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基因编辑技术,最后一块拼图补齐

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IBS)基因组工程中心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因编辑平台 , 称为类转录激活因子效应相关脱氨酶(TALED) 。 TALED是能够在线粒体中进行A到G碱基转换的碱基编辑器 。 这一发现是长达数十年治愈人类遗传疾病之旅的结晶 , 而TALED , 也被认为是基因编辑技术中最后缺失的一块拼图 。 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细胞》杂志上 。
“基因剪刀”的魔力与缺憾
从1968年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的发现、1985年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发明到2013年CRISPR介导的基因组编辑的示范 , 生物技术的每一个新突破发现都进一步提高了操纵DNA的能力 。 特别是 , 新近开发的CRISPR—Cas系统(“基因剪刀”)允许对活细胞进行全面的基因组编辑 。 这为通过编辑人类基因组中的突变来治疗以前无法治愈的遗传疾病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
虽然基因编辑在细胞的核基因组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 然而 , 科学家们在编辑拥有自己基因组的线粒体方面并不成功 。 线粒体 , 即所谓的“细胞的动力室” , 是细胞中的微小细胞器 , 充当能量产生工厂 。 由于它是能量代谢的重要细胞器 , 如果基因发生突变 , 则会导致与能量代谢相关的严重遗传疾病 。
韩国IBS基因组工程中心主任金镇秀解释说:“由于线粒体DNA缺陷 , 出现了一些非常严重的遗传性疾病 。 例如 , 导致双眼突然失明的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是由线粒体DNA中的简单单点突变引起的 。 ”另一种线粒体基因相关疾病包括伴有乳酸性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的线粒体脑肌病 , 它会缓慢破坏患者的大脑 。 一些研究甚至表明 , 线粒体DNA异常也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肌肉萎缩症等退行性疾病的原因 。
线粒体DNA可以编辑了
线粒体基因组遗传自母系 。 线粒体DNA中有90个已知的致病点突变 , 总共影响至少5000人中的1人 。 由于向线粒体递送方法的限制 , 许多现有基因组编辑工具无法使用 。 例如 , CRISPR—Cas平台不适用于编辑线粒体中的这些突变 , 因为引导RNA无法进入细胞器本身 。
“另一个问题是缺乏这些线粒体疾病的动物模型 。 这是因为目前不可能设计出创建动物模型所需的线粒体突变 。 ”金镇秀补充道 , “缺乏动物模型使得开发和测试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变得非常困难 。 ”
因此 , 编辑线粒体DNA的可靠技术是基因组工程的前沿领域之一 , 为了征服所有已知的遗传疾病 , 必须探索这一前沿领域 , 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多年来一直在努力使其成为现实 。
2020年 , 由美国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刘如谦领导的研究团队创建了一种新的碱基编辑器 , 名为DddA衍生的胞嘧啶碱基编辑器 , 可从线粒体中的DNA进行C到T转换 。 这是通过创造一种称为碱基编辑的新基因编辑技术来实现的 , 该技术将单个核苷酸碱基转化为另一个碱基而不会破坏DNA 。 但是 , 这种技术也有其局限性 。 它不仅仅限于C到T转换 , 而且主要限于TC基序 , 使其成为有效的TC-TT转换器 。 这意味着它只能纠正90个已确认的致病性线粒体点突变中的9个 , 也就是10% 。 长期以来 , 线粒体DNA的A到G转换被认为是不可能的 。
研究第一作者赵兴义说:“我们开始思考克服这些限制的方法 。 因此 , 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TALED的新型基因编辑平台 , 可实现A到G的转换 。 我们的新碱基编辑器极大地扩展了线粒体基因组编辑的范围 。 这不仅可为建立疾病模型作出巨大贡献 , 还可为开发治疗方法作出巨大贡献 。 值得注意的是 , 其在人类mtDNA中能够进行A到G的转化可纠正90种已知致病性突变中的39种 , 约为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