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博世量产L2/3,文远知行开辟自动驾驶新战场( 三 )
而根据汽车之家与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智能汽车发展趋势洞察报告》中显示 , 随着关键零部件成本持续下降 , 叠加产业环境成熟和科技不断进步 , 预计到2025年 , 中国L2及以上智能驾驶汽车销售量将破1000万辆;而德讯证券等机构也预测L2/3等级自动驾驶渗透率也将提升至50%左右 。
数据显示市场增速很快 , 但时间窗口也有限 。 对创业公司来说 , 需要尽可能多的扩大规模才能在后期取胜 。
自动驾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软件层面 , 与其在自己不熟悉的对接车企、系统集成、功能测试等方向耗费时间 , 还不如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软件开发层面 , 将剩下的事交给专业公司来做 , 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
韩旭对此也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 他向车东西直言 , “我们在工程化、量产化上依旧还有很多的不足 。 而这些都是博世非常擅长的 , 也是我们需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 ”
由此可见 , 文远知行携手博世进入量产自动驾驶市场 , 对其自身来说是一种非常合适且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 , 同时也为行业开创了一种新的发展范式 。
但接下来问题又来了:博世作为全球最大的Tier1企业 , 其不仅自己有多种自动驾驶业务 , 同时还投资了多家自动驾驶公司 , 其为何偏偏选择了文远知行来合作打造量产自动驾驶系统呢?
毫无疑问 , 文远知行自身在技术和商业化上的成绩肯定是决定性因素 。
文章图片
▲文远知行无人小巴在黑河测试
文远知行通过在L4领域的多年技术积累 , 软件和解决方案已经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全场景、全天候的覆盖 , 包括隧道、桥梁、高速公路、夜间、大雨等各种各样的天气状况 。 并且 , 文远知行还在黑河和阿布扎比两个极寒、极热的地方进行了全球首例极限气候的自动驾驶测试 。
目前文远知行的自动驾驶里程已经超过1100万公里 , 测试运营覆盖全球十几个城市 , 并且落地场景覆盖了Robotaxi、无人小巴、无人物流车和环卫小车 。 可以说 , 文远知行的商业化路径已经非常丰富 。
另一方面 , 韩旭向车东西表示 , 博世和文远知行实际上已经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 。 甚至从文远知行创业之初 , 就已经是博世孵化器里面的一个成员 , 而双方的正式合作洽谈则从去年开始 。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 , 文远知行刚刚完成的D轮融资中 , 博世就是领投方之一 。 可以说 , 经过长期的交流与观察 , 文远知行才最终拿下了这个重磅合作伙伴 。
三、双线并行多场景落地才是真的稳
如果把自动驾驶行业比作马拉松 , 那么刚刚过去的这前几年其实相当于是起跑阶段 , 行业内的各家发展速度虽然看似有慢有快 , 但实际上整体都处于比较早的阶段 , 后面的路其实还很长 。
经历了招兵买马、攻克技术难关的阶段 , 接下来各家比拼的就是耐力——简而言之就是谁能更好地平衡商业化和技术研发之间的关系 , 谁就能存活下来 。
文章图片
▲文远知行的国内首款L4级自动驾驶轻客
成立5年以来 , 文远知行一直在打磨自己的L4级无人驾驶技术 , 此前就已形成了Robotaxi+MiniRobobus+Robovan+RoboStreetSweeper产品矩阵 , 涵盖网约车、随需公交、同城货运和智能环卫等多个场景 , 本身已经有了非常丰富的商业化路径 。
2019年11月 , 文远知行就已经在广州推出全国首个全面对外开放的Robotaxi运营服务 。 2020年6月 , 文远知行的Robotaxi服务更是上线高德打车平台 , 进一步方便了用户的出行需求 。 截至目前 , 文远知行的Robotaxi服务已在全球5个城市落地 , 商业运营区域覆盖总计超过340平方公里 。
- 已开启量产准备 集度启动首款车量产模具铸造
- 小米科技|雷军最后一大战!小米造车团队规模已超1200人 2024年量产
- 闪存|最先进28nm工艺 国产eMMC 5.1主控量产:千元机大喜
- 博世中国与文远知行达成战略合作,推进高阶智能驾驶加速落地
- 汽车机器人量产近了 集度启动量产模具铸造工作
- 距离小米宣布造车|坚持2024年量产!小米总裁:造车团队规模已超1200人
- 半导体|网传三星将比台积电早量产3nm制成12英寸晶圆
- 易航智能NOA量产上市,成本低于1万元,年内量产全场景L2
- 微头条|无脑操作微头条“练字计划”,利用软件可批量产出内容
- 近日举行的SID2022展会上|全球最大可量产笔记本in-cell触控屏5月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