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惊蛰


24节气:惊蛰

文章插图
每年的3月5日或3月6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45度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震震,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了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
惊蛰的含义
惊蛰的含义取自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震震,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这里的“惊蛰”源于“惊醒蛰伏”四字 。
【24节气:惊蛰】 惊蛰农事
惊蛰时节,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 。大部分地区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 。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 。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 。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势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 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 。
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 。华南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 。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 。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 。
惊蛰气候
惊蛰节气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并渐有春雷出现,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并出土活动,雨水渐多,是春播的有利时机 。
春天,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昏沉欲睡,早晨醒来也较迟,民间称之为“春困”,这是人体生理功能随季节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春回大地,天气渐暖,人体皮肤的血管和毛孔也逐渐舒张,需要的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 。但由于人体内血液的总量是相对稳定的,供应外周的血量增多,供给大脑的血液就会相对减少,所以出现“春困” 。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但北方阴寒未尽,冷空气较强,气候变化大 。所以,为了抵御渐退的寒气,人们又提出 “春捂” 。这在惊蛰期间尤为突出 。
惊蛰养生
惊蛰节气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 。”这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对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要注意保暖 。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 。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
惊蛰养生
惊蛰节气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 。《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志生 。”这是说,春天万物复苏,应该早睡早起,散步缓行,可以使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对于北方气温较低、早晚温差大的地区要注意保暖 。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 。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防止春季传染病的流行 。饮食调养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 。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 。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故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锅巴、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