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入局咖啡,潮能力大于钞能力( 三 )


服饰和餐饮均具时尚感 , 潮牌服饰和网红餐厅 , 都是社交媒体的常客 。 体育生转行卖咖啡当然缺乏说服力 , 但艺术生似乎天然就有烹调咖啡的气质 。 从“中国李宁”到“LI-NING1990” , 从门店到时装周 , 近年来李宁的时尚感 , 正逐渐替代运动范 , 成为其品牌的主调性 。
检验品牌时尚度的标尺 , 是它能否做到“万物皆可卖” , 像藤原浩那样成为“盖章机器” , 甚至像supreme那样卖砖头 。 玩潮多年 , 如今李宁终于携潮变现:今年4月李宁买下知名NFT无聊猿的#4102号 , 借助IP打造线下快闪店和服装产品 , 此前与《国家宝藏》联名推出鞋靴 , 与车企长安旗下的UNI品牌 , 手机厂商OPPO旗下realme品牌进行联名 , 以其设计风格改造汽车和手机等工业品 , 李宁已然走上了“国产盖章王”之路 。
如今下场卖咖啡 , 将其icon盖在咖啡杯上 , 同样不会令人感到突兀 。 从这一角度来说 , 咖啡的主流用户仍是大城市里的年轻人 , 喝咖啡 , 仍称得是一种潮流 。 李宁也能通过一杯又一杯的咖啡 , 贩卖其年轻而时尚的品牌调性 。
李宁入局咖啡,潮能力大于钞能力
文章图片
LI-NING1990咖啡: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宁咖啡”的挑战从任意消费送一杯 , 到主动掏钱买一杯 , 想象或许很美好 , 但其间的路并不好走 。 门店广泛分布于各大城市商场优质地段 , 这是李宁卖咖啡的想象力 , 但也是挑战 。
从连锁咖啡品牌 , 到独立咖啡馆 , 大城市咖啡业态随处可见 。 逛李宁门店 , 路过时顺手买一杯 , 这样的消费场景能否成立仍有待验证——如今在城市商圈内任意街头巷尾都分布着个几家甚至十几家咖啡、奶茶店 , 有些就在李宁门店的边上 。
为什么不买星巴克、瑞幸、麦当劳的麦咖啡?这几家品牌联合起来的门店规模 , 远超李宁 , 7000余家门店并没有如想象中般有优势 。
而目前宁咖啡试水期的品质 , 也不见得具有竞争力 。 以咖啡机为例 , 平价如麦咖啡 , 其配置的咖啡机为金巴利M100 , 价格在10万元级 , 高于此前李宁部分门店配置的格米莱咖啡机 。 至于近年始终处在紧缺、涨价状态的咖啡豆 , 新玩家李宁恐怕也没有雀巢、星巴克、瑞幸等大咖有话语权 。
天猫冲调类目运营小二之前在接受「电商在线」采访时表示 , 开咖啡馆需要具备很强的前端供应链、咖啡师培训管理、消费者口味研究及门店客群选择等能力 。 宁咖啡当然可以加码品质 , 往精品咖啡店路线探索 , 但这是重成本模式 , 何况对李宁来说 , 这一路线还涉及对门店自有格局的改造 , 可谓大开大合 。
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采访时表示 , 李宁与第三方品牌合作能够降低成本 , 更好地打开当下局面 , 但这样就无法大规模地向消费者传播其文化 。 这好比中石化易捷与连咖啡的合作模式 , 但对现金流健康 , 营收规模创新高的李宁来说 , 单纯赚杯咖啡钱 , 恐怕吸引力不大 。
在一些媒体的表述中 , 李宁卖咖啡 , 铺开就是7000家 , 这当然是极具诱惑的行业前景 , 但媒体对其的想象 , 与实际的落地是两码事 。 目前咖啡业务的推进速度并不快 , 局限于为数不多的如北京芳草地购物中心的LI-NING1990门店 , 李宁厦门中华城旗舰店等城市核心店铺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曾实地探访李宁西单大悦城店、李宁王府井大街丹耀店等多家门店 , 店员对宁咖啡一概不知情 。 李宁既不会 , 也无法像蜜雪冰城咖啡、中石油“好客咖啡”那样迅速铺量 , 毕竟其主营业务服装配饰 , 不如奶茶和零售便利店与咖啡的融合丝滑 。 短期内 , 宁咖啡或仍将处于小范围试验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