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餐饮集团前CEO苏敬轼:大多数失败的企业,年初定目标鸡飞狗跳,年终考核斤斤计较( 二 )
文章图片
【中国最牛餐饮集团前CEO苏敬轼:大多数失败的企业,年初定目标鸡飞狗跳,年终考核斤斤计较】决策的关键——积累“Know-how”除了竭力克服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外 , 想要又好又快地做出正确决策 ,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点,就是持续地建立和积累Know-how 。 很多时候 , 你有多少Know-how , 就有多少成功率 。 什么是Know-how?这个词不太好翻译成中文 ,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门道”或者“诀窍” , 它可以让决策成功的概率变得非常大 。 甚至于这件事情你还没有去做 , 就有八九成的把握能取得成功 。 但需要注意的是 , 真正的Know-how不是那些随处可见的信息 , 它是不断总结和提炼出来的 。 比如 , 你最近雇了一个人 , 他有20年的工作经历 , 你想靠他来做出一些成绩 , 这不叫Know-how , 只能说他有一些历史经验 。 至于他能否胜任 , 没有十足的把握 。 那该怎么总结和提炼Know-how呢?这需要群策群力 。 我们每个人的认知和学识都是有限的 , 在日常的工作中 , 要善于激发员工的思考能力 , 把一些好的想法整合在一起 , 形成Know-how , 然后再让员工把这些Know-how运用到自己的决策上 。 比如 , 企业内部可以成立几个决策委员会 , 每个委员会都请公司里对相关议题最有发言权的成员参与 , 听取部门或项目的报告 。 在报告的过程中 , 大家就相关的题目进行讨论 , 互相交流过去的经验 , 也探讨改变创新的可能 。 举个例子 。 肯德基之所以能够领先麦当劳不止一倍的店 , 与我们背后的开发能力有着很大关系 。 但在我刚接手中国业务时 , 肯德基的开发其实并不如人意 。 起初 , 由于缺乏经验 , 我让各个市场的总经理自己主导开店的决策 。 他们大部分人都在台湾麦当劳就职过 , 在开店方面都比我有经验 。 所以我是要人给人 , 要钱给钱 , 以为没什么问题 。 可没想到开出来的店并不理想 , 拿不到商圈里最好的位置 , 品牌也得不到最好的展露 。 还有绩效不好的店 , 给团队制造了很多困难 。 后来我才发现 , 开店其实是一门大学问 。 什么样的店是好店 , 该怎么去谈 , 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情 , 怎样才能最快的和物业、业主实现合作等等 , 这些都是需要思考和总结的 。 这之后 , 我决定带头建立自己的Know-how , 我们成立了一个开发委员会 。 每两个星期花一天的时间审议所有的开发决策 , 利用每一个不同的个案 , 搞清楚我们的总体策略和具体准则 , 比如城市规划、商圈进入和选址等等 。 然后再把这套策略培训开发人员 , 让他们知道如何按照策略主动出击 , 从而拿下重要的关键地址 。 此后我们开出来的店不仅投资回报好 , 而且由于分布合理 , 店面位置和形象好 , 也方便了顾客的光顾 , 提升了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 , 肯德基自然也就走进大家的生活中了 。 所以今天看到一些品牌烧钱扩张时也有些感慨 。 肯德基能够开这么多店 , 是因为我们在最初阶段就总结和梳理了成功开店的逻辑 , 再加上有品牌背书 , 融合的范围也比较大 , 它的背后其实有着很多因素 。 有些品牌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后 , 就急于开店 。 借助资本的力量 , 从100到200 , 200到500 , 然后奔着千家店的目标进发 , 可自身的能力却不见得有所增长 。 简单地认为只要复制之前的模式就可以了 , 忽视各地商圈和消费者之间的差异 , 结果就是一旦停止烧钱 , 这些花钱买来的流量也就随之消散了 。 当然 , 有人可能会说 , 我现在从300家店做到了3000家 , 我已经实现财富自由了 , 已经成功了 , 可以退场了 。 如果你对成功的定义就是这样 , 那也恭喜你 。 总结下来 , 有Know-how的公司 , 决策质量就好 , 成功的机会也会大很多 。 但再厉害的企业也必须不停地思考 , 不断更新、积累实时有效的Know-how 。 一句话总结 , 把对的事情找出来 , 再把它做对 。 你有自己的“恩情账户”吗?讲完决策这个“道” , 接下来再聊聊几个具体的“术” 。 这也是我在百胜中国时在用人、管理以及目标制定上的一些具体方法 。 1.所谓领导力 , 无非就是整合的能力关于领导力 , 市面上有各种解释 。 有人说远景很重要 , 也有人说站队很重要 。 但在百胜 , 我把它定义为整合的能力 。 什么意思?就是要善于充分挖掘人的长处 , 然后把大家的优势放在一起 , 该用的人就用 , 该授权的就授权 , 这也是对员工最大的尊重 。 