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吃“软”,不吃“硬”?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吃“软”,不吃“硬”?

文章图片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吃“软”,不吃“硬”?

文章图片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吃“软”,不吃“硬”?

文章图片

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吃“软”,不吃“硬”?

文章图片



作者|嘉荣
编辑|伊页
银行卡的盛行 , 让20世纪80年代成了“一卡在手 , 天下我有”的时代 。 进到酒店和餐厅 , 拿出银行卡来刷卡消费 , 在彼时可是个气派的动作 。 随着移动支付的盛行 , “刷卡”的地位已今时不同往日 。
2003年10月 , 阿里巴巴推出支付宝 , 成了移动支付历史上一个重要性时刻 。 在此之前 , 电子商务只是一个信息平台 , 很难进行交易 。 随着支付宝的做大 , 拉开了移动支付的淘金时代 , 以至于坊间有段子称“十个首富 , 九个做支付” 。
不过当下早已不仅是首富的支付之争 , 而是随着苹果、华米OV等手机厂商的入局 , 蔓延成了新时代下的“软硬混战” 。
近日 , 华为支付上线华为钱包 , 意味着在Huawei Pay之外 , 华为在支付领域又迈出了正式一步 。 而这一行动早有苗头 , 早在2021年华为开发者大会期间 , 参会者便可使用华为支付扫码购票 。

目前该业务更是覆盖了华为系应用和部分第三方应用 , 包括华为音乐、华为视频、华为阅读、芒果 TV、有道云笔记、PP视频等 , 并支持绑定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160余家银行 。 这也是继去年华为正式获得支付牌照后的第一个有关支付的大动作 。
随着华为在支付领域的成长 , 软硬件厂商之间的混战好似又吹响了号角 。
实际上 , 在第三方移动支付中 , 相比支付宝、微信为首的基于软件形态的支付玩家 , 苹果和华为等基于硬件生态的玩家们 , 背靠强大的硬件设施 , 当前却暂未做出水花 。 不过尽管分食支付宝和微信为时尚早 , 但华为支付或意并不在此 。 随着移动支付平台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 , 终局也并未到来 。
01  基于硬件 , 困于硬件
手机厂商布局支付 , 可以说是拥有不少“天赋” 。
一方面 , 在手机市场中站稳的脚跟让这些玩家们拥有足够大的用户规模 , 头部玩家更是如此 。 比如当前已入局支付的苹果、华为和小米 , 无一不是在硬件赛道中已笼络了一众消费者的心智 , 而后拿下支付牌照这张船票 。 每卖出一个手机 , 意味着在支付方面 , 同时多了一个潜在用户 。
另一方面 , 除了潜在用户池 , 手机玩家们的硬件支持也为它们打入移动支付阵地提供了一大优势 。 比如当前大部分手机都配备NFC功能 , 以便支持银联手机闪付 。 相较必须联网才能扫码的支付宝和微信 , 非接触式且无需网络的NFC不仅迅速而且更加便利 。
不过这已不再是当年移动支付遍地黄金的时代 , 在消费者使用习惯养成后 , 转换成本也越来越高 , 资源和用户不断向行业寡头聚集 。
相关数据显示 , 自2016年以来 , 支付宝和微信财付通合计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90%以上 。 据艾媒咨询《2021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 , 截至2021年6月 , 国内移动支付用户规模达8.72亿 , 其中使用移动支付的比例为86.3% 。
而当前 , 随着国家背书的数字人民币强势来袭 , 作为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 , 解决了用户对移动支付安全性的顾虑 , 也可以实现离线状态下支付 。 截至去年10月 , “含着金汤匙”的数字人民币在开放试点一年后个人钱包已达1.4亿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