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入局咖啡,潮能力大于钞能力( 二 )
艾媒咨询数据 , 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3817亿元 , 预计行业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 , 2025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
《2022年线上咖啡趋势洞察》数据 , 咖啡行业人均杯数从2018年的5.2杯 , 提升至2021年的7.9杯(以年为时间单位) , 预计2022年将达到8.8杯 。 同时 , 每周消费咖啡的消费者占比超6成 , 每天消费咖啡的消费者近2成 。
线上咖啡销售额五年来提升了350% , 如隅田川、三顿半、永璞等新品牌借助天猫等电商平台迅速成长 , 如今在电商平台已积累百万乃至数百万级粉丝规模 , 销售额从千万级跃升至亿级 。
线上咖啡市场也趋于细分 , 在天猫上搜索“咖啡” , 分类从传统速溶 , 到冷萃、冻干、挂耳 , 还有满足一定仪式感的手冲研磨咖啡、胶囊咖啡等 , 适配办公室、户外露营、旅行、居家等多个场景 。
新锐品牌Manner正在走出上海 , 2022年3月8日-10日在新一线城市如杭州、苏州等齐开超200家新店 。 瑞幸2021年销售额达79.7亿元 , 较2020年接近翻倍 , 远超喜茶、奈雪、古茗等奶茶品牌 。
文章图片
《2022年线上咖啡市场趋势洞察》
当然 , 咖啡的热度无需数据立证 , 已经肉眼可见:路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端着咖啡的打工人 , 手中的杯子 , 从千篇一律的星巴克 , 正逐渐丰富;社交媒体上 , 有无数的精品咖啡店探店视频 , 新品测评视频 , 咖啡元素正成为时尚达人们的“出片必备” 。
曾经的“新消费” , 已然照进现实 。
为“潮能力”加码关于宁咖啡 , 李宁官方曾向《财经网》回应:李宁一直致力于从“运动体验”、“产品体验”和“购买体验”三个维度打磨和提升 。 在店内提供咖啡服务 , 是李宁针对零售终端消费体验环节的一次创新尝试 。
通过咖啡提升消费者体验和服务 , 类似于汽车4S店的午餐 , 肯德基的小玩具 。 但当李宁为其独立注册商标对之品牌化时 , 宁咖啡恐怕不会止步于消费者体验 。 何况体验感是模糊的价值 , 任何业务创新 , 一定要指向更明确的结果 。 对宁咖啡而言 , 可能是业务增收 , 和时尚心智加码 。
消费送咖啡是第一步 , 借助咖啡做零售 , 以高频消费带动低频消费 , 或许是宁咖啡的畅想 。 尤其当单店营收效率见顶、毛利率空间有限时(最新年报数据 , 李宁2021年整体毛利率53% , 已高于耐克的46.6%) 。
服装、时尚品牌借助餐饮拓展门店的业务外延 , 其实早有先例 。 杭州有家叫银盐的网红买手店 , 其业态是各色品牌的服饰、手办 , 配套精品咖啡和甜点;因Polo衫而广为国内消费者熟悉的品牌RalphLauren , 2021年在北京三里屯开出了一家配套Ralph'sCoffee的三层门店 , 提供咖啡、甜点和服装配饰的一站式服务 。 事实上从1990年开始 , Ralph'sCoffee即已在纽约、伦敦、香港、东京等地陆续开店 。
文章图片
RalphLauren一楼卖咖啡 , 二楼卖衣服
对RalphLauren、李宁们而言 , 餐饮带来的单店增收无非:走过路过喝杯咖啡 , 顺便逛逛店内新品 , 说不定就相中眼 , 因一杯咖啡而掏腰包买了一件定价千元的衣服;或在店内逛累了 , 买杯咖啡 , 买点甜点吃个下午茶 。
单卖一杯咖啡不亏 , 带动其它业务血赚 。 这方面本地生活平台们有发言权 , 如饿了么和美团 , 其高频低客单价的外卖业务 , 已被验证是旗下低频高客单价如酒旅、美发业务的流量抓手 。
另一方面 , 跨界做咖啡 , 也是李宁对其“潮能力”的加码 。
- 李宁跨界,醉翁之意不在“咖啡”
- 小米科技|联想和小米或将再起纷争,除了抢处理器首发之外,小米也入局512G
- 天猫|李宁搅入咖啡市场,但这批创业者早已在天猫“抢跑”
- |疫情过后,哪些行业会爆发?趁早入局,赚得盆满钵满
- 【黑马早报】贝壳被曝将裁员称作重生;李宁开7000家店卖咖啡;知网称正在反思,择机公开整改措施
- 中国移动|?中国广电借用中国移动网络,快速入局,进攻目标是电信和联通
- 门店近6000家的李宁,能成为万亿咖啡市场的新黑马吗?
- 咖啡|李宁开始卖咖啡了 全面铺开7000多家:中石化、邮政、狗不理包子等早已入局
- 国内电动车充换电市场内已有不少厂商入局|国内首个电动车充换电规范即将实施!换电或成电动车未来大势
- 京东App增设新入口「京东新百货」,将入局线下店|36氪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