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创新者1:概念爆火后,才被世界看到的图形学大牛们( 五 )


举个例子 , 宋震的恩师 , 丁刚毅教授曾在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导演组里 , 负责仿真与技术调度 。
元宇宙创新者1:概念爆火后,才被世界看到的图形学大牛们
文章图片
丁刚毅教授
当时开会 , 大会议室里挤满了导演、舞美、灯光道具等一众工作人员 , 张艺谋就坐在会议室一端 。
雅典奥运闭幕式出师不利 , 张艺谋顶着压力当选开幕式总导演 , 他必须一鸣惊人 , 否则可能再无翻身之地 。
于是 , 张艺谋几乎是“被迫”语不惊人死不休 , 大量地用新招、奇招、怪招冲击着节目组的认知 。
“只要这招你没见过 , 就ok 。 ”在面对质疑时 , 张艺谋如是说 。
然而 , 他的许多想象在技术层面几乎难以实现 。
以为后世留下盛名的“活字印刷”节目为例 , 如何调度近千名部队战士 , 让他们能够按节奏和规律操作手中的道具?排练需要怎样的流程?整体舞台效果如何保证?
元宇宙创新者1:概念爆火后,才被世界看到的图形学大牛们
文章图片
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活字印刷》
没人给找到解答方案时 , 大家就纷纷看向北理工团队所在的技术组 。
丁刚毅所在的团队 , 用大型系统仿真的技术 , 为演出做规划 , 并给出排练方案 。
“我们给每个战士都发了一个表 , 告诉他们音乐到达某个拍子的时候 , 做怎样的动作 。 ”
宋震后来还参与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国庆70周年阅兵等重要活动的系统仿真工作 。
以这样的技术 , 宋震在北电高精尖主做仿真与虚拟拍摄(即在演员不在场的情况下 , 让导演能够预先看到想要的效果) , 而翁冬冬则是在VR方向着力更多 , 主做沉浸式叙事 。
翁冬冬 , 1979年生人 , 比宋震小6岁 , 是北理工出身的博士 , 早在学校里就与他有交集 , 两人认识有十年以上 。
元宇宙创新者1:概念爆火后,才被世界看到的图形学大牛们
文章图片
翁冬冬
在于雷峰网聊天时 , 两人互称“老师” , 学者气十足 。
翁冬冬在北理工是学XR技术出身 , 师从前文提到的王涌天 , 师兄弟都主攻光学硬件开发 , 而翁则是王涌天门下的“少数派” , 主做XR应用 , 偏向系统开发 。
翁冬冬早年就热衷创业 , 他想把手里的学术优势 , 转化成在商场上的成功 。
“如果完全做学术 , 技术快就会脱离产业界 , 那么学术基本上也就没得做了 。 ”翁冬冬说了自己的想法 。
选择创业项目 , 翁冬冬选择了“大型模拟器” 。
曾经 , 他的团队与环球影城差点达成合作 , 只不过阴差阳错之间擦肩而过 , 6年的心血毁之一旦 。
宋震、翁冬冬、张心欣和北电高精尖的同袍们时常聚餐交流 , 从各省驻京办吃到各国风味美食 , 时常还爱喝两口小酒 , 把同事们的口味养得很刁 , 宋、翁二人和张心欣也逐渐熟识 。
宋震长张心欣十几岁 , 颇有“老大哥”风范 , 帮助张心欣快速地融入了国内学术和产业圈 。
张心欣离开北京 , 远赴深圳后 , 宋震还一直对张心欣照顾有加 , 张心欣公司的天使轮投资 , 就是宋震帮忙从中牵线搭桥 。
“宋老师是个纯碎的人 , 他不吝把身边的资源介绍给别人 , 他只关心事能不能成 。 ”张心欣向雷峰网说道 。
在北电高精尖工作的时候 , 宋震和翁冬冬始终走在学术和技术的前沿 , 也更能洞见虚拟世界尚存的不足 。
回忆起创业的初心 , 宋震说:“那时我们就都发现 , 虚拟世界里的‘人’做的不够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