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习俗探源

我国习俗,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为何叫“重阳”或“重九”呢?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谈道:“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 。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人 。”原来我国古代以“六”为阴数,“九”为阳数 。九月初九正是两阳数相重,故云 。
重阳节登高习俗
于东汉 。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写道:汝南人桓景随道士费长房游学数年 。一天,长房对桓景说,你家九月九日灾难,宜离家,家人宜各做绛囊,盛茱萸系佩臂上,登高饮菊酒,祸乃可消 。桓景如其言,举家登山 。及傍晚回家,见鸡犬牛羊全暴死 。此事流传开来,每逢重九,人们为避灾消祸图吉利转好运,乃有登高之习 。
重阳节又是女儿节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食花糕 。”但尚无女儿节之名 。《大兴县志》则有:“九月九日,父母家必迎女归宁,亦曰女儿节 。”明清代北京分宛平、大兴二县,可知京师已有重阳日亦叫女儿节的说法 。
【重阳节习俗探源】建国后,重阳节又为敬老日 。中华民族素有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时,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