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2700亿的赛道,顶级基金却只敢投“卖水的”( 二 )


二是不少分析机构都对虚拟数字人进行了发展规划和数据预测 , 虽然投资中这是必不可少的判断标准 , 但具体到产业和场景上 , 还是不要预先设限为好 , 毕竟搁十年前 , 估计没人能想象现在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 。
回到现实 , 我们能看到虚拟数字人正在大规模、成批量地“入侵”在线世界 , 在不少具体场景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应用 , 但如果谁提出让他们做个MBTI性格测试 , 就有些扯淡了 , 因为他们都未具备真正的人性 , 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性格 , 就算有也是导演、编辑、策划、文案的 , 是集体的 , 不是个人的 。
比如柳夜熙 , 2021年12月正式上线抖音以来 , 共收获点赞上千万 , 可谓大受欢迎 , 在其推出的5集“地支迷阵”短剧中 , 虽然包裹着诸如电车难题这类人性探讨 , 但你很难在短短的几分钟中看到实质性的观点 , 最终都是要为其目的服务 , 即如何让受众更容易接受这样一位凭空而降的虚拟人物 。
因此商业通常都是打着人性的旗号反人性的 , 反人性不是一种贬损的说法 , 人性也不一定就是褒义词 。 我们理解中所谓充满人情味的东西 , 比如街头巷尾的脏馆小吃 , 早晚被连锁餐饮取代;烟火气的菜市场如果没有相关政策 , 可能敌不过社区团购 , 更不用说报刊亭这种已经是上古时代的产物 。
因此 , 人性只是商业效率的敌人而已 。
但他们是暂时的敌人 , 还是长期的敌人?
从“应付账款”变成“资产”的逻辑
量子位在《2021年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认为到2030年 , 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 上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让虚拟数字人底层技术 , 从建模精度、容貌细节、形态动作等不一而足 , 精细度自然与成本成正比 , 以柳夜熙短剧的内容质量 , 单集制作费用高达“百万元”级别 。
一条2700亿的赛道,顶级基金却只敢投“卖水的”
文章图片
来源:量子位《2021年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
量子匠星CEO王博轩告诉我 , 目前虚拟数字人产业链非常零散 , 由于制作周期长、成本高 , 因此产能也比较紧张 。
以量子匠星最新推出的首个知识类数字人“Dr.Yu(宇博士)”为例 , 据悉 , 其制作团队为影视制作班底 , 包括曾就职新加坡卢卡斯电影公司与上海东方梦工厂等公司的动画与特效团队 , 此前也参与《星球大战》动画、《primerose》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等角色的开发 , 因此才能较好地实现超写实风格 。
一条2700亿的赛道,顶级基金却只敢投“卖水的”
文章图片
量子匠星推出的超写实知识类数字人“Dr.Yu(宇博士)”
因此也不止虚拟数字人 , 其他如电影特效、游戏CG动画等诸多产业 , 都是这些上游公司的目标客户 , 例如数字王国就是北美最大的影视特效公司 , 在北京的分部 。
中游的公司为虚拟数字人注入“灵魂” , 其核心在智能、交互、动作捕捉等 , 当然也催生出了不同技术路线 , 比如由于表情、姿势识别精度的提高和算法的进步 , 成本的降低 , 目前市面上大多的虚拟数字人 , 均采用真人动作捕捉技术 , 而单纯通过AI拟真距离突破技术临界点还有一定距离 。 而百度、微软小冰、科大讯飞等老牌企业 , 则主要应用在交互的智能化领域 , 具备多行业通用性 。
不论如何 , 诸如建模、渲染、动作捕捉等中、上游“卖水”的初创企业 , 自然是科技流风投追捧的对象 。 4月6日 , 虚拟人解决方案服务商魔珐科技 , 宣布连续完成B/C两轮融资 , 总金额1.3亿美元 。 其中 , B轮融资由清新资本和锦沙资本联合投资 , 红杉中国和五源资本连续三轮追加投资;C轮融资1.1亿美元由软银愿景基金2期和某知名战略投资机构联合领投 , 北极光创投、指数创投跟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