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维生素|化学老师下海创业维生素,一年赚10万元

说起维生素|化学老师下海创业维生素,一年赚10万元
文章图片
说起维生素 , 大家想起的可能是21世纪金维他、安利纽崔莱等保健品 。
实际上 , 维生素除了用在保健、医药等领域外 , 更大的应用场景是饲料 , 特别是猪饲料 。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 , 维生素产品(含氯化胆碱)在饲料畜牧、医药化妆品及食品饮料等领域的应用分别占70%、15%、15% 。
在国内维生素领域有一个行业“隐形龙头”——浙江新和成 , 根据其4月15日发布的2021年财报 , 公司2021年营收为147.98亿元 , 同比增长43.47%;净利润为43.24亿元 , 同比增长21.34% 。
过去33年间 , 新和成从浙江绍兴一家回收废酒精为生的小作坊 , 成长为当前国内最大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下称VA、VE)生产商 , 同时也是世界四大维生素生产巨头之一 。
说起维生素|化学老师下海创业维生素,一年赚10万元】在这个过程中 , 公司创始人、化学老师出身的胡柏藩抓住多个机会 , 让新和成趁势崛起 。 按照截至今年4月29日的公司690亿市值计算 , 胡柏藩家族的身家目前达到了341亿元 。
说起维生素|化学老师下海创业维生素,一年赚10万元
文章图片
新和成也不是高枕无忧 。 维生素是一门极具周期性并高度垄断的生意 , 新和成从诞生之日起 , 还一直面临着巴斯夫等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和不断挑战 。
化学老师下海创业
维生素 , 顾名思义是维持生命的元素 。 这也是人和养殖动物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或饲料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 而每种维生素分别承担着各自特殊的功能 , 互不替代 , 但具有协同作用 。
比如我们熟知的维生素C治疗坏血病 , 维生素A适用于改善夜盲症等 。 在维生素家族 , 除了VA(视黄醇)、VC(抗坏血酸)外 , 还包括VE(生育酚)、VB7(又称生物素、VH、辅酶R)、VB3(烟酸)、VB5(泛酸钙)、VB9(叶酸)等等 。
在人类历史上 , 第一个将维生素产业化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药企巨头罗氏 。 上世纪70年代 , 罗氏的维生素在全球市场份额高达50%至70% 。 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 , 1989年 , 罗氏与一众药企曾组成“维C垄断联盟” 。
而新和成正是诞生在这一背景之下 , 不过一开始新和成做的并不是维生素这门生意 。
说起维生素|化学老师下海创业维生素,一年赚10万元
文章图片
1988年 , 毕业于浙江省绍兴师范专科学院化学系的胡柏藩已经在新昌县的一所职业中学当了近7年的化学老师 。 彼时 , 26岁的他正准备考研继续走学术之路 。
当时 , 他所任教的职业中学 , 面临着经济的困境 , 校长有了校办工厂的想法 。 1989年 , 在众多教师的支持下 , 胡柏藩成为校办工厂“新昌县有机化工厂”的主要负责人 , 拿着10万的启动资金 , 担起创业重任 。 至此 , 本有望成为科研大拿的胡柏藩的人生走向另一番不同的方向 。
既然是化学老师出身 , 胡柏藩一行人从最简单的回收废酒精开始创业之路 , 通过把制药厂排放的废酒精重新分离 , 生产出酒精产品 。 仅一年时间 , 化工厂就赚得了第一桶金10万元 。
厂子起步之后 , 胡柏藩决定去上海的工厂学习经验 , 他参观了上游制药企业 。 这次学习让他大受震撼 , 原来一位药厂车间主任告诉他:“药厂的一些产品每吨能卖10万元、50万元 , 甚至200万元 , 相比之下 , 酒精厂年赚10万元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 ”
像胡柏藩这样的浙商 , 正是凭借敏锐的洞察力 , 抓住稍纵即逝的信息和机遇 , 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 在与客户的交谈中 , 胡柏藩了解到一个信息:抗生素原料药氟哌酸(诺氟沙星)中间体“乙氧甲叉”市场一片空白 , 国内没有企业能够生产 , 药厂全部依靠进口 , 而且价格非常昂贵 , 要10万元一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