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大立光:材质迭代下的兴衰( 二 )


随着ADAS(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在汽车上逐渐普及 , 舜宇2012年成为全球最大车载镜头供应商 , 一直到现在 。 但十年前 , 摄像头在车上主要用于行车记录 , 倒车影像和泊车环视等功能 , 单车搭载的数量平均不到1颗 , 市场规模非常小 , 舜宇行业第一地位的“含金量”并不高 。
2019年成为了分水岭 。
这一年 , 大立光放弃了经营近5年的车载镜头业务 , 准备集中资源守住手机镜头市场 , 但没料到大客户华为被美国政府制裁 , 导致收入减少;另一边 , 特斯拉发布了FSD自动驾驶芯片 , 确定了纯视觉的技术路线 , 销量也在节节攀升 , 车载摄像头从一块边角料变成了一块不断变大的蛋糕 。
根据半导体公司安森美的数据 , L2级自动驾驶每辆车摄像头总成本为40美金 , 而L3摄像头成本则为185美金 , 车载镜头正在迎来价量齐升 。 中信证券则预测 , 2025年全球车载摄像头(按模组计算)的市场份额将超过200亿美金[3] 。
为应对手机市场下滑并寻找增量 , 大立光2021年宣布重返车载镜头市场 。 只不过 , 大立光一度放弃的特斯拉订单 , 没有充实舜宇的荷包 。 2016年 , 特斯拉正欲将车载摄像头更新到第二代 , 有传闻称 , 舜宇也给特斯拉提供过小批量供货 , 只是当时面对规模不大却杀价凶猛的特斯拉 , 舜宇没有选择继续放下身段[9] 。
获利者另有其人 。 联创:自动驾驶的神助攻
这家公司便是位于南昌的联创电子 。 它能接下这个订单 , 一部分原因要归于其资历浅、积累少 , 没有挑单的资本 。
当年舜宇和大立光在手机镜头市场上隔岸斗法 , 一年出货几十亿颗时 , 小厂联创在为GoPro供应运动相机镜头 , 年销量几百万个 , 2015年年收入才突破10个亿 , 其中7个亿还是来自于触控屏 。
祸兮福所倚 。 特斯拉订单贡献的营收起初并不多 , 但让联创在车载镜头市场先打响了名气 。 特斯拉掀起的自动驾驶军备竞赛 , 又成为了联创的历史性机遇 。
原本 , 车上使用的摄像头多数是用作基础成像 , 像素要求不高 , 规格一般在数十万至一百余万 。 在特斯拉的鼓吹下 , 以视觉感知为主的自动驾驶路线呼声日高 。 技术进步的诉求 , 不仅让车载摄像头的单车用量提升 , 也对其清晰度要求一路走高 , 像素升级至200万、500万乃至800万 。
巧的是 , 联创因运动相机镜头的业务 , 建立了全球第二的模造非球面玻璃镜片的产能 。
传统玻璃镜片成像素质有限 , 通常需要多个凹凸不平的镜片组合来进行矫正 , 不仅使镜头体积和重量增加 , 也降低了总透光率 。 而非球面玻璃镜片自身便可修正像差 , 1片非球面玻璃镜片可以达到2-3片球面玻璃镜片的效果 , 显著降低了镜片组整体体积 。 它的缺点是需要精密模具压制(即模造) , 成本更高 。
成本敏感的手机 , 对这种工艺爱不起来 , 但汽车不同 , 它的使用工况较手机更复杂 , 也更恶劣 , 对镜头的结构设计和性能要求更苛刻 。
由此 , 在手机镜头市场当边缘人的联创 , 在车载镜头市场依靠特斯拉的背书 , 加上模造非球面玻璃镜片产能 , 成为了下游计算芯片企业、Tier-1、车企的座上宾 。 英伟达、华为以及蔚来都有与联创合作 。
2019年7月|大立光:材质迭代下的兴衰
文章图片
蔚来800万摄像头
实际上 , 联创在手机镜头上近两年刚取得突破 , 为“年产2.6亿颗高端手机镜头产业化项目”募资10亿 , 工厂已破土动工 。 但面对不断飞来的车载镜头订单 , 联创Allin汽车 , 手机镜头项目就地改建为“年产2400万颗智能汽车光学镜头及600万颗影像模组产业化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