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互联网职场协议陷阱

|警惕互联网职场协议陷阱



\"那些看似职场馈赠的福利 , 其实暗中早已经标好了价码 。 判断形势和风险 , 平衡能力和欲望 , 是职场人的必修课 , 也是避免陷入泥潭的唯一法则 。 \"
撰文 | 夏文欣
人的一生 , 有很多约束 。
很多人的第一份正式书面约束 , 可能都与职场相关 。 比如 , 参加校外实习需要签订实习协议 , 毕业需要签订毕业生就业三方协议 。
互联网职场协议更加司空见惯 , 期权授予协议、股权激励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等 。 这些协议 , 为员工带来福利权益不假 , 但绝不是免费的午餐 。 有多少人从头到尾认真看过自己签下的协议内容?
前段时间的一件事情 , 让职场人翻看过去签下的协议 , 重新审视是否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 。
一位腾讯员工在2021年3月 , 向公司申请了「安居计划」并签订协议 , 获批贷款50万元 。 合同约定贷款期限为6年 。 但是一年后 , 劳动合同到期 , 腾讯不再续约 。 这时面临离职前还清全部贷款的问题 。
这个事件的核心就在于 , 其中对还款的约定 。 这位员工重新确认协议后知道 , 如解除劳动合同后不能按时还清贷款的 , 违约金为每日万分之十 。 这是他之前没有在意的条款 。
安居计划在互联网公司并不普及 , 所以也许很多打工人没有亲身体会 。 但竞业协议、期权协议甚至落户协议等约束 , 广泛分布在各个大厂 。
一纸约定的背后 , 就是一种人生 。
「有时候避雷要靠运气」
齐祐腾 腾讯员工
我承认自己是腾讯「安居计划」的受益者 , 每一步都充满了运气的成分 。 但如果你问我 , 借了安居贷买房真的安心吗?当然不是 。
2013年 , 我以应届生的身份入职腾讯 , 每个月的薪资大约是1万元左右 。 当时深圳的房价是3万一平 。
母亲常对我说:「不管在哪里讨生活 , 都得想法子先安个窝」 。 在她的催促之下 , 我很早就有了购房的想法 。
「安居计划」最早是腾讯于2011年推出的员工购房借款福利政策 。 最初设定的免息借款额度上限分为30万元和20万元两档 。 工作满3年、符合条件的腾讯员工均可申请 , 而且无需提供实物担保 。
之后这项福利政策持续迭代优化 。 2015年安居借款额度提高至一类城市50万元、二类城市25万元 。 2019年腾讯调低「安居计划」门槛 , 入职2年、绩优者1年即可申请 。 2021年又推出了「安居计划Plus方案」 , 加上新增的Plus借款额度 , 员工最高可以申请到90万元免息借款 。
我是在2016年申请的「安居计划」 。 工作刚满三年 , 我眼见深圳的房子是一天一个新高价 , 这时候我月入两万 , 房价也高达每平米五六万 。 慌乱之下 , 我决定买房 。
经过漫长的讨价还价 , 房子最终交易价格定在400万元 。 父母为我把老家唯一的房子卖掉 , 加上全家人的积蓄 , 勉强凑够首付 , 我还需要贷款200万 。
我算了一笔账 , 按照房产中介所说 , 当时房贷利率折后差不多是4.3% , 选择30年本额等息还款 , 本息合计要还356万多 。
但如果我有50万免息的安居贷呢?那银行贷款就只需要150万 , 同样的情况 , 本息合计总共是267万左右 。 再加上50万的安居贷 , 一共要还317万 , 比之前足足省了39万 。 这样的诱惑 , 真的很难有人不心动 。
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向公司申请了「安居计划」 , 签订了安居贷协议 。 前不久 , 我还了最后一笔安居贷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