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自律的因素是什么 自律是什么意思

自律意思是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自律,遵循法纪,自我约束 。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据自己善良意志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 。

影响自律的因素是什么 自律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我已经践行了半年的自律生活,当我想写一篇关于自律的文章时,却发现自己对自律缺乏系统的理解 。
我想弄清楚到底什么是自律,影响自律的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大部分人难以做到自律?
于是我花了六七个小时,找到8本关于自律的书籍,浏览其书评、简介、和目录,看了几十篇关于自律的热门文章,终于找到了一些答案 。
01 什么是自律?自律是指在没有人现场监督的情况下,通过自己要求自己,变被动为主动,自觉地遵循法度,拿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
比如说周末本是休息日,但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有人坚持早睡早起,风雨无阻到图书馆自习 。
而在心理学中,自律是指在面对诱惑时,平衡内在冲动的能力 。
比如说,当你准备考研的时候突然想玩游戏,你明白这是在浪费时间,出于自我成长的考虑,你选择不玩游戏而是去学习,这就是自律 。
很多人认为,自律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一是做不喜欢但应该做的事情 。
二是不去做喜欢但不应该做的事情 。
02 自律的来源自律通常被认为来源于两个方面 。
一方面来源于原生家庭 。比如说,父亲是老师,从小对孩子要求严格,必须在完成作业后才能玩耍,不可以在家里的墙上乱涂乱画,拿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坚持每天早起运动等 。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变成孩子的生活习惯,从而成为他自律的来源 。
另一方面来源于自我意识的觉醒 。比如说某人突然受了刺激,或是家庭遭遇变故,或是遇到心仪对象,或是到了一定年龄阶段,觉得应该改变生活状态,自己想要自律 。这种人的心态通常比较强大,自律的动力也会更足 。
03 自律的种类自律分为两种:一种是“回避型”自律,一种是“趋向型”自律 。
“回避型”自律是指:当生活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为了改变这种状态,而选择自律 。
比如说:当你觉得最近的工作没有意义、没有成长时,你觉得痛苦,有必要做一些改变 。
于是你开始早起、看书、跑步、学习技能 。
当你坚持了一段时间,觉得生活状态变好了,就开始怠慢 。
自律行为减少后,你之前痛苦的感觉又回来了,然后你又觉得需要自律 。
于是陷入“痛苦—自律—阶段性目标达成—不自律—痛苦—自律”的循环 。
从本质来说,回避型自律是你为了感到希望而找的“幌子” 。这种自律的特点是无法长期坚持 。
“趋向性”自律是指:为了实现一个目标,而选择自律 。
比如说:我想运营好自己的公众号,所以我必须要自律 。
【影响自律的因素是什么 自律是什么意思】我会每天阅读、学习、码字,不断的输入和输出,同时学习公众号运营的技巧 。
当我的粉丝越来越多,文章的阅读数据越来越好时,我自律的动力会越来越强 。因为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会给我带来成就感和 。
于是形成“自律—阶段性目标达成—更加自律”的循环 。
但是,这种自律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如果30天内只涨了十几个粉丝,我可能会变得非常焦急 。如果60天内粉丝还没过百,我可能就选择放弃,从而导致目标泡汤 。
最好的自律是,将两种结合起来,找到自己的人生愿景,倒推出实现人生愿景的目标,将自律行为与目标结合起来,成为一个长期自律的人 。
04 自律的表现(1)毅力强大:不需要别人的监督和提醒,能够专注做事,提升自己 。
(2)永不满足:不会安于现状,贪图享乐,时刻自省,自制,自立,自强 。
(3)脾气温和:不会动不动就生气发火,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
(4)注重健康:不会因为工作忽视锻炼,不会因为嘴馋暴饮暴食 。
05 做到自律的五个关键点
(1)延迟满足感:克制自己的欲望,放弃眼前的诱惑 。
(2)直面现实: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高效成长 。
(3)承担责任:告诉自己:“是的,无论如何,这都是我的责任 。”不给自己找借口 。
(4)承诺改变:无论现实多么困难,都要尝试做出改变 。
(5)采取行动:在一两天之内采取行动 。