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知乎的理想国与紧箍咒

【知乎|知乎的理想国与紧箍咒】知乎|知乎的理想国与紧箍咒

文章图片



精英路线与大众路线的取舍 , 一直是内容生产者困扰的主题 。 从油墨印刷时代到互联网平台化时代 , 鲜有能够做到完美平衡的案例 , 知乎亦然 。
4月22日 , 知乎正式挂牌港交所 , 开盘价24.3港元较32.06港元的发行价下跌24.2% 。
开盘即破发 , 这并不意外 。 在前后仅仅13个月的时间里 , 知乎连续登陆两大海外重要资本市场 , 并成为今年首家在纽交所和香港双重上市的互联网公司 。 连日来 , 与上市消息齐飞的 , 是知乎接连不断的负面传闻:裁员、视频业务受挫、资深用户逃离、内容脱节……
很多人认为 , 知乎今日的窘境是因为偏离了原本的精英化路线 。 但只要仔细看一下创始人周源过去这些年的表态和动作 , 就能看出 , 知乎一直就在同一条既定路线上 , 只是这些年在变现上有些急于求成 。
这个过程如果说有什么失误的话 , 大概是没有预见到移动短视频这个今天改变人们获取信息方式的媒介形态 。

1 咖啡馆里的君子2007年 , 苹果发布了第一代iPhone 。 这个事件对于中国科技圈 , 具体产生了多少影响恐怕难以计数 , 比如知乎的诞生与它有直接的关联 。 知乎的联合创始人张亮 , 当时正在《环球企业家》杂志做总编助理 , 作为第一代果粉 , 他发起了一个群体博客apple4us 。
这个博客很快成为果粉集中营 , 聚集了一群对iPhone感兴趣的各业人士 。 他们每天讨论关于苹果的各种问题 , 从平板手机的未来畅想到LED显示屏的替代方案无所不包 。
在这个博客上 , 每个人都能基于自己的专业给出其中一部分见解 , 没有人能把这个全新的“物种”讲述清楚 。 但由于粉丝够多 , 热情也高 , 把这些答案都串联起来 , 好像就成了一个有模有样的全新研究 。
周源也是这个群组里的讨论者之一 , 而且他正在考虑创业 。 出生于贵阳的周源 , 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上海一家软件公司 。 但码农的工作并不适合他 , 投资人李开复回忆起对周源的第一印象是“文艺青年” , 很浓的书生气质 。
放弃了上海的码农工作后 , 周源去读了研究生 , 毕业后以软件工程硕士的学位进入《IT经理世界》杂志社担任记者 。
2006年至2008年 , 正是中国纸媒全面面对互联网媒体冲击 , 开始走向拐点的年代 。 周源在当了3年记者后 , 决定离开这个困顿中的行业去自主创业 。
2010年 , Facebook 前 CTO 做出了一款名叫 Quora 的产品 , 吸引了很多硅谷科技创业者入驻并分享知识 , 上线仅三个月就取得了高达 8600 万美元的估值 。 彼时 , 已经连续创业失败两次的周源去找张亮吃饭 , 聊起这家硅谷公司 , 一下就想出它和 apple4us 的共通点 。 两人一拍即合 , 决定创办知乎 。
2010年 , 知乎诞生 。 做杂志社出身的两位创始人 , 想法非常文艺 , 他们决心把知乎做成一个规模空前的虚拟咖啡馆 , 各色人等往来穿梭 , 或聆听或高谈阔论 。 “君子之交 , 和而不同 。 ”
诞生之初 , 知乎也事实如此 。 行业大佬、社会精英纷纷齐聚于此 , 如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都聚集在知乎上 。 他们在社区内创造了大量的干货内容 , 专业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更多的人慕名而来 。
这是一个不仅文艺而且浪漫的做法 。 但在反对者看来 , 当一个咖啡馆聚集的人太多 , 咳嗽打喷嚏 , 甚至是小声嘀咕的声音就会盖过精心准备的高谈阔论 , 杂音成为主流 , 知识营养被大幅度稀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