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ARM与安谋,中国模式的平衡之道( 三 )



服务于本土产业链 , 让安谋科技获得了成功 , 它的成功也完美践行了一个很多人、包括很多ARM公司的高管已经“忘却”的真理 , 即ARM架构的成功是源自于产业的成功 , 源自客户的成功 。 反观ARM , 在其被软银收购后 , ARM开始追逐财务上的“名利场” , 而忽视了服务于半导体产业链的核心 , 反而是守住初心的安谋科技 , 实现了营收增速大幅超过ARM的优异成绩 。 合资公司后来者居上的例子在曾经的互联网市场中也曾出现过 , 曾经一度是全球互联网霸主的雅虎 , 其于1996年在日本成立的合资公司——雅虎日本发展至今还高居日本的搜索引擎和门户网站市场中的第一位 , 而雅虎自己却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 。 有趣的是 , 雅虎日本的模式跟安谋科技有异曲同工之妙:雅虎控股40% , 而日本投资人控股60% 。 而这位日本投资人 , 正是买下ARM公司的软银集团孙正义 。
将目光放长远 , 安谋科技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本身的获利 , 以及为其持股股东ARM带来的巨额利润 。 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链来说 , 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 这样一家具有行业属性的合资公司更肩负着支持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发展 , 尤其是伴随着ARM架构在中国市场被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采用 , 被中资控股公司的存在能够极大地保障本土半导体产业链发展 。
举例来看 , 在步入数字化时代后 , 数据中心成为了各国布局未来的重点之一 。 在这场科技竞争当中 , 中国半导体厂商得力于ARM架构的开放性 , 也开始涉足服务器市场 , 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
中国市场需要的是能够被全球半导体市场所接受的国产化产品 。 因此 , 安谋科技此时所推出的自研产品部分在此时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一是自研产品的知识产权属于中国公司 , 二是自研产品是在ARM生态的基础下构建的 , 这与国际市场发展并不脱节 。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来 , 安谋科技的存在不仅能够保障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安全 , 也能增强本土客户的信心 , 更能让中国芯片设计公司不被排除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之外 , 保障本土半导体公司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
总结
国内半导体产业 , 中外合资模式早在二十几年前也有很好的样本 。 成立于1997年10月的南通富士通 , 当时由南通华达和外资企业富士通(中国)的合资企业 , 专门从事封测 。 十年后 , 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 , 一度成为富士通向中国商业伙伴重点推介的成功合作模式 。 彼时的南通富士通股权架构中 , 富士通(中国)占股38.46% , 62岁的公司董事长石明达及其子石磊以43%的总持股量握有公司控股权 。
上市那一年 , 时任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武田春仁的一句话值得玩味:“富士通在本国被称为‘日本IBM’ , 进入中国三十多年却没有获得相应成功 , 对此我一直耿耿于怀 。 ”南通富士通模式在中国市场的探索上绝对算成功的 , 武田所说的“南通富士通的成功上市只是一个开始 。 ”显然一语成谶 , 2007年以后的南通富士通(后改名为通富微电)发展乐观 。
与此案例类似 , 合资公司安谋科技在探索中国市场也有着势不可挡的趋势 , 上面也有相关陈述 。 安谋科技与ARM对中国市场和客户的理解处于不同的阶段 , 安谋科技与中国客户之间有着本土化的亲密感 , 因此 , 不管是ARM还是安谋科技 , 保持与中国客户的关系 , 服务好中国客户是其扩大中国市场的必要战略 。
安谋科技是一家第三方属性的企业 , 行业的盛衰与其命运息息绑定 , 所以安谋成于生态 。 在国内 , 供应链安全是生态之基 , 保持安谋科技独立性在一定程度上利于生态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