部打上烙印作为标志 。整个过程非常紧张而有趣,这是牧民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 。
入夜,青年男女环绕篝火,手拉手自左向右转动,一人领唱,众人相合,载歌载舞 。舞步刚健有力,节奏感强,具有草原的独特风格,热情好客的鄂温克人,待人诚挚,节日期间总要准备下丰盛的手扒肉、美酒和其它食品,宴请所有参加生产活动的客人 。大家逐家吃喝,热闹非凡 。
腊月二十三
每年二十月二十三日晚间,要举行祭火 。据说这天火神要回天庭,所以要供、送 。祭时男女都要参加,主供人念祭词,人们向燃着木条框堆叩头 。
帕斯克节
【鄂温克族节日】 帕斯克节:居住于陈巴尔虎旗的莫尔格勒、白音哈达苏木及鄂温克族自治旗西尼河东苏木,过去被称为通古斯的鄂温克人的节日 。鄂温克人一般称此节日为基利斯多夫(俄语) 。时间是4月13日 。节前,从4月7日开始,人们便陆续到教堂礼拜,喝酒,吃美食,到4月13日,都用整鸡或把鸡蛋染成红色供神 。
阿涅
阿涅:鄂温克语,春节之意 。阴历正月一日是鄂温克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往日,鄂温克人在旧历年三十要把所供的佛像都摆开,摆上羊、各种乳食品、糖果、点心等供物.供完以后,把羊撤来大家一起吃 。从除夕至初三,早晚都要给佛点灯 。初一要先给佛叩头,再给老人叩头 。然后到各亲戚家拜年(鄂温克语叫阿涅仁) 。对于拜年的晚辈,老年人也要给小礼物并祝福他们长寿 。现在鄂温克人的过年礼节已经简化 。初一只给老人和亲戚拜年 。初一晚上,男女老幼聚集在一起,尽情地欢乐、跳舞、唱歌,直到深夜 。
奥米那仁
奥米那仁:过去阿荣旗鄂温克族每年四月初三开始举行的萨满教宗教集会 。俗称四月会 。少则四五天,多则七八天 。在此期间萨满天天跳神,人们日夜歌舞,仪式隆重 。但集会日期各地不一 。会场一般设在萨满家里,院内立一棵桦树,屋内立一棵杨树或柳树,两树间系一麻绳,树枝和麻绳上挂许多由参加者献的五色布条 。全氏族成员及曾请萨满跳神“治”过病的人都来参加 。主要活动内容由老萨满领教新萨满,检查人口增减和为全莫昆祈求幸福等 。会上由一名本氏族萨满和一名从外氏族请来的萨满共同跳神 。后来活动的性质、内容、形式逐渐变化,增加了赛马、射箭、摔跤和歌舞等文体活动 。新中国成立后不再举行奥米那仁集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