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吃“软”,不吃“硬”?( 三 )


安信证券还认为互联网头部企业构建自己的支付通道也有助于企业减少使用第三方支付而产生的通道费 。 尤其对互联网头部企业来讲 , 支付渠道费用十分可观 。
一业内人士曾指出苹果推出Apple Pay , 首先便抢占线下服务入口的重要环节 , “从iOS8所提出的HealthKit以及HomeKit以及CarPlay来看 , 苹果的野心绝不止于Apple Pay 。 ”相比Apple Pay这个产品 , 苹果的生态圈才是核心 。
苹果当前在中国暂未获得支付牌照 , 只能通过与银联和第三方支付合作完成闭环 。 可小米和华为或并不满足于仅做一个“管道” , 早年间便布局支付牌照 。 2013年 , 小米便成立了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 , 三年后获得支付牌照 。
尽管此前华为云服务部总裁苏杰曾对外表示:“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边界意识 , 不申请牌照 , 因为那不是我们的擅长” 。 去年4月 , 华为还是通过收购讯联支智付100%股权取得了移动支付牌照 , 成为继小米之后第二家拥有支付牌照的手机厂商 。
后有消息称华为招募移动支付服务工程师、移动支付金融产品经理、电商支付产品架构师、电商支付风控产品经理等岗位 , 因此市场猜测华为要进入支付市场 。
对此 , 华为企业 BG 全球金融业务部总裁曹冲彼时公开回应:“华为当前没有进入支付市场的计划 。 ”并表示在金融领域 , 华为的业务核心仍然是将 ICT 技术用于帮助并赋能金融客户实现数字化转型 。

而随着鸿蒙系统的推进 , 华为也一再强调鸿蒙要实现的是“万物互联” , 再过矜持已没有意义 。
华为自正式发布鸿蒙系统后 , 终端侧最重要的两大战略方向 , 一个是硬件上1+8+N的全场景智慧战略 , 以系统级的分布式能力 , 打通硬件之间的隔阂;另一个是构建移动世界第三极的HMS生态体系 , 通过HMS应用、HMS Core以及广泛的生态赋能方案 , 构建旺盛的应用开发生态 , 持续推动软件体系的革新 。
而鸿蒙若想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 需要聚合更多的服务 , 链接更多的生态 , 支付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 当前iOS有Apple Pay , Andriod有Google Pay , 鸿蒙也自然要打出自己的“支付拳” 。 因此表面来看是打造支付场景 , 更重要的是完成生态布局 , 即便意不在支付 , 面前也仍非坦途 。
03  真正聚合暂未实现
在支付领域里 , 有行业人士曾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比作“天上神仙” , 将其他支付企业比作“地上看客” 。
不过凡人有凡人的无奈 , 神仙有神仙的烦恼 。 在移动支付大战下 , 谁都不能高枕无忧 。 看似对垒的硬软双方 , 其实也并非水火不容 。
合作也是近年才出现的趋势 。 令人意外的是 , 一向为了安全而封闭的苹果iOS系统宣布和支付宝合作 , 颇有种“打不过就加入”的态度 。 2020年 , Apple Pay正式接入支付宝 , 这被看作苹果“开放”的预兆 。 该项目的落地 , 不仅简化了支付宝的使用流程 , 也有利于Appley Pay在华的本土化 。 当前 , Huawei Pay也先后接入了支付宝和微信 。 美团已接入了Huawei Pay、Apple Pay和MI Pay等 。
尽管数字人民币的出台被视为支付宝和微信的最大对手 , 但也不能阻碍三方的合作 。 据“微信支付智慧生活”消息 , 微信已支持在试点地区使用数字人民币 。 另一边 , 数字人民币APP中同样出现了支付宝的身影 。 这也意味着 , 两大移动支付平台都已加入到数字人民币试点的开放生态中 。
不过尽管软硬两方似有融合之势 , 但在各自的战局内依旧火药味浓浓 。
此前支付二维码推出后 , “一码一扫”被视为不同移动支付平台的“壁垒” 。 支付宝要扫支付宝的二维码 , 微信要扫微信的二维码 。 商户收银台前几家支付机构的二维码摆成一排更是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