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从菜鸟的产业互联网实践看高质量发展( 二 )


但与东莞大多数的手机壳厂商不同 , 吴嘉源是一个“幸存者” 。 近几年来 , 他实现了“‘3块5包邮’还能赚钱”的奇迹 。
不仅能赚钱 。 此刻的吴嘉源还从幕后走向台前 , 不再是生产制造商的他 , 如今的主要工作是研发手机壳新产品 。
这一小小东莞手机壳工厂的变化源于吴嘉源与菜鸟的合作 。 一方面 , 通过集约化仓储与配送的模式 , 吴嘉源工厂后端的存储、生产、销售、分拨、发货全部由菜鸟帮忙 , 大大降低了供应链物流成本 。 另一方面 , 菜鸟联合淘特等平台向驻仓的商家输出C2M产销模式 , 这种柔性化的生产模式 , 有效连接了前端工厂与终端消费者 , 减少了“牛鞭效应”的影响 。



这是一个效率与体验端的双重革新 。 一个手机壳诞生过程如今是这样的——从消费者下单开始 , 菜鸟数字化供应链系统会实时反馈信息 , “吴嘉源们”所处的“产地仓”会立即开始按消费者选好的图案和数量进行生产 , 整个过程不超过两小时 。
寻乌与东莞 , 一颗赣南脐橙与一个手机壳 , 菜鸟通过建设集硬件与软件与一体的底层物流基础设施——产地仓 , 所串连起的不仅仅是工厂与消费者 , 同样串起的是以农业、制造业等为代表的产业带 。
目前 , 菜鸟在全国30多个制造业产业带设立了70多个产地仓 , 并在全国农产品核心产区建设农产品上行产地仓 。 这些扎根于源头的菜鸟产地仓帮助农业和制造业工厂实现了供应链优化与升级 , 将产业链的增值收益从下游销售方拉回到上游生产方 。



【电子商务|从菜鸟的产业互联网实践看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 , 这些从产地仓寄出的包裹 , 80%可以实现48小时内送达 , 而对品牌商而言 , 其仓储成本平均降低了30% , 库存周转率提升了20%-60% 。
从四季更替的田间地头到机器轰鸣的制造工厂 , 菜鸟通过业态创新 , 以完整的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 , 实现了生产效率与消费者体验的双重提升 , 而这本身正与产业互联网的本质相符合 。
就像学者吴起在《产业互联网:重新定义效率与消费》一书中对“产业互联网”的阐释:“提升生产效率与重塑消费体是产业互联网的双引擎 。 ”
从菜鸟的增值创造看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啃下“硬骨头”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
事实上 ,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 , 中国物流企业的触角仅限于“流通环节”本身 。 在产业链上 , 它们扮演的往往是“中介”角色——从货物A到货物B , 从地点A到地点B , 这一“搬箱子”的工作不仅局限了物流企业本身 , 也造成了大多数人对物流企业的低估与误读 。
但现实是 , 无论对国家 , 产业还是企业自身而言 , 物流能力都是衡量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指标之一 。



在国家端 , 横向对比美国等发达国家 , 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仍有较大改善空间 。 这意味着 , 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 , 挤掉物流供应链中的“成本水分”将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
在产业端 , 长期以来 , 我国实体产业存在供需错配问题 。 以制造业为例 , “牛鞭效应”造成了制造业工厂的库存高企 。 但在未来产业互联网的助力下 , 供应链将打通至原材料端 , 实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
在企业端 , 在品牌意识与成本意识的双重驱动下 , 曾不被看见的“生产者们”逐步走向台前 。 在这一过程中 , 这些源头工厂或农产品货源地亟须物流基础设施的赋能与数字化的改造 。
从这一角度再看菜鸟的实践 。 菜鸟在物流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 , 在某种程度上 , 也让这家企业完成了自我的身份确认——菜鸟不是一家简单的物流平台企业 , 也不是一家供应链物流服务商 , 而是一家真正的产业互联网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