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2022,中国互联网云厂商走到哪了?

中国互联|2022,中国互联网云厂商走到哪了?

文章图片




中国互联网云厂商未来或许会走出“半个AWS(重运营)+Oracle+Saleforce”的模式 。

作者|斗斗
编辑|皮爷
出品|产业家

“中国互联网云厂商未来或许会走出‘半个AWS(重运营)+Oracle+Saleforce’的模式 。 ”一位行业人士告诉我们
2022年 , 中国互联网云厂商的路不好走 。
最明显的信号来自人员调整 。 伴随着外部环境的愈发收紧 , 国内互联网云厂商在TO B业务上的发力越发收紧 , 与之同步的是各个大厂或多或少都陷入了裁员风波 。
“阿里云中国区总裁任庚(M6)将离职 , 该职位由阿里云中国区副总裁黄海清接任 , 统管中国16个战区 。 ”
不仅阿里云 , 腾讯云、华为云等也都在不断将触角收缩回自己原本的主营业务 。 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 , 互联网企业都在重估TO B业务——重估的重点在于需要在TO B业务上花几分力?以及之前的TO C打法是否还可以延续?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 , 国内各个云厂商保持了高速且亮眼的增长 , 这种从0到1的业务增速带来的是人员和资源的双向倾斜 , 从事业部的人员流入到企业高层在公开场合的屡屡站台 , TO B业务似乎已经成为大厂应对未来十年的另一个基本盘 。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 数据是最佳例证 。
一个大概的数据是 ,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 , 国内各个云厂商的增速就在迅速降低 , 这种降低不仅在TO B业务的营收层面 , 更在不同产业项目的推进速度上 。
比如阿里云 , 从2022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来看 , 其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9% , 增速首次跌破30%;腾讯云的业务合并在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中 , 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业务2021年一季度增速为47% , 但四季度下滑至25%;华为云同样如此 , 尽管其在政企市场有天然优势 , 但在各方面因素影响下 , 尽管其未公布季度收入增速 , 但其年收入增速已从2020年的168%下滑至2021年的30% 。
几个鲜明的问题是 , 中国互联网云厂商未来会怎么走?对于生态、自营以及业务上的发力 , 是否还会沿袭过去两年的大手笔?以及其在未来十年的中国数字经济中承担的角色到底应该是怎样?
短暂的修养调整之后 , 一个新的更良性的发展蓝图在缓缓开启 。
一、重估互联网云的“健康度”
中国云业务的“健康度”正在被重估 。
上世纪80年代 , 海外市场已经开启了信息化建设 , 2000年之后 , 数字化开始萌芽 , 2012年之后云转型开始 。 起步早、时间长 , 是其在全球占领高地的重要原因 。
也正是源于此 , 使得海外IT市场的产业标准化和成熟度高于国内 。
相比之下 , 2000年的中国市场信息化尚未走完 , 2016年以后政府、企业 , 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便被“拔苗助长”式地推向了以云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 。
于是 , 在不同产业基础下 , 市场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差异化 。 最为明显的是 , 不同的产业基础下还形成了不同的IT支出结构 。
一组国际研究机构Gartner 2022年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IT支出结构中 , 硬件占31%、服务占15%、软件占4% 。 而从全球IT支出结构来看 , 硬件占比19%、服务占比28%、软件占比14% 。
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 , 中国市场由于整体处于云转型的中前期 , 硬件厂商市值、营收普遍高于软件厂商 。 除了云厂商步伐相对较快 , 国内软件厂商的转型没有快速跟上 。
根据知名市场分析公司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2021年全球IT企业营收Top10的排名来看 , 仅有一家华为位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