但我也发现 , 很多管理者就是一会儿信 , 一会儿又不信 , 在这两端之间来回跑 , 最后自己累得不行 , 事情也没办妥当 。 这一点 , 我再讲个故事 , 相信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 我第一次去美国大峡谷的时候 , 看见有人骑骡子下峡谷 , 就依样画葫芦 , 也骑了个骡子 。 结果越走越害怕 , 总觉得随时会摔落山谷 , 小命不保 。 后来终于忍不住问了带队一句:“行不行啊?”带队回了我一句话 , 终生受用:“你放心 , 它比你还怕掉下去!”回到我们用人上来看 , 不也一样吗?你安排一件事 , 下属往往比你还努力地去做 , 在一些领域甚至比你更专业 。 所以我对任何工作的第一想法都是这个工作可以交给谁去做?后来发现 , 不是什么事情都必须我亲自去做 , 我也就可以专心思考那些更大、更远的事了 。 2.不断充值你的“恩情账户”“恩情账户”也叫情感账户(EmotionalBankAccount) , 指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在与自己有关系的人那里有一个账户 , 比如你的亲友、同事、下属等等 。 这个账户如果存款高 , 代表着我对他恩情重 , 那我找他做事 , 他自然乐意 , 也会尽力做好 。 但如果低 , 他可能理都不想理我 , 甚至还会拆我的台 。 反过来也是一样 。 他在我这儿也有一个账户 , 他的存款高 , 我也愿意与他合作 , 但他的存款未必与我在他那里的相同 。 存款是什么?它可以是小笔的 , 比如打个招呼 , 送个礼物;也可以是大笔的 , 雪中送炭 , 知遇之恩 。 无论大小 , 重要的是一定要学会经常去存款 。 如果你有事了才去找人 , 平时连话都不说 , 那大家看得也都很清楚 。 你这不是打心底对人的尊重 , 更多的是一种功利主义 。 存款需要时间的积累 , 但提款却非常快 。 认不出对方 , 代表对方不重要 。 出言羞辱 , 让人下不了台 , 更是可以让人把存款一次用完 。 不要以为无心之失都可以被原谅 , 不是所有人都能宽宏大量 。 管理有时候是必须提点款的 , 尤其是当你给别人提供负面反馈的时候 , 一定要注意自己有没有足够的存款 。 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点 。 平日不存款 , 最后还要怪下属不服管教 。 3.人不是机器 , 把人当人看还有一个问题是 , 现在很多人总想把员工当成机器的配件 。 认为一个命令、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硬性指标 , 管理就完成了 , 这就是没有把人当人看的典型表现 。 更有甚者 , 自以为给钱了 , 胡萝卜加大棒 , 你就应该怎样怎样 , 这更是打心底里对员工的不尊重 。 比如 , 很多企业现在热衷于所谓的“狼性文化”、KPI考核 , 甚至还出现了“996就已经是幸福”的言论 。 在我看来 , 这些管理方法是本末倒置了 。 首先 , 人就是人 , 不是狼 。 大讲“狼性文化” , 用二分法逼着人家做狼 , 我觉得这是在扭曲人性 。 最终的结果 , 要么是大家集体“躺平” , 谁也不干了;要么是忍一段时间 , 等公司上市拿到股权后立马走人 , 去别的地方实现理想 。 还有KPI考核 , 一些人口头上说要建立伟大的公司 , 但实际上唯目标导向、KPI治企 。 年初定目标的时候 , 大家鸡飞狗跳、厮杀一场 , 到了年终考核时再斤斤计较一轮 。 这还会是一个战斗团队吗?精力全耗在内卷了 。 斗来斗去 , 恩情账户互相都是负数 , 哪还有什么互信可言?当然 , 不是完全不要KPI 。 就像体检一样 , 我们需要一些数据指标来衡量 , 但不能把KPI与人的表现完全划等号 , 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 。 商场在变 , 竞争在变 , 一个固定的KPI只会让大家追着数字跑 , 精力还会放在产品、服务和消费者身上吗?至于“996”则更要小心 。 长期以牺牲员工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为代价 , 肯定是错误且不可持续的 。 建个漂亮的办公区 , 提供免费的伙食 , 还有最新的健身设备 , 但谁都不敢松懈一分钟 , 忙到半夜下班 , 这叫平衡吗?企业真的优秀 , 每个决定都是高质量的 , 生产力上去了 , 是不需要这样拼命的 。 以员工幸福为代价换来的短期红利 , 那是剥削 , 有违良知 。 警惕“有福同享 , 有难同当”式管理在管理上 , 我觉得还有一点也是特别值得强调的 , 那就是信奉财散人聚 , 讲究“有福同享 , 有难同当” 。 刚才我们说要把人当人看 , 也有老板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 。 在他们看来 , 你不是希望多点钱、有名位、有保障嘛?那好 , 我把这些都给你 , 大家有福同享 , 有难同当 。 我把你当兄弟 , 拉你入股 , 但你也要把公司当成你自己的来经营 。 不可否认 , 这种用兄弟感情和利益来换取大家拼命努力的方法 , 一定程度上的确有效 , 但这里面存在两个比较大的问题:首先 , 公司是需要进步的 。 今天需要的才干 , 和明天需要的不见得一样 。 今天的兄弟 , 将来未必还是合适的合伙人 。 早早地把公司的未来就锁定在几个人身上 , 时间长了一定是会出问题的 。 另外 , 这样一种模式很容易产生一种热情高涨的氛围 , 而太多的错误正是热情高涨的结果 。 仔细想想 , 之前有多少错误是因为自己脑门一热导致的?从我们的历史来看 , 这样的错误也不是没发生过 。 很多时候 , 热情高涨 , 反而会让自己出现盲点 , 这需要有个度 。 而且我始终相信 , 大多数人还是想做好工作的 , 也都想成就一番事业 。 一小撮混日子的人早晚会被炒鱿鱼 , 他们不能代表多数人 。 所以 , 把钱分给这些奋斗者是自然的事 , 但要有个机制 。 要合乎市场规则 , 要公平公正 。 员工能够把事情做好 , 钱自然就会多 。 但只强调钱 , 把钱看做是大家进步的唯一动力 , 把利润至上作为企业的最高准则 , 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 所有人如果都向钱看齐 , 长期下来 , 可能就会牺牲掉企业的服务和品质 。 成功要有“求仁得仁”的智慧最后 , 我想再谈一谈成功这件事 。 无论是企业家、管理者 , 还是每一个勤恳努力的普通人 ,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渴望成功的 , 这是人之常情 。 但在成功这件事上 , 我觉得还是要有一种“求仁得仁”的智慧 。 什么是“求仁得仁”?它指的是成功没有固定的定义 。 我们每个人对成功的期望也未必相同 。 没必要人云亦云 , 随波逐流 。 很多人觉得成功就是要创业、要做CEO、要成为500强企业 , 我觉得并不是 。 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条件做这些事 , 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做这些事 。 只要你达成了自己内心的期望 , 那就算是成功 。 这世上有成功的父母、成功的教师、成功的行业达人 , 他们都是首富或者CEO吗?重要的还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 内心有所求 , 然后把它实现了 , 这就是成功 。 我常以《西游记》中的人物打比方 。 唐僧西天取经 , 修成正果;孙悟空神通广大 , 降妖除魔 。 他们无疑都是主角 , 收获粉丝无数 。 但整个故事里还有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 。 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唐僧或者孙悟空 , 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 , 然后好好演出 。 比如 , 可能某个项目里 , 你是孙悟空 , 我是猪八戒 。 没关系 , 只要大家能把这部戏演好 , 能把唐僧顺利送到西天 , 那我们就都成功了 , 这才是最重要的 。 而且猪八戒难道就一直是配角吗?也不见得 。 像大战蜘蛛精那场 , 没有猪八戒的特别本事 , 孙悟空可能还真搞不定 。 另外就是要从小处着手 , 一点一滴把基本功练好 。 学会仰望星空 , 然后脚踏实地 。 听到一个说法“风口来了猪也能飞上天” 。 但是猪就是猪 , 不是龙 。 风停了掉下来还是猪 。 的确 , 过去靠着热情、勇气以及那股豁出去的拼劲儿 , 恰好又赶上了一波机遇 , 一些企业取得了成功 。 但今天回过头看 , 当机遇不在时 , 很多人以同样的方式把企业输了回去 。 山路走多了 , 总要遇到鬼的 。 所以 , 对企业而言 , 还是要静下心来提升团队能力 , 在服务和产品上多下功夫 , 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优势 。 想要基业长青 , 这才是一个比较可靠的办法 。 大道至简 。 愿我们都能秉持“求仁得仁”的智慧 , 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 , 走向通往成功的正路 。
- |21家中国公司PK马斯克!Q1融资超37亿,冲刺商业航天
- 收藏|中国藏家在巴黎拍得乾隆玉玺 落槌价近500万:乾隆共刻制玺印1800余方
-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4月18日|重庆废弃烟囱改造巨型温度计引人注目
- 小屏|站上中国手机第一,荣耀凭什么?
- 中国有几个陨石坑还要国际认可?辽宁罗圈坑:井水浮油,黑土能烧
- 中国制造新名片!海信激光电视进驻哈佛中国论坛
- 揭示餐饮采购一站式产品和服务新趋势 《餐饮企业商用厨电白皮
- risc-v|RISC-V架构,能让中国芯不再依赖X86、ARM?你想多了
- 6g|日美制定6G统一标准,中国6G即将失去优势?
- 航天员|2022年中国空间站将完成在轨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