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分析|「九号公司」要给室内配送机器人做“减法”,首次公开官方价格“卷”至两万元以下

作者|韦世玮
**
当我们回溯服务机器人商业化的发展 , 这场疫情无疑给这一产业的商业化进程摁下了加速键 。
焦点分析|「九号公司」要给室内配送机器人做“减法”,首次公开官方价格“卷”至两万元以下】资本热情足以印证服务机器人的激进式成长 , 据行业统计数据 , 2021年服务机器人领域相关融资事件113起 , 总金额超440亿元 , 其中更是出现了如达闼科技的超10亿元B+轮融资 。 相比之下 , 2020年我国服务机器人行业融资事件虽有121起 , 但融资金额为112.9亿元 , 不到2021年的三分之一 。
客观环境带动行业发展的背后 , 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AI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也推动着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
据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数据 , 2016-2020年 , 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从43亿美元(约281.8亿人民币)增长至94.6亿美元 , 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1.79% , 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201.8亿美元(约1322.5亿人民币) 。
一面是疫情推动下资金快马加鞭地涌入 , 一面是技术成熟加速产业创新与技术融合 , 服务机器人产业一片欣欣向荣 。 但我们抛开资本热度冷静地审视这一行业 , 尤其是站在终端客户的角度 , 疫情压力下 , 他们愿意花多少试错成本去变更原有的生产方式?服务机器人究竟能带来多少“降本增效”的优势?
一家要想成功的公司从来不是站在用户的对立面 , 在这个现实问题下 , 九号公司给出了一个新解决方案 。 4月26日 , 九号公司瞄准室内配送场景推出了两款机器人产品——九号飞碟送物机器人和九号饱饱送餐机器人 , 并公开官方指导价格 , 均为19,999元起 。
产业风口再度涌起 , 这次服务机器人面临的不仅仅是商业化战略的变革 , 更需要思考资本热度和疫情风平浪静后 , 如何延续其价值与生命力 。
焦点分析|「九号公司」要给室内配送机器人做“减法”,首次公开官方价格“卷”至两万元以下
文章图片
九号机器人新推出的两款室内配送机器人产品
01、撕掉“电动平衡车”标签 , 将配送机器人核心价值回归“送物”在外界看来 , 这家以电动平衡车起家的公司 , 从2014年成立机器人BU起就在努力摆脱身上的标签 , 尤其是2020年九号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当天 , 敲响A股上市鸣锣的不是创始团队 , 而是九号配送机器人方糖S2 。 九号机器人在室内配送领域的商业化 , 也在这鸣锣声中加速落地 。
在此之前 , 九号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 , 一是在2018年推出了第一代“Segway配送机器人S1” , 并和美团、饿了么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 正式进入终端配送领域 。 二是在2019年发布配送机器人九号方糖S2和室外配送机器人X1 , 同年进入以酒店为代表的室内配送场景 , 开始正式进入规模化商用 。
但与其他以服务机器人起家的垂直赛道玩家相比 , 九号公司该如何在技术和市场策略上打出差异化?针对这一问题 , 九号机器人产品总监在媒体采访中告诉36氪 , 公司与其他玩家相比有三点显性优势:
一是机器人导航技术 。 “我们在这方面的研发技术不只是解决了0-1的问题 , 更是有和没有的问题 , 让机器人导航技术足以商业化落地的程度 。 ”他说 , 这是公司从2014年开始正式系统化研发机器人多年积累的结果 。
二是机器人的硬件属性 。 他认为 , 目前机器人市场年产量多达千级 , 在这个产量下制造出的产品并不经济划算 , 因此九号机器人针对这点做了大量深耕 , 此次也推出两款室内配送机器人产品来满足市场对机器人的性价比诉